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老年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护理;生活质量
在老年群体中常见脑梗死患者,分析病因,是由于栓子及血栓导致,主要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急诊支持医疗、抗凝治疗等[1],治疗期间,应对患者护理干预进行强化,目的是将患者身心健康改善,对患者病情恢复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收集48例患者资料并深入分析了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随选老年脑梗死48例,时间2017年11月~2019年10月,地点我院,均同意入组,分组办法是随机,24例对照组,男女分别是14例及10例,年龄分布是61岁至78岁,中位年龄是75.5岁,24例实验组,男女分别是13例及11例,年龄分布是62岁至77岁,中位年龄是75.0岁。将2组患者资料进行可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士应给予患者饮食干预,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做好患者生活指导,为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指导等,积极落实各项常规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护理程序,对护理流程进行相应规范。
实验组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1)心理。护士应通过真诚沟通,帮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利用成功案例讲解,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相应缓解。(2)肢体康复。护士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正确仰卧及侧卧,叮嘱患者预防压疮,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鼓励患者,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监督患者下床站立与行走,做好患者各项生活康复训练指导,包括进食、洗漱等。(3)认知康复。护士可利用贴心交谈、播放音乐等办法,对患者的躯体感觉进行刺激,将患者觉醒能力提升,同时提升患者环境辨认能力。(4)中医康复。护士应积极结合患者涉及到的部位,利用中医理论,为患者进行每天2次的按摩,若患者上肢发病,按摩患者外关、肩髃等穴位,若患者下肢发病,按摩患者阳陵泉、环跳等穴位,若患者头面发病,按摩患者头维及太阳等穴位,利用中药药包,热敷患者患肢,每天2次,中药药包可采用当归、桃仁等药材水煮制成,康复早期,可利用针灸治疗,针对患者运动区、感觉区及语言区进行刺激,留针时间控制在1~2h,每天针灸1次,连续针灸10d,也可交替刺激患者脑干点、肝点,利用耳针完成以上操作。
1.3效果分析[2]
利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统计2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数据。
1.4统计学计算
计算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中使用SPSS 20.0软件,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率方式表示,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存在感觉、语言、运动等神经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较差,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心理承受力较差,加之患者机体防御功能下降,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临床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将患者躯体功能提升[3],可利用中医相关理论,为患者辨证施护,通过中药药包外敷、穴位按摩、针灸治疗等方式,将患者情志、生理、心理、躯体等方面问题有效解决,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护理期间,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严格执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患者预后明显改善。
本组实验得出:实验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综上,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晓会. 中医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民间疗法, 2018, 26(1):80-81.
[2]黎伟, 蒙楠. 中西医结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 33(10):107-108.
[3]朱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0):60-62.
论文作者:张晓凤 朱青青 刘姝玲 林桂珊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患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实验组论文; 老年论文; 脑梗死论文; 常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