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白族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论文_康小惠

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云南 大理671003

【摘要】民俗体育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和体育产业组成部分,不仅是当前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体育产业的一个亮点。对洱源白族的民族节日及其节日中的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节日习俗中的民俗体育开展的状况,提出开发洱源白族民俗体育旅游切实可行的策略,为白族民俗体育旅游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洱源;白族;民俗体育旅游;开发;

民俗体育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和体育产业组成部分,是指旅游者为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体育资源、文化所吸引,以一定民俗体育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民俗体育旅游目的地进行民俗体育消费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洱源白族民俗体育旅游既有传统体育的特色,又有白族本土习俗的文化氛围。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发既迎合了洱源省级生态文明旅游县经济开发的要求,又无污染的保护和发展了大理的洱海经济。

1洱源白族民族节日及民俗体育旅游资源调查

表1 洱源白族民族节日及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展状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洱源的民俗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大部分民俗活动都包含了大量的体育锻炼形式,它是民俗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是开发民俗体育旅游的重要基础。洱源各个地区都有区域特色的白族民族节日,民俗节日为民俗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2洱源白族民族节日中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2.1资源多,开发少 通过相关调查得出:目前洱源白族地区绝大多数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处于待开发或是半开发的状态,几乎没有开发成旅游产品、形成了民俗体育旅游的市场及获取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洱源白族地区众多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洱源乃至大理地区旅游转型的重要的因素。大力开发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也是实现洱源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2.2产品单一,档次低 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是产品。因洱源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时间比较晚、未形成合理的运营体系,所以在民俗体育旅游中所推出与发展起来的仅仅是比较简单的观赏型、参与型产品,这些产品在时间上对于洱源的民俗体育旅发展很难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洱源白族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过程,需寻找一条突出民族传统特色,符合本地旅游快速发展的区域旅游模式,在服务管理和服务质量中提升档次,精益求精。

2.3投资主体单一 投资主体单一旅游业除了包括“吃、 住、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外,它的发展也离不开一系列科学系统的宣传途径。旅游业的投资和具体开发一起构成了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成本,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洱源现有开发的民俗体育旅游绝大部分资金由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投资项目拨款,极少数部分投资由企业家赞助,但作为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其开发仅仅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资金资助,是无法真正站稳于民俗体育旅游市场。

2.4相关政策、标准滞后 相关政策、标准滞后民俗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法律规定的政策作为指引、科学合理的标准作为规范。政策可以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依据,规范可以为其发展提供行业标准。洱源县为了保障和促进旅游业特别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本土旅游的相关优惠政策和行业规范,这既可以确保洱源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又能吸引外商的注意,但到目前为止还尚无明确规定民俗体育旅游的政策和标准对其进行相关约束。

3洱源白族民俗体育旅游开发

3.1旅游资源 对于洱源白族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状况来说,其资源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本土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发展于民俗活动之中。民俗体育主要存在于民族节庆、宗教信仰、本主祭祀礼仪等活动中,是村民大众世代传承和发展的体育文化形态,具有集体性、传承性和模式性特点。通过这个定义,洱源民俗中的庙会、灯会以及一些民族节庆、本主祭祀等等都含有一定意义上的民俗体育,主要包括凤羽清源洞会、邓川渔潭会、三营庄稼会、洱源民族火把节、茈碧湖海灯会、海西海歌会等等节日中,民俗体育旅游资源蕴涵于民俗体育之中。

3.2旅游产品 根据洱源地区的民俗民风文化特征,在民俗节日、庙会、本主祭祀活动为中心,建立突出民族区域特色,营造节庆活动、民俗活动旅游气氛,实现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一体化的旅游产品开发。洱源民俗体育旅游产品应设计出独具白族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这样才能实现旅游产品的发展。洱源素有“高原水乡”、“温泉之乡”、“鱼米之乡”、“乳牛之乡”、“梅果之乡”等众多的可用资源,可以打造成为民俗节日中特色的旅游产品。

3.3旅游市场 近年来,洱源县政府、旅游局通过深度开发洱海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原生态旅游产业,积极开发全县重点旅游路线,构筑了极具特色的县域生态旅游发展格局,被称为生态文明示范县。洱源县有西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大理地热国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有丰富的生态、湿地、温泉等众多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着力在洱海源头打造一张靓丽的高原生态旅游“名片”。

3.4民俗体育旅游开发保障

3.4.1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洱海势在必行 保护洱海势在必行 2015年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工作,特别在考察调研大理期间提出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宣传方案提出:“一定要保护好洱海”。云南省大理州常委为落实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和要求,详细制定了保护洱海-大理母亲湖的计划工作安排,时至今日洱源乃至整个大理地区都在为保护洱海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整顿排污工作。保护洱海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好洱源,充分发挥洱源位于洱海源头、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优势,已经启动的洱源的“建设源头万亩湿地,确保亿方清水入湖”工程,同时为促进洱海源头环境保护、污水深层处理,洱源全县在行动,志在打赢保护洱海母亲湖的保卫战。

3.4.2重在开发洱源生态旅游业 洱源县总投资17亿元的九气台宾馆提升改造项目,抓好下山口普陀泉温泉庄园建设,创建大理地热国片区和西湖4A级景区,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罴谷山开发项目,打造大理-洱源的旅游线路。洱源县旅游主管部门编制了《洱源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洱源县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为洱源县旅游业的发展,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了发展规划。

3.4.3民族节日众多(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商业化民俗体育旅游项目 “人流便是物流, 物流便是商机”,洱源应不断探索经济发展的规律,在保留原有的民族的祭祀活动和特有的洱源白族的庙会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外来经济,获取先进的外来文化知识,丰富和开发商业化的洱源白族民俗节日。组织和协调好安全问题,为洱源白族节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大力发展物质交流,农用工具、生活用品、草药类为他们找到合适的摊位,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吸引更多的摊主前来投资发展。周边的商业也会被大大的拉动起来,酒店、餐饮、交通等借庙会着实火了一把,旅游景点也以节日庆典为突破口,拉动人流,温泉也成为了众多的消费场所,游客络绎不绝,商业发展潜力巨大。

3.4.4利用“杨丽萍”的名人效应,统筹规划、科学宣传 “杨丽萍的一台歌舞剧《云南映象》成就了云南,杨丽萍的(太阳宫、月亮宫)成就了大理”因为艺术家杨丽萍的家乡在洱源,所以洱源注定将不普通,不平凡。成名后的孔雀公主不忘家乡的发展,已经出资打造发展洱源经济和建造洱源的旅游景区,因此洱源要借助白族“民俗节日”为契机,借助杨丽萍的名人效应更大一步的提升洱源城市品牌,将洱源的旅游和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综上所述,民俗旅游是洱源旅游业文化层面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分,洱源本土就是多民族聚集地,民俗体育旅游则是开发洱源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构建洱源民俗体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洱源民俗体育旅游品牌,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对洱源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实现旅游景区特色的建设和保护,实现洱源传统文化中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发展保护,是促进洱源乃至整个大理地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营.山东省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9(8)

2.黄亚妹.妈祖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114-116

3.彭文兵,张俊.黄山市民间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2(1)

4.梁晓琴. 白族传统体育在大理民俗旅游开发中的作用[J].红河学院学报.2012.12

5.殷群.大理宗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1(7)

论文作者:康小惠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  ;  ;  ;  ;  ;  ;  ;  

洱源白族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论文_康小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