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探析盆底康复操锻炼对产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盆底肌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阴道分娩产妇92例,行双盲发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产后仅实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观察组46例,给予盆底康复操指导锻炼,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心理状态调节效果,监测产妇盆底肌力。结果:干预16周后,观察组并发症率,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操可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生理功能值为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
关键词:盆底康复操;盆底肌力;心理状态;护理
研究证实,女性盆底肌受生物力学及解剖结构特征影响,在妊娠或分娩阶段易造成盆底功能障碍(PFD)[1],这类病症短期内并未性命之忧,但亦可导致患者排尿困难,引发阴道脱垂或尿失禁现象,身心功能受累。但产妇围生期若给予专业、科学的盆底肌锻炼能够极大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避免PFD。对此本研究主要探析盆底康复操锻炼对产后及盆底肌力的改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阴道分娩产妇92例。纳入标准:①单胎、头位、初产妇;②认知功能正常,可良好沟通交流;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妊娠合并症;②既往盆腔手术史;③妊高症且剖宫产手术。行双盲发随机分组,均46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x±s)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围生期仅做基础护理干预,指导产妇行排尿、提肛等锻炼,指导标准训练强度。
观察组:给予盆底康复操指导锻炼,包括:①臀部运动:指导产妇平卧,将双腿紧闭,适度将臀部肌肉收缩且作用于阴道向上抬升。②扭胯运动:臀部抬高并做外向适度扭转,注意扭胯过程需保持单侧倾斜。③全身运动:产妇站立,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随后做盆底肌肉快速收缩与放松动作;随后调整站立姿势分立双腿,与肩部同宽,做盆底肌肉缓慢放松;随后再次扩大双腿分离角度,放松盆底肌肉,最后适当做站立、下蹲动作。④提肛动作:产妇收缩肛门,提肛且适度跳跃或跑步,注意运动过程需时刻保持提肛。锻炼频次:产后2周内行10min臀部运动,3次/d;产后4周内扩展添加扭胯运动,锻炼时间延长为15min/次,3次/d;产后10周内增加全身运动,锻炼时间延长为20min/次,3次/d;产后11周后添加提肛运动,保持4项运动均得以锻炼,时长25min/次,3次/d。
1.3观察指标
记录产妇并发症;焦虑(SAS)与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产妇心理状态;行手测肌力方式评估产妇盆底肌力,Ⅴ级表示肌力最强[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两组并发症比较[n(%)]
2.2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干预16周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两组心理状态比较(x±s,分)
2.3两组盆底肌力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盆底肌力V级患者均为0例,占比0.00%,观察组护理后盆底肌力V级患者14例,占比30.43%,对照组患者7例,占比15.22%,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产妇生理状态无法达到自然分娩需求,其证实孕激素亦将发生异常变化,在这一变化中阴道分娩可提升机械性损伤风险,进而导致盆底肌肉牵拉损伤生物力学结构,导致盆底肌永久性损伤,造成PFD,影响产后恢复及并发症风险。闫志强[3]等研究明确,常规围生期干预模式主要关注点在于新生儿的护理及产妇饮食、并发症的管理方面,忽略了盆底功能的恢复锻炼,由此造成尿失禁、便秘及尿道感染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且不良生理状态亦将直接影响产妇心理情绪,加重负面情绪,导致产妇抑郁、焦虑。盆底康复操则是针对产妇产后生理阶段变化做针对性干预,以特定的锻炼运动方式调节产妇生理及心理状态,减少产褥期并发症,促进盆底肌力恢复。
本研究基于阴道分娩初产妇生理需求及心理特点实施盆底康复操指导锻炼,其结果证实可有效改善盆底肌力恢复,调节产褥期身心状态,减少产后并发症风险。产妇接受盆底康复操锻炼指导期亦加强与护士沟通,通过行为、言语等方式缓解产妇心理压力,减少烦躁、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操可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生理功能值为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晓阳,杨丽霞.孕期联合产后盆底锻炼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6):495-498.
[2]徐菊芳.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8):157-160.
[3]闫志强,于春玲,莫培晖,等.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205-207.
论文作者:孙晓,王诗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肌力论文; 状态论文; 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