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推行初级中学的班级管理取得成效,这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提升教师综合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初级中学在班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后从班级管理理论、方式方法创新、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班级文化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提升初级中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级中学;班级管理;班级文化
引言
在教育新形势下,初级中学的班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班级管理的实际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初级中学的班级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对此要着眼于班级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探索新课改背景下推动初级中学班级管理取得成效的有效策略。
一、初级中学在班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初级中学在班级管理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有的成为了初级中学建设的典型经验。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仍然涌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班级管理的相关理论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
在班级管理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推进,关于班级管理的一些新的理论也在不断地涌现出来,初级中学的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上同样需要运用新的理论进行科学的指导。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的初级中学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对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管理理论没有理解透彻,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班级的管理。有的学校对教师在掌握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方面开展专业培训的次数较少,一些初中教师对培训中所学的班级管理理论也存在认识不够的现象,仍然注重在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经验。
2.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还不够科学
在有的初级中学中,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依然采取“一言堂”的方式,在班级中具有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则是要被动地听从教师的要求,不能够在班级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生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不尽科学,当学生发生犯错误的现象时,教师并没有对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清楚,而是从主观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全盘否定,甚至于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体罚。而对新的班级管理方式,有的初中教师虽然有所了解,但是没有将其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而是片面地、一贯地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3.班级管理的内容存在偏差
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除了班级的日常事务需要有效管理外,重点就是要全面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身心健康,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但是从目前班级管理的总体情况来看,有的初级中学教师将班级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上,甚至片面地将其放在了班级管理的绝大部分。尽管学习是学生的主业,但是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片面追究班级成绩的提升,压抑学生其他兴趣爱好的发展,是不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要求的,会造成班级管理出现偏差。另外,在班级成绩这一压力面前,有的教师在从事班级管理时忽视了班级文化的建设,有的班级很少开展活动,缺少有效的活动载体来推进班级管理,久而久之,学生对参加活动的意愿越来越少,班级管理缺乏创新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新形势下提升初级中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初级中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要切实加强班级管理,推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初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不断强化班级的管理。
1.将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
初级中学教师要从新课程的实际出发,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对班级管理的有关要求,对班级管理的理念进行更新,将最新的班级管理理论融入到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初级中学要组织班级管理的专题培训,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重点要围绕目前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将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的评估中要将班级管理理论的应用情况纳入进来,重点看理论在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效。这样通过学用结合的方式,将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管理理论应用较好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理论基础。
2.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注重管理的民主性
初中教师要对现有的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在管理中注重凸显民主性。教师要把学生从管理对象转变为管理主体,充分地发挥其在管理上的能动性,让其在班级的管理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初中教师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中,可以在班级中选出综合素质和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协助,给学生锻炼的空间和平台。再比如初中教师在班级管理的一些具体问题上要广泛征求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中的“主人”。另外,教师在管理中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对问题了解清楚,并采取有针对的措施进行处理。
3.班级管理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重点从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角度进行思考。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位的,教师要通过科学化的班级管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环境的舒心,以至于愿意在良好班级环境中投入学习的精力,这样在班级中就能够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教师不能够忽视学生的全面进步和成长。特别是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了解并积极协助化解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
4.通过班级管理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
每个班级都会在长期的管理中形成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会使得改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运用好的风气让学生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初级中学教师要强化班级文化的建设,以活动载体为突破口,在班级中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陶冶学生情操的班级活动,动员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展现班级的集体风貌。教师还可以发挥班级中具有爱好特长学生的引导作用,带动其他对其感兴趣的同学加入进来,并举办相关的活动,让这些学生有着施展才华的舞台。总之,将班级管理和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全体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牛培娜,胡梦琳.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班级管理[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1).
[2]李四新. 我努力,我收获,我快乐——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教育管理之我见[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3).
[3]李智慧,聂立夫. 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05).
论文作者:吴韦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班级管理论文; 班级论文; 初级中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理论论文; 方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