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徐逸枫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焦家庄中心小学,甘肃 永昌 737200)
摘 要: 弱势群体的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而弱势群体的子女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解决弱势群体的子女教育问题能够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文章从教师的教导、家庭的教导、社会的教导等方面,对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农村
所谓弱势群体,是根据每一个人不同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不是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能来界定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不足,拥有各类资源偏少,身处困境之中的人群。而弱势群体的子女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的教育问题,还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问题,这也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对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利用测得的针铁矿比表面积数据,计算出针铁矿表面羟基位的密度,即单位面积的羟基位浓度,由此表征针铁矿表面的羟基活性。
一、教师的教导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和塑造者,也是学校各种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以及学生的保护者。由于缺乏恰当的指导、约束和监督,部分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行为习惯存在一些偏差。这一状况给教师增加了较重的工作负担,同时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专心于教育事业,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富有良知,乐于奉献。部分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存在性格孤僻、心理自卑、行为放纵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具有宽广的胸怀,用爱来温暖这些孤独的孩子,为他们指明道路,使得他们能够走出阴影,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首先,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要坚持对农村弱势群体子女进行积极的、正面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班集体,鼓励他们自强不息,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懒惰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尤其是部分农村弱势群体子女,他们很少受到外界必要的约束,习惯了我行我素,得过且过。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进行严格的管教,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在有懒惰情绪的时候战胜自己,成为具有自律能力的强者,这样才能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业指导。针对部分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教师除了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课外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家庭的教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农村弱势群体,父母应该尽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导孩子自尊自爱,勤俭自律,自立自强,让家庭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家长平时要以身作则,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育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要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式,避免重智轻德,避免过分溺爱,同时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与学校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配合教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识记方式,学生在记忆单词时的难度明显降低,对于词汇学习的兴趣也会提升,自然能更好地融入英语课堂。
三、社会的教导
社会文化环境是每一个个体心理发展必备的外部条件,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儿童的心灵是纯洁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如果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友好的、风清气正的,那么这些孩子的成长也会是积极健康、纯真向上的,也会习惯于帮助别人,表达爱心。因此,要净化社会空气,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一方面,要加强社区教育,帮助他们扩展课外知识,使学习和娱乐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从经济上给予资助,解决其后顾之忧。没有足够的经济资助,部分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求学梦想就难以实现。各种社会机构要为他们提供资金和物质方面的帮助,以便农村弱势群体子女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若能改变一个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命运,让他们学习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成长得更好,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他们的家庭状况。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助力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发展,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增强他们的独立自强、团结友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解决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用正能量来引导学生,让教育变得公平,让机会变得公平,让这些农村弱势群体子女能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面对挑战,奋发图强,成为有用之才,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蒋玉芝,吴携春.试论弱势群体子女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2]胡进.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
[3]宋辉儒.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4(20).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3561(2019)22-0017-01
基金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338
作者简介: 徐逸枫(1974-),女,甘肃永昌人,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数学教学与研究。
标签:弱势群体论文; 子女论文; 教育论文; 农村论文;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焦家庄中心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