浅谈从高校层面解决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魏丽英

浅谈从高校层面解决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魏丽英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摘要:在化解过剩产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用工不足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显突出,本文从高校教育自身角度,分析了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高校教育;毕业生就业;解决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是1999年开始扩招,2000年高校毕业生107万,到2010年达到630万,十年间增长了4.88倍,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再创新高,八年间又增长了30.2%。当前,在化解过剩产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用工不足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显突出,本文就高校自身方面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做粗浅探讨。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层面、高校教育层面和和学生本身层面影响。社会层面出现的问题,一是政府支持给力,落实不力。创业优惠政策、“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支援西部地区等等。二是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成效不显著,政策方面、专项资金支持不到位。三是用人单位存在偏差。片面追求名校与高学历,选人用人存在歧视,用人制度不规范,双轨制、不按《劳动合同》等法律办事。高校教育层面出现的问题,一是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全员抓就业机制没有形成,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认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是领导的事、几个人的事。二是专业设置不以市场为导向,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专业设置没有真正搞市场调研,还是凭感觉或可能去办。近年来,社会普遍是追求短时效应,不顾办学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三是就业服务体系、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是没有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考核机制。没有考核机制,工作好坏都一样。四是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还不高,缺乏针对性。五是就业基地不稳定。毕业生个人层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毕业生期望值过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事业等单位,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二、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就业仍存在很大困难与压力,高校教育层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

(一)高校要全面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三个工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的“三个工程”。即“一把手工程、全员工程和“民生工程”。三个工程总体讲就是高校内部对毕业生就业总工作目标与责任,相互促进与衔接,缺一不可。一把手工程就是学校主要领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要在政策、资金、创业扶持给与支持,基层教学单位负责人负责具体落实的工作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员工程”就是学校每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都肩负毕业生就业责任的工作目标。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贯彻整个教育过程。全面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育人不是一个部门、个别人的事,是高校教育共同的责任。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如此,纳入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就是每个人的责任,教师、辅导员根据培养目标,教师制定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以及编写的教案,都要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为目标。民生工程就是高校教育要把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做一项惠民的工作目标。这是一个理念问题,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为了学生、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树立这一理念,关心学生就业,特别要全力支持就业困难学生,或弱势群体学生,必要的实施实行“结对”帮扶。

(二)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

专业建设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要深入社会搞调研,充分发挥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即要有专家指导意见,又要有自己的判断;即要有可行性,同时还要有前瞻性。专业建设应实行负责人制,在人才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建设方案可多样化,推行定单班式招生与培养模式,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与需求,特别是满足沿海开发区、开放区、经济发达地区重点需求。从而使开设的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

(三)建立机制,实行就业工作目标管理

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学校要与各基层教学单位建立就业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必要的也可分级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就业目标细化、任务分解,做到按责任确定目标,按权限确定考核机制,按考核结果确定奖惩,实现权责利有效结合,推动就业工作。

(四)鼓励毕业生利用政策创业和灵活就业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与灵活就业。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化人才目标培养方案,结合实际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同专业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对象需求的培训模式,丰富创业培训的内容和手段,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终引导学生创业和自主灵活就业。

(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更新择业观念

就业的指导是全员的事,是贯穿在整个教育全过程的事。一是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让他们入学后尽快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储备哪些知识,强化什么技能,最终拓宽择业面。二是将就业指导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高度,加强专业课教师与就业指导课教师业务交流,加强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三是就业指导要区别对待,灵活多样。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采取灵活教育方式,如研讨会、辩论会、报告会,参观访谈等。同时要发挥好就业指导教师、校友、知名专家的作用,通过实实在在、案例鲜明的指导,使毕业生有最初始的职业生涯萌发。

参考文献:

[1]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

论文作者:魏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浅谈从高校层面解决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魏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