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策略
现阶段,由于许多教师依旧采取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盲目地追求更高的学科成绩,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生硬地摘抄和机械地背诵,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创造性,使得学生对习作课逐渐产生了消极的情绪,阻碍了小学生习作技能的有效提升。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为他们创设丰富的、贴近现实的习作情境,使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课上展开活跃的自我表达,逐渐增强学生的生活作文意识,能够在作文中抒发自己最真挚的情感。
一、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习作素材,降低学生对习作的畏惧感
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习作课的畏惧感、对习作内容的陌生程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充分地发掘日常生活中的习作素材,使学生联系以往的经验在对习作知识进行自主地建构,增强学生的生活作文意识。因此,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所需要的习作素材,充分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学生对于熟悉的事物更能产生一种亲切的情感,从而促使他们的写作情感逐渐迸发出来,便于在作文中尽情地挥发,从而避免出现作文空洞的现象,提高他们作为内容的真实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时,首先,从高年级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谈话导入,抛出本节习作课的话题,引导学生在课内分享一些自己最喜欢的事物,无论是鲜活的小动物还是具体的物品,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降低学生对习作课的陌生程度。其次,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经验,在课上踊跃地进行分享,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口头作文水平,同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最后,学生们可以在作文中将自己对事物的喜爱抒发出来,逐渐增强他们的生活作文意识,并减轻了对习作的畏惧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适当地发挥阅读的促进作用,以读促写提高写作的水平
为了稳定地提高学生独立习作的水平,教师可以在把握教材中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发挥课内阅读对习作的促进作用,引领学生认真地阅读并欣赏课文里优美的语句或段落,便于学生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一些以读促写的仿写训练,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更丰富的写作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松鼠》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印象较为深刻的某一段落并对其加以诵读,使学生感知文字描写的特点。其次,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部分进行仿写,可以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一段生动的文字。学生甲是这样写的:“麻雀是一种很娇小的动物,可爱,羽毛光滑,很让人喜欢……”对语言知识的积累以及丰富的仿写训练,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创造力,也能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激励评价,增强学生今后的写作信心
为了增强学生完成习作的信心,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作文进行恰当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尽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成功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习作热情,有利于学生继续投入到后续的修改和创作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内心的习作潜能。要知道,作文评价也是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环节,激励性的评价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正面刺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从而才能挑战越来越高水平的作文,逐步增强学生今后写作文的信心。
例如,教师在教学《习作:“漫画”老师》时,首先,教师对学生已经写完的作文进行赏析和检查,找出文中存在的不足,便于给出针对性地修改意见。其次,教师可以在习作课上面对面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要多肯定学生的出彩之处,可以适当的鼓励学生多运用一些修辞或者写作技巧等。最后,鼓励学生带着较大的热情对作文进行修改,促使他们的习作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充分地结合高年级学生原有的作文基础和经验,充分发掘现实生活中的习作素材,给学生营造熟悉的、丰富的习作情境,逐渐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还要注重发挥课内阅读的示范作用,引领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课文,并从中学习丰富的写作技巧,适当地设计读写训练,促进其写作水平的稳定提升,对学生完成的作文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不断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
参考文献:
[1]梁志依.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实施建议[J].文学教育(上),2019(10):100-101.
[2]吕丽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46+70.
论文作者:杨菊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