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贴近客观现实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贴近客观现实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贴近客观现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注意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客观论文,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国主义教育是有目的地把作为政治道德意识和政治道德规范的爱国主义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学校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在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特别应注意使之贴近客观现实。即教育的目标、内容、运行机制等,必须适应教育对象的思维特点、思想实际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一、注意贴近客观现实,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爱国主义教育普遍受到高校重视。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营造校园健康的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尽管如此,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反映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满意,并不满足。还有的学生提问:现在搞对外开放,奉行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市场接轨,为什么还要强调爱国主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远离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回避社会生活中的消极方面的倾向,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因素。因此,重视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分析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找准切入点,贴近现实生活。

1.顾及大学生的思维特点——贴近现实的基础

大学生是有理性思维的群体。他们的思维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带有较强的主体性。他们的理性思维的自我意识逐步趋于系统化,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能够较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常爱使用“我认为……”之类的话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注意了解社会历史演变的规律,希望知道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自己如何奋斗和成才。第二,带有较强的批判性。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评价,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善于把一切放到事实和真理的审判台上进行裁决;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喜欢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敢于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喜欢质疑、探索和猎奇,勇于争论和大胆设想。第三,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开放特征。他们能灵敏地吸收时代气息,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接受人类进步的思维方式;思维的“触角”不局限于一个方向、一个框架,而向四面八方纵横驰骋。他们看重现在,从现实出发思考问题;瞩目未来,总是以最大的热情憧憬着未来,最大限度地向着未来开放,而对过去则很淡漠,常用调侃的态度来看待过去。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青年大学生思维的这些特性出发,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引导他们懂得: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是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与内涵的。只有不断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才能有力抵制社会现实中的假恶丑。如果爱国主义教育只采用简单空洞的说教方式,或者说远不说近,说古不说今,说政治、军事不说经济建设,说他人不说自己,离现实太远,没有形成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就会呆板、空洞,苍白无力,青年学生也就不爱听、听不进。

2.扣紧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贴近现实的前提

大量的事实表明: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观念的状况与他们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看法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他们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看法越积极,爱国主义观念就越强。如何培养大学生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积极看法,以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观念?这就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结合青年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爱国主义教育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激荡着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注入活力,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化。其积极作用无疑是主要的,但也不能不看到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推进的积极昂奋的主旋律,一些消极落后的现象也在蔓延滋长。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责任心、正义感淡化,道德水准下滑等等,这些负面影响,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巨大冲击。

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坚持“灌输”,又要加强引导,摆事实,讲道理,联系实际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握社会现实,把握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只要摆出的事实充分、真实、具体、有力,就能以事实教育人;只要讲的道理透彻、入情、合理,就能以理服人。必须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的转换交替时期,社会上之所以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看不到或回避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是不符合辩证法的,唯有正视它,方能有效地加以抑制,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举措,因为我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它要求人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体,必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与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贴近现实的桥梁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空泛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针对不少大学生中存在的“只要能使国家尽快富强就行,何必一定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爱国不一定要爱社会主义”等不正确看法,以及对“社会主义必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产生怀疑、动摇的思想状况,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理直气壮地把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头等任务。要使广大学生深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应该而且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邓小平同志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爱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爱什么呢?”〔1〕要启发学生把新中国国富民强、繁荣昌盛,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实与旧中国那种贫穷落后、受人欺侮、满目疮痍的历史进行对比和分析;把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安定团结、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形势同资本主义国家两极分化、动荡不安和充满虚伪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状况相比较,进而加深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认识,真正明白“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2〕,坚定“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的信念。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中国的现状,尤其是某些方面的贫穷和落后。首先,应当看到我国经过4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为之感到自豪,而没有任何理由产生民族自卑感。其次,应当看到虽然我们同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文化的许多方面还显得相当落后,但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以摆脱这种局面。最后,应当看到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曾出现过曲折,贻误了时机,影响了建设,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必然结果,必须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上去认识它的优越性,而不能因为目前比较贫穷、落后或在前进中出现了曲折、困难,就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是爱国主义教育贴近客观现实的必然要求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赶浪头,满足于一时的轰动效应,更不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那么,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如何贴近现实,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呢?

1.确立切实可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成功的教育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正确的教育目标;二是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爱国主义教育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目标。目标虽然属于主观范畴,但它的确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依据,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检验。首先,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操作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确定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首要依据。其次,要以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想实际为依据,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思维活动复杂,思想活跃多变,且有明显的差异性的特点。再次,要以实现目标的客观、主观条件为依据。客观条件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文化的多种因素;主观条件包括本单位的人力、财力、物力和领导者、教育者的素质以及前期工作情况等等。总之,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使之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层次性,不空洞含糊,易于掌握、操作和评价。

就目前而言,着力提高大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是使爱国主义教育见到成效的最基础性的工作。健康的情感来自积极的认识;行为的坚定性取决于思想的稳定性。当今社会处于“开放”状态,彼此了解比较容易。这就不仅要求我们为青年大学生提供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材料,更要求我们的教育能使他们具有全面的辩证的头脑,能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正确看待今天的社会现实,正确了解其它国家,能分清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抵制和清除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选择合乎时代要求的人生定向,从而自觉强化自己在受到家庭、他人、社会、国家的教育培养后,报答父母、报效社会、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

2.合理安排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根据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教育对象的实际确定的。深化教育内容,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风光到物质资源,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蕴藏着爱国主义的教育资源。

总结我们长期以来潜心探索、创造与积累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针对过去的不足,在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时,首先,应在结合上下功夫。即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特别要准确地宣传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历史地、全面地认识祖国的过去,理解祖国的今天,建设祖国的未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成才”教育结合起来,始终瞄准大学生“成才”的兴奋点,针对大学生对人生充满思考与憧憬的特点,在专业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挖掘、安排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振兴中华的千秋大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提高爱国主义觉悟;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史教育,爱校建校教育结合起来,与校内外育人环境和氛围的营造结合起来,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搞好教育基地建设。其次,应强化开放性,突破过去爱国主义教育的封闭状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运用纵横比较方法,向青年大学生评价国外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况,阐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事实上,尽管世界各国存在着社会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存在着地域、语言的差异,但在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如,美国高等学校根据大学生知识、思想、阅历的层次和特点,注重通过公开的大型集体活动,塑造他们的爱国精神。如在阵亡将士纪念日,让学生缅怀为祖国捐躯的美国军人;在国庆典礼上,让学生集体背颂“我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的誓词;在国旗纪念日,让学生宣誓,忠诚于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旗和国旗所代表的共和国。俄罗斯重视利用各种纪念性的建筑物和纪念碑,借助宗教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斯拉夫精神教育。朝鲜劳动党和政府从青少年的特点出发,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爱护乡土近卫队活动”上,他们认为热爱故乡是爱国主义的生长点。在泰国的大学里,学校规定每个学生不论专业如何都要必修泰国民族文化课,学校每天上午8时升国旗,下午6时降国旗,奏国歌时,学生必须肃立。可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不失一切时机地向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灌输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把它视为维系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与前途的纽带。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出发合理安排。既讲历史,讲传统,又讲国情,讲现实;既讲历史上的辉煌与光荣,又讲历史上的耻辱与教训;既讲中国的历史,国情,又要和世界的发展进程相联系;既讲前途,讲光明,又讲困难,讲忧患意识。同时,要敢于回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就某些“热点”展开讨论,让他们在观点交锋、思想碰撞中澄清是非,激励他们的爱国之心。如果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限制在过于狭窄的范围内,势必削弱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命力。

3.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是为实现其目标和任务服务的。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教育内容较好地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取得理想的效果,达到教育的目标。

第一,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有计划地从各个角度和方面贯穿、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通过学习思考,把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时代高度和理论高度。

第二,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为学生作专题报告或讲座。如我校邀请著名教授、学者开设的《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系列讲座,受到学生一致好评。

第三,发挥高校自身优势,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理论色彩,让学生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知识抢答”、“辩论会”、“征文比赛”、“读书观摩”,还有各种突出爱国主义思想的文娱体育活动等,自己教育自己,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陶冶。同时,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指导,并以此为依托推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系列座谈、讲座、演讲,使学生社团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骨干力量。

第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这是联系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深入到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单位参观考察或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并及时召开社会实践报告会,交流心得体会,以扩大青年学生认识的时空范围,使他们亲身体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望,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从而不断增强振兴中华,造福人民的责任感。

第五,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内在积极性。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能动主体,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本质上不是事实、认知或技艺的教育,而是价值态度的教育。大学生对价值态度的学习不同于认知学习,它是大学生情感认同、主观情愿、自觉趋近的过程;它的达成和实现必定是出自大学生的自身要求,而不是外部的强加。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将着眼点放在把外部强化寓于开发内在动力之中,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是他们自己解决思想矛盾,促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从“现有”到“应有”方向发展的推动力,也正是这种动力能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指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重在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只有当他们有了这种愿望时,才会由教育客体变为主体,积极吸收教育信息,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教育过程。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教育者自己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广大的德育工作者是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他们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知识发展和身心成长规律,分阶段、分层次地精心设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和示范作用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

注释:

〔1〕《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第347页。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第299页。

标签:;  ;  ;  ;  

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贴近客观现实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