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指标体系探讨_流动资产论文

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指标体系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经营活动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层单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社会再生产运行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了便于国家宏观调控,也为了企业对自身的行为作出校正,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对企业的产销情况、经济效益情况和外部环境作更多的分析研究。与此同时,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大大增加,不仅有市场因素,还有政策因素,不仅有国内因素,还有国外因素,使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统计评价难度增加了。为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生产经营统计指标体系。

一、建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指标体系的几个问题

(一)建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指标体系的原则

1.要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设置统计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例如,可以从劳动、生产资料、能源、资金等投入方面去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可以从实物产出量、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等产出方面去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既要反映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也应当反映企业长远的发展变化趋势。由此可见,很难用一个指标达到全面反映和评价的目的。同时还要保持系统性,即统计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之间应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罗列。

2.统计指标的选取要讲求精简节约,尽可能删除相互重复的指标,简化统计指标体系。指标越多,收集数据时所花费的人力财力就会越大,会给数据处理带来困难。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进行筛选,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

(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指标体系的分析评价特点

1.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中突出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现阶段所达到的水平、规模和发展程度的分析,着重于企业的现实状况。动态分析则是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变化的角度,揭示发展变化的方向,并对变化的趋势作出判断。统计指标体系必须具备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两种特性。静态分析是动态分析的基础,动态分析则是静态分析的逻辑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动态分析的重要性更大,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与市场走向是否一致,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

2.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中突出定量分析。统计分析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当然也不能例外。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非常微观而具体的活动,因此,定量分析显得特别重要。因为(1)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大多可以用定量表示;(2)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定性指标可以较容易地进行量化;(3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评价要有根据,不能凭借主观判断,须用数据分析判断。

3.在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中突出微观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构成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总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利用统计指标体系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时,一定要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对本企业的影响,从而作出分析判断。这就要求把分析评价视角放开,不仅要看到本企业,还要看到同行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不仅要看到国内市场,还要看到国际市场;不仅要看到生产,还要看到经营和技术进步;不仅要看到经济因素,还要看到非经济因素。因此,运用统计指标体系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时,必须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微观经济范畴,分析评价的主要任务应为微观服务,围绕微观看宏观。在分析评价时应该做到:(1 )准确地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对本行业的影响;(2 )对国家颁布的宏观调控政策要及早作出预见,又要仔细分析,找出其对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同行业各企业的发展状况,为本企业生产提供原材料企业的生产状况,使用本企业产品的企业生产状况,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变化,甚至包括宏观经济状况、国家发展经济的大政方针、体制改革对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等。二是本企业内部状况。主要包括企业本身的人、财、物、供、产、销各个方面以及相互关系。从上述两个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来看,应在重视外部因素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分析和判断。

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指标体系内容的广泛性。但在设立统计指标时,应抓住主要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目的。因此,我认为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企业资源投入的统计指标

企业资源包括人、财、物,但为了避免指标多重相关,设计了以下五个指标:

企业劳动投入:

报告期企业劳动成果

全员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全部人员的平均人数

企业原材料与能源投入:

生产某种产品的某种原材料消耗总量

单位产出原材料消耗量=─────────────────

该种产品的合格品产量

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标准煤吨)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产值(总产值、净产值或增加值)(万元)

企业固定资产投入:

固定资产

报告期企业固定资产总量

动态指标=───────────────

基期企业固定资产总量

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

更新系数 报告期末全部固定资产原值

2.反映产品生产经营质量状况的统计指标

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核心。产品的销售量首先取决于该产品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要,产品质量就是该产品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程度。同时销售手段、市场开发能力也是增强和提高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

产品质量状况:

Σ该产品单项质量系数

某产品综合=────────────

质量系数质量项数

优等品数量

优等品率=───────

合格品数量

产品经营质量状况:

销售额

市场销售率=──────

报告期总产值

市场占有率越高,表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越强,它是综合反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指标。

3.反映企业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的统计指标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企业都会有债务,债务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根据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帮助企业作出下一步生产经营规模的决策。

负债水平:

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

负债率流动资产

负债总额

总资产负债率=─────

资产总额

总资产负债率与流动资产负债率相比,要求更严格一些,流动资产负债率可以高一些,但总资产负债率却不能太高。

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

流动比率=────

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

速动比率=────

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是指能迅速变现的资产,即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资产(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后的余额。因此速动比率较流动比率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

4.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统计指标

企业的发展潜力主要是对目前企业适应社会与市场程度的判断。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不强,应在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同时加紧更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采用其它方法解决发展潜力不足的问题。具体指标如下:

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

总资产增长率=───────────────────

期初资产总额

总资产增长率比较高,表明在一定的时期内增加了新的生产手段和资金,企业发展有后劲。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净资产增长率=─────────────────

期初所有者权益

净资产增长率为正数时表明净资产增长速度,为负数时表明企业不仅没有增值,而且未能保值。

期末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净值率=──────────

期末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净值率反 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先进程度,一般说来,这个比率越高,表明固定资产越新、先进程度越高,固定资产尚有更长的使用时间,在发展上就处于有利地位。

技术进步使产值增长额

技术开发贡献率=─────────────

报告期产值增长额

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促进技术进步,必然使得产出增加,经济效益提高。

5.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统计指标

企业的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水平,它既包括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也包括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协调程度,可选用以下指标:

销售收入

总资产周转次数=──────────

平均资产总额

企业的总资产营运能力,集中反映在总资产的周转速度上。还可以用计算期天数与周转次数相除计算总资产周转天数。

成本费用总额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投入的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销售成本

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从流动资产使用效率方面反映企业的短期经营效率。

6.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统计指标

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是指企业在现有投资状况下通过现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统计应着眼于企业现期的生产经营,从生产成果与投入的劳动、生产资料、资金等方面的对比中研究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为企业改进生产经营管理,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更多的生产经营成果提供决策依据。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应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现有潜力来增加企业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增长也需要增加生产投资,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可确定如下统计指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益。

净利润

资本收益率=───────────

实收资本

该指标主要反映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水平。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水平越高。

利润总额

销售利润率=─────────

销售收入

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销售的综合获利水平。

报告期利税总额

资金利税率=────────────────

报告期资金平均占用额

以资金利税率指标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既涉及生产环节,又涉及销售环节,它是综合性较强的指标。

7.反映企业社会效益的统计指标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所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考核不仅要着眼于企业,研究其生产成果或实现利税与企业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的对比关系,还应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我们可以从合同覆约率、贷款逾期率、环境保护指数等统计指标来反映。

覆约合同额

合同覆约率=─────────

合同订货额

企业的合同执行情况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其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广大人民的生活,也关系到企业本身的声誉。考核这项指标对企业执行合同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逾期货款余额

贷款逾期率=──────────

全部贷款余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逾期尚未归还贷款的状况,也同样关系到企业本身的信誉。

自然环境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到社会生产发展的速度和长远的经济利益。

标签:;  ;  ;  ;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指标体系探讨_流动资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