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绿色环保施工是水利工程必然的选择。将全面质量管理与绿色环保施工相结合,根据各方面的条件制定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和绿色环保施工的方法。确保水利工程绿色环保施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绿色环保
相比较其他工程而言,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管理复杂等都是水利工程的特点。涉及到爆破、大量土方开挖以及砂石骨料系统的开采与生产、施工粉尘及减小噪声等各个方面。如果施工管理或者现场施工有所误差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还会增加施工成本,减少利润。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必须采取绿色环保的方式,保证减少污染,促进水利工程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环保施工的内容
绿色环保施工是指在进行施工时,既要保证质量可靠又要通过现有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最低程度地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减轻施工时对环境的污染。水利工程绿色环保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不仅是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绿色环保施工的发展状况
2.1 盲目引进先进技术
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对绿色施工也不断深入研究。为了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我国不断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虽然如此,深绿色施工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因为技术引进时没有针对这种施工方式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和组织管理,导致某些时候收益不增反减,如果使用这项技术时没有根据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最有效的绿色环保措施,结果可能会差强人意。
2.2 责任制度不明确
有些时候并不是企业没有推行绿色环保的施工管理体制,而是因为相关部门领导环保意识薄弱,导致整个企业都忽略了绿色的施工管理体制。各级部门无法明确责任目标以及范围,遇到问题时经常互相推卸责任,无法追究出具体责任人。因为这种情况时常发生,经常追究责任但最后总是不了了之,长此以往,基层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及责任心都将消失不见,企业所推行的绿色环保施工最终也是流于形式,无人执行。
2.3 缺少健全的奖惩制度
在企业内部经常会出现很多不公平的现象,没有健全的奖惩制度就无法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也无法对工作情况进行奖励和惩罚,长时间就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低下,不仅不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以及绿色施工的研究创新,还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2.4 没有统一的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虽然绿色环保施工被大力倡导,但是现在并没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评定施工时到底是不是绿色施工,这种模棱两可的现象严重阻碍水利工程绿色环保施工研究的发展。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
3.1 全面管理
因为水利工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所以需要系统的管理体系对其进行协调。
(1)全要素管理,绿色施工管理是一个新的项目管理,其与传统的项目管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绿色施工换了不仅需要控制工程的成本、质量和进度还要控制施工人员、环境保护和资源。
(2)全组织管理,强调绿色施工的不仅是施工单位,政府、投资方、监管单位以及承包商都必须参与绿色环保施工的管理工作中来,各个单位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水利工程绿色环保施工,实现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3)全过程管理,绿色环保施工的程度不仅受到现场现阶段施工状况的影响,前期和后期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都会对施工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就说明,在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每一个阶段的管理都会给绿色施工的程度带来不定性的影响。
3.2 以人为本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改善施工人员的素质以及建筑企业的素质,在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
(1)建立责任制度,全员参与是完善绿色施工责任制度的基础。各级政府明确领导责任,对本行政区内的环境质量负总责;企业是践行绿色施工的责任主体,需要在绿色环保管理机构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各单位在移交工作时必须签订相关的责任合同,明确职责所在,并将每个人的责任落实,避免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细化每一个人的责任,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绿色施工中来。
(2)对企业员工进行宣教和培训,政府必须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宣传绿色施工的宣传理念,还可以利用相关节日为契机向民众宣传绿色环保理念,保证居民在生活中采取绿色行为,减少污染。对企业应该做出硬性规定,并且不定期对企业绿色环保的开展状况进行抽查。企业需要对所有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并对此进行监督考核,确保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3.3 数据量化标准
(1)建立绿色智能化检测监控管理系统,绿色智能化检测监控管理系统能够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因素指标,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采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时采取的绿色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并将现场的施工情况清晰地传送给领导部门,做出实时反馈,降低绿色环保施工的误差。
(2)建立水利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管理,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挡水、蓄水、排水,其任务都非常特殊,因此,在施工时需要进行水下作业、开挖洞室等工作。施工时经常会受到季节、天气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时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正常施工,需要将《建
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与重点控制环节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相结合来建立水利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管理体系,使得建筑企业在施工时有评价的标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争议。
四、绿色环保施工的原则
4.1 减少对施工周围环境的破坏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对施工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坏的影响居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采取绿色施工的方式,减少对施工周围环境的破坏。施工废物的处理不能马虎,绝不能将施工废物留在施工周围,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施工之前应该先观察施工周围的环境并根据周围环境做出废物处理的方案,减少对施工周围环境的影响。
4.2 施工时结合当地的气候施工之前必须深入了解施工当地的气候环境,如果没有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做出相应的了解非常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是施工建筑无法使用。施工单位的领导必须根据施工当地的气候条件调整工期、合理分配,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最终达到水利工程绿色施工的目标。
4.3 节约建筑施工的材料
绿色施工不仅仅是在施工时使用绿色环保材料,还要在施工时节约各种资源,比如水、能量、材料等等。对于人类来讲水是生命之源。施工时,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节约用水,使用节水用具或者是向施工人员宣传节约用水的观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保证循环有效利用水资源。当然,需要节约的不仅仅是水,施工材料的节约也十分重要,可以循环使用的材料一定不能浪费。相应国家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号召,在施工时尽量做到开源节流。
4.4 绿色施工的建议
(1)施工时必须明确表示保护施工场地内的动植物,同时还要标明具体的保护措施,确保动植物都不会受到建筑施工的影响和破坏。
(2)在满足施工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施工设备所占面积,防止对施工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3)明确施工场地,将施工场地与非施工场地明确隔开,减少施工时对非施工场地的动植物造成的伤害。
(4)回收利用施工废弃物,派专门人员对施工废弃物进行检查和处理,保证施工废弃物能够发挥最大效果,减少施工垃圾的产生,保证水利工程的绿色环保施工。
(5)合理规划施工场地,避免不必要的人为破坏。
五、绿色施工在水利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5.1 节约资源角度节约资源是绿色施工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是减少浪费的关键措施。当然,在施工之前还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预算,避免出现材料浪费或者缺少材料的情况。缺少材料可以进行第二次采购,但是一旦材料多出来无法使用就会造成资源浪费,最终无法达到绿色施工的目标。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或者雨水应该根据不同种类对谁进行分开排放,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如果有可以用的水资源就不需要将其排放,只需要将水资源储存起来进行有效利用,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
5.2 环保理念的推广
施工时最容易产生的污染就是噪音污染、水污染和环境污染。这三种污染一般都是同时存在,对施工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比如说噪音污染,绝对不能在居民的休息时间动工,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再比如说环境污染,施工时一般都会用到水泥、混凝土等,非常容易产生粉尘,居民在上下班时容易将粉尘呼吸到人体中,对人体造成伤害。
这就不仅仅是对环境造成了影响,施工时已经扰乱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节奏,对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一定威胁,施工队员及政府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还给周围居民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趁此机会,将环保理念推广,结合施工时遇到的情况环保理念一定深入人心。
结束语:
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筑企业对水利工程绿色环保施工进行了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时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有效地制定相应措施,保证水利工程绿色施工得以实现。水利工程绿色环保施工不仅是造福施工周围的居民,保护施工周围的环境,还是对整个社会的环境做贡献。所以说水利工程绿色施工不仅是一项工程的进步更是整个社会对于绿色生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体现。这种研究的发展适合全人类的需求,必须抓紧研究保证水利工程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尧坤 .水利工程施工与建设研究.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3,12.
[2] 刘凯 , 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探析 . 2012,2.
[3] 周宗涛 . 浅谈绿色建筑管理模式.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
[4] 张励 . 水利工程科学管理及施工方案设计研究.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6
[5] 汪联欢.水利工程绿色环保施工研究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7.
论文作者:陈文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绿色环保论文; 企业论文; 责任论文; 居民论文; 环境论文; 周围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