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目标模式_现代物流业论文

论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目标模式_现代物流业论文

论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目标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业论文,目标论文,模式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储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有商业储运企业3000多家,共有仓库、货场面积4亿<@1m2@>,冷库容量380万吨,货运汽车20万辆,铁路专用线2290多公里,水运码头1441个。改革以前,我国商业储运企业承担着计划调拨商品的储存、运输职能,其经营方式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储运企业所承担本系统内的业务锐减,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完全不适用了。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储运企业不得不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目前,我国储运企业为本系统服务的业务仅占营业额的10%左右。在面向全社会的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中,大多数储运企业传统的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并没有大的改变。仓库、车辆陈旧老化,人员素质低,管理人员缺乏,信息网络不健全,因此。经济效益普遍不理想。许多储运企业已经突破本行业的范围,走上了综合经营的道路。甚至什么有效益就经营什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储运企业。

也有一些储运企业开始了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尝试,主要作法有:

1.开展专线产品的配送业务。从90年代初开始,一些基础较好的储运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拓了专线产品的配送业务。主要是根据制造商的销售要求,为其承担接货、储存、配载、运货的“一条龙”服务。实际上起着厂家的物流中心的作用。例如:上海商业物流中心、武汉商业储运公司、广州商业储运公司等,都开展了这方面的业务。目前的合作对象主要是一些合资企业,如宝洁公司、雀巢公司、今日集团等。专线商品配送这一新的经营形式,受到客户的欢迎,也给储运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强了储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办合资物流企业。我国储运企业中已出现中外合资的经营形式,如广东“慎昌——华大物流有限公司”。它主要为外商在华兴办的合资企业实行商品代理业务,为厂家生产的产品有效地进入市场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其中包括货品处理、仓储、配送、市场服务等。

3.办仓储式连锁店。不少储运企业开始将自身的利益增长点放在零售业领域,以旧仓库为场地,简单装修后,办起了仓储式商场,并准备发展连锁经营。这样,其原有物流设施就可充分发挥作用,并可为今后的社会化配送业务打下基础。

(二)我国商品配送中心的发展状况

这里指的是连锁店的配送中心建设。近两年来,我国的连锁店在部分城市发展较快。多数连锁企业在建店的同时即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目前,初具规模的、知名度较高的连锁企业,如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北京希福连锁店等,其配送中心都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体系,并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在连锁店内部自给的同时,部分配送中心正开始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为社会商业提供配送服务。

1.我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目前已产生了如下经济效益:

(1)规模效益。连锁店有配送中心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可获得大批量进货的低进价。

(2)有效地控制质量。商品经由配送中心一个渠道进货。能更有效地控制质量。

(3)发挥专业化分工优势。集中了购销专家的智慧,能及时收集和汇总市场信息,及时进货、配送,防止商品脱销成积压。

(4)减少连锁店库存。有了商品配送中心,各连锁店库存量大大减少。节约了资金。

(5)降低物流费用。随着连锁店数目的增加和销售额的提高。连锁店的物流费用会逐步下降。

2.目前的主要问题:

(1)原有有物流设施落后。储运企业原有人员多,企业负担重。长期以来,投入仓库及设施改造的资金严重不足,仓库、车辆陈旧老化。大大影响了储运企业配送业务的拓展和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化。

(2)物流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储运企业长期以来从事收发货及装卸搬运等简单劳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更没有为零售业服务的现代经营理念。开展现代物流业务,企业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人才,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连锁店商品配送发展滞后。目前,连锁店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多数连锁公司还不具备连锁化经营最起码的条件,即统一订货、统一配送。有的连锁公司虽然有小规模的配送中心,但因连锁店数量少,发展慢,配送成本高、还有的连锁公司虽实行了统一定货,但因社会上无较完善的商品配送设施,本企业又不具备建立商品配送中心的条件,所以连锁店的进货与传统式进货并无差别,不能体现连琐化经营的规模效益和优势。建立和完善商品配送中心,是我国发展连锁经营急待解决的问题。

(4)现行体制制约物流的合理化。我国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地区所有的管理体制、部门所有的企业体制,已不适应商业企业向市场化、物流企业向社会化发展的趋势,并且已成为商业企业向规模发展,物流企业向合理化发展的壁垒,使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零售店的发展跨区难,跨所有制难,制约了物流(配送)业的合理化、集约化经营。

(5)外部环境不利于物流(配送)业向现代化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外部环境,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比较滞后。如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挤现象,商品、容器及有关的运输、搬运、储藏等设备缺乏统一的规格化、标准化,制造业对条型码的应用认识滞后等,都严重阻碍了物流(配送)业的效率提高。

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目标、模式、途径和步骤

(一)目标

1.总体目标:设定我国发展现代化物流(配送)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在大城市及经济较发展的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主要的商品生产地、集散地和物流量较大的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经营者三者出资,有计划地选择建立或完善储藏、保管、包装、分货、配货、运送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以实现商业企业的规模效益、国家的远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快在我国实现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的配送中心,配套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以加速我国流通现代化的进程。

2.批发、储运业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计划经济时期保留下来的批发企业的闲置设施和仓储运输业的经营资源,发展社会化的“共同配送中心”和“专业配送中心”。在经营方面,以签合同或协议式的方式,承担零售业的委托配送业务,把批发、仓储运输业办成为零售业服务的后勤部队。

3.商品配送中心的发展目标:无论是社会化的共同配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还是连锁公司或企业集团自建的配送中心,其发展目标,都应是为零售店的稳定经营、稳定供应、稳定商品价格服务,在集中建店地区,建立区域性的商品配送中心,使零售店实现低经费、高周转的经营,开展短距离、多品种、少批量、定时的商品配送,力争尽快实现生产供应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一致的交货体制,

(二)模式

物流合理化涉及多方面,与促进流通增长有直接关系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与产品设计有关的物流合理化模式:企业的运输和保管等物流功能,能否顺利并经济合理地发挥作用,不仅与产品的形态、大小和重量息息相关,还与产品的组合包装形式、重量和体积大小有关。所以,产品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1)产品的形状规格化、标准化,以易于保管和运输;(2)产品的小型化和包装批量化,以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和配送的效率。

2.与流通渠道有关的物流合理化模式:主要指减少流通环节,将产品从工厂或批发公司直接配送到用户家中的物流方式。一般大型家用电器采取这种流通方式较多。采取这种方式流通,尽管增加了配送费用,但可以节省包装费、保管费和流通环节中的物流费用。所以,相比之下,增加的配送费用部分也是少量的。因此,可以得出:物流合理化与流通渠道有密切的关系。

3.与供应功能有关的物流合理化模式:主要指交货代理方式的物流。例如:各大型零售商店从批发部门采购货物时,采取统一联合进货方式,改变传统的分别购买、分别交货的做法。并根据大型零售店的用货需要和要求,由专业运输公司按规定的路线,利用共同配送方式,将货物交给各零售店。这种有组织的配送交货方式,既能使批发商和大零售店的物流批量化,又能减少配送车辆和事务性工作,达到提高配送车辆的装载率和大型零售商店的接货效率的目的。

4.与外销商品和购进商品运输有关的物流合理化模式:主要指某城市(或地区)向外地出售商品时,尽量采取共同集货、集中发送的运输方式。同时,在车辆回程时,采取同样的运输方式运输购进的商品。采取这种模式的结果是: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和货物的集散效率,缓解交通拥挤,促使进、发货业务的集中化、简单化,达到搬运工具、物流设施和物流业务的效率化,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但是,物流企业采取这种模式时,需要掌握销售和供应的市场信息。

5.与明确运输费用有关的物流合理化模式:在我国,以至亚洲地区,消费品的运输费用,不论商品量多少,往往都由供应商或卖方负担(其实运输费用都被供应商打入了商品成本价中),这一习惯做法,使商家们对物流的合理化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而在美国消费资料流通中,以整车为单位进行买卖交易时,其运输费用由卖方负担,而零散的要货运输费用,由要货方负担。实行这种规定后,使商家们对物流的合理化引起了重视,大大地减少了随意要货现象,减少了物流费用。

6.与大量化配送有关的物流合理化模式:主要指以增加运输量促进物流合理化的方式,是通过延长备货时间来实现的。这种模式主要用于日用品和加工食品等的配送。具体做法是:生产厂商和供应商将某种商品由“当日配送”改成”次日配送”,将“每日配送”改为“每周指定日配送”等等。这样,供应方就能掌握大量配送商品,进而提高计划配送的装载效率和装卸的机械化程度。接货方批量进货,可享受厂家的优惠进价,同时也减少了接货次数、接货人员,进而提高了流通效益。这种模式现已被国外许多企业采用。其不利的方面是:要求零售企业要有销售竞争力,并拥有一定的商品保管面积。

7.与计划化配送有关的物流合理化模式:计划化配送,主要用于市场波动性较大的商品。例如:人们夏季消费较集中的啤酒,季节性明显且易腐烂的蔬菜、小水果等,受气候变化左右,每天的需要量都是不同的,于是就会造成运输车辆过剩或不足,或使车辆装载率下降等,影响物流的效率,如蔬菜等商品,还会因此而出现市场价格波动。为了提高物流效率,调整价格波动,稳定市场供应,买卖双方对这些商品的进货时间、数量等,要进行事先商定,制定出配送计划,买卖双方在计划上签字,所以也可称为计划化合同。由于生产企业的供货是按计划进行,既能稳定生产,也能简化订货手续。同时,流通企业直接依合同从生产者处购货,既能减少批发费用支出,也能得到供货和价格方面的优惠待遇。实现计划化配送,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确保较准确的市场需求预测,反之,造成计划失误,就会导致买方库存增大或失去销售良机;二是确保商品、商标可靠,使商品在消费市场占优势地位。

8.与商流和物流分离化有关的物流合理化模式:(1)订货活动与配送活动相互分离。即:买方的商品配送,主要以委托配送和共同配送实现。其好处:一是利用委托配送可以压缩固定费用开支:二是利用共同配送可提高运输效率,大幅度节省运输费用,这种订货活动与配送活动的商物分离化,能够降低费用开支。(2)销售设施与物流设施在功能方面的商物分离。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企业集团内部,利用物流管理的统一比,以加强集团实力为目的的措施。同时,因大量配送可以压缩流通库存,也能解决交叉运输等问题。另一种是与交易对象合作,将工厂或批发商的供货场合并,建立区域配送中心,形成生产厂家→区域配送中心→零售店的商品配送模式。

销售设施与物流设施相分离的做法,应慎重研究物流的量化和组织管理问题。

总之,商物分离的目的,是将零售从大量的物流活动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开展销售活动。使供货方流通渠道稳定化,物流效率化,进而促使流通系统化。

9.与差别化保管和配送有关的物流合理化模式:具体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根据商品周转的快慢和销售企业规模的大小,区别运用商品保管场所和配送的做法,以实现物流合理化。即实行周转快的商品分散保管,周转慢的商品尽量实行集中保管的原则。其好处是:压缩流通环节库存,有效利用保管面积,简化库存管理等。另一种是根据销售对象的要货量多少,区别运用运输和配送的做法。即灵活掌握配送次数,对要货量大的企业,尽量采取从厂家直接运输方式:对要货量相对少,并较分散的销售对象。尽量通过配送中心集中、定期配货。采取差别化做法,实现物流合理化,最重要的是解决好节约物流费与提高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

10.与共同化配送有关的物流合理化模式:这是实现物流合理化最有效的模式,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目前在世界先进国家被广泛使用。共同化配送可分为:本行业企业组合建立的纵向共同化和与其它行为公司联合建立的横向共同化两类。纵向共同化是通过本系统集团企业内的物流统一化,实现物流活动效率化。例如在家电行业中,工厂与销售公司的共同保管和共同配送等。横向共同化,主要指以单一企业为主导的共同化和以行业为中心的共同化,例如:某一大型食品厂在某地区与同行业其它公司共同为某零售店配货,就是以单一企业为主导的共同化配送。实现这种共同化配送的前提条件是:第一,配送地点必须一致。第二,需要配送的商品不在带有竞争性的同行业其他公司存在。此种方法的目的是解决长途运输车辆跑空车和运输费用上升问题。进而解决两个以上产地和销售地相距较远且交叉运输的企业合作问题。以行业为中心的共同化多指零售业的共同送货和远距离各店之间的相互代理送货等。共同化的最终目的:既为了减少企业的物流设施投资,使物流设置布局合理化,也可达到有限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同时可实现质量管理方面的制度化。实现共同化的前提条件是:一要求有发挥主导作用的主体存在;二要求销售对象在销售商品和质量方面保持统一。

(三)途径和步骤

1.政府应尽快创造和完善物流的基础条件,物流的基础条件主要应有:规定商品规格,制定与商品流通、运输有关的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规格,例如:制定台车规格、集装箱规格、各种包装规格、托盘规格以及条型码的规范化和普及应用等。

2.培养物流(配送)的现代化专业人才。使我国物流(配送)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离不开物流(配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和掌握现代物流(配送)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尤其是商品配送中心对零售业的营销战略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使多样化的大量原商品适应市场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安全地集配货,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和自动化设备以及开展有序的商品库存管理等,都需要与其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因此,培养热爱物流(配送)事业,能灵活运用现代物流系统技术的专业人才和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为发展我国物流业现代化创造必备的条件。

3.鼓励和支持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建立共同配送中心。我国现有商业股份制企业集团虽然在组织化方面体现了集团化,但是在开展业务运营当中,没有体现出集团化优势,大多数企业仍实行传统的分店制订货、进货经营方式,分散的单体店运作,经营成本高,使企业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因此,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应彻底改变经营观念,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强化集团作用,在一定的区域或商圈内,建立集团内部的共同配送中心,并将其作为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功能的一部分,对集团系统企业开展统一采购、配货、配送,逐渐使集团向集约化、规范化经营方向发展,使量化产生的商业效益共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团化。

4.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中心。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运输、各种批发货场等物流设施和条件,根据市场容量和零售业态的发展、变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中心,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选择。例如:可把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好、地理位量较合适的原工业品批发公司作为主体,改建成为连锁店(或加盟店)开展商品配送的日用工业品专业配送中心;在大城市选择或兼并几个食品、副食品批发公司,并以此为主体,改建成为超市、便利店开展鲜活商品、食品、副食品加工、配货的社会化配送中心;蔬菜、水果及其它农产品的商品配送,应充分利用现有果菜批发市场的优势和设施。实现这些措施,要求原有仓储运输、批发等企业尽快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机制,树立为零售业服务的经营观念,充分认识到:零售业的需求,就是自身的生存,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中心,是原有仓储、运输、批发企业抓住了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提供配送服务的方式上,配送中心可接受连锁公司总部的委托配送业务,也可开展计划合同配送、协商配送或会员制配送等。配送中心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配送服务方式,及时、准确地向要货方提供所需商品,使储运、批发业真正成为支持零售业发展的后方部队。

5.逐步建立起我国的现代化物流系统。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将加速商业向连锁化、集团化等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为适应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日用品的流通将日益显现出多品种、多批次、少批量的发展趋势。商品的生命周期也将越来越短,尤其鲜活商品的流通速度将越来越快。市场的发展、消费结构的变化,要求现代化物流系统与快节奏的商品流通相适应。因此,建议从以下几步着手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现代化物流系统:

第一步: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有计划地支持企业在大城市的郊区、地价较便宜的主要交通干线处改建、完善或建设集加工、包装、储存、保管、配货、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商品配送中心。同时,政府及关联部门应积极支持,加强完善公路运输条件和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第二步:为提高配送中心商品流通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对配送中心的技术装备,应优先考虑信息系统化,其次再考虑自动化。

第三步,对配送中心设施的投资,应先改造老设备,后增新设备。

第四步:对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尽量选择有扩建余地的地方,使配送中心规模能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扩建,增加设施等。

第五步:应与现代化物流业的发展相适应,为满足消费需求,应逐步更新改造运输工具。

总之,现代化物流业是提高我国商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批发、仓储运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流通实现低成本经营、增长效益的关键。

标签:;  ;  ;  ;  ;  

论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目标模式_现代物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