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琼 临桂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桂林 541199
摘 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提升,而且为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德育课教学提供新的机遇。本文结合实际,探索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德育课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方面的新举措。
关键词:工学结合 中职 德育
中职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中职德育的一个根本性的难题。中职德育工作者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究其原因,在于原来的中职德育模式没有走出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逐渐形成,为中职德育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如何使中职德育适应这种培养模式的要求,充分发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德育优势,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与实践。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德育优势
1.工学结合使德育更能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工学结合模式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作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根本区别,在于企业环境不但具有真实性而且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在企业环境中学习,不仅指向知识理论内容,而且更多体现为人生、职业、生活、社会的实际问题。在工学结合中,德育才能更好地和学生的就业、工作、生活、发展结合起来,更加符合学生、职业、社会的真实要求,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工学结合使德育更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学生在社会、企业才能更深刻体验到德育及思想道德素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意义,使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磨炼、自我完善,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特别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3.工学结合可以使德育更新,实现知与行相统一。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德育,是一门专门化、知识化的德育。学生通过德育课程学习道德知识,这对于其形成道德素质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仅仅把德育局限在知性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就会缺乏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德育不能片面成为知性教育,而应该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全面教育。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用知识指导行动,用行动体验知识,在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中培育情感、磨练意志,提高综合素质,在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4.工学结合更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一是学生通过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锻炼,接受企业规范化管理的熏陶,解决了自身存在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较弱等的问题;二是在顶岗实习中,学生通过在“做中学、做中教”,不仅学会和掌握了一至二项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在职业道德的强化,工作方法、工艺流程的理解和掌握,个人意志的磨练,就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毕业后的就业择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学生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每月也得到一定的劳动报酬,使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自信心有了很大提高。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加强德育工作的举措
1.加强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择业观念。首先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让学生到生产一线亲身经历和体验竞争给企业和员工带来的极大压力,明白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学生只有真才实学,掌握过硬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好的工作,实现人生的价值;再次,要结合顶岗实习,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今天到企业顶岗,见习“打工”,吃点苦头,是自己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是为以后的工作练就本事,提升就业能力的过程。
2.用工学结合德育资源激活德育课教学。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的德育课,一方面课程计划、课程模式等要素要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利用工学结合德育资源。发挥工学结合德育优势,激活德育课教学。
首先,在课程内容上,要进行充实、重组和改造,使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使学生觉得德育课亲切、可信。我们围绕学生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结合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讲政治、讲经济、讲法规、讲道德与职业道德。如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中,教师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调查该企业的经营发展史及经营案例,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从学生自身采集来的鲜活、亲近案例中学习经济、政治知识,学生积极性较高,效果较好。
其次,在课程模式上,应由封闭转为开放,由单一转为多样,建立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在职业生涯设计课程中,我们聘请合作企业人员特别是在合作企业做出成就的我校毕业生,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职业经历,讲人生、讲就业、讲职业生涯规划。我校的一名毕业生已是中国人本集团的中层管理人员,他毕业后从普通岗位到技术岗位再到管理岗位的经历,给在校生以较大的启发和鼓舞。学生们反映,从学兄身上看到了他们今天应做的努力及明天应走的道路。
再次,主动让学生带着德育课的内容到“工”的过程中去体验。我们结合课程有关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从实践中领悟和体验,使德育课在“工”中延伸。如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中,我们让学生带着“爱岗敬业与工作成绩”、“职业兴趣与社会需求”等10个问题到企业体验,要求学生回校后将每项体验内容写成800字的体验总结,并互相交流。
3.引企进校,校企联动,拓宽德育教育的内容和途径。首先,引进企业文化元素,大量吸收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来培养教育学生,缩小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其次,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的规范及要求有初步认识,对顶岗实习有一个心理准备过程;通过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加深对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理解和认识,逐步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角色的转变,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4.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职德育评价机制。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构建中职德育评价机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学生在理论学习和生产性实践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是工学结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工学结合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开展工学结合各项工作的依据。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德育工作就无法落实,德育评价就无从谈起。必须注意的是,规章制度不是摆设,而应重在实施和落实。学校应该结合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企业共同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包括学习纪律、劳动纪律、工作要求、岗位职责、社会实践要求、顶岗实习要求、课程标准等。
其次,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评价机制,必须将传统的单一评价改变为多元评价。一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必须从传统的教师包办改变为教师、工人师傅、班组、同伴、学生自我和企业的共同评价;二要注重评价标准的多极化,做到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表现评价与发展评价相结合;三要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采用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表扬手段可以包括学生的入党推优、岗位轮换、岗位提升、就业培训、创业资助、各种荣誉评奖等方式。
以上只是本人对中职学校学生工学结合期间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与思考。当然,工学结合毕竟是中职学校一个新的办学模式,学生的思想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做好工学期间的德育工作,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深入地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珏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2]陈倩 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初探[J].《新教育》,2012,(11)。
[3]胡晓红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探索“德育生活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1,(08)。
[4]饶生来 工学结合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论文作者:石燕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工学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企业论文; 中职论文; 评价论文; 社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