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想象作文”_想象作文论文

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想象作文”_想象作文论文

开拓学生思路指导学生“想象作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导学生论文,思路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的作文教学,近年来兴起的“想象作文”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朵奇葩。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提高作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想象作文”也为高考命题者所瞩目,常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联想与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其理论已为许多专家所论及,本文仅就如何开发学生的想象区,指导学生“想象作文”采用什么训练方式,谈些粗浅的意见。

把握概念之间的关联,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关联式”教学训练。

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提议进行的实验表明:任何两个事物概念(语词)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的联系。例如“木质”与“皮球”,“天空”与“茶”之间: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天空——土地,土地——水,水——喝,喝——茶。

由“木质”可能想到“树林”;由“树林”可能联想到生长着“树林”的“田野”;而有“田野”的旁边有一个“足球场”,因而产生联想,“足球场”里自然要有“皮球”了,这样“木质”与“皮球”经过四个阶段便构成了联想联系。哥洛万和斯塔林的实验结果:每一个概念一次可以跟10个概念发生直接的联想联系。如果按一个概念一次可以同10个概念发生单向联系来推算,那么,第一步有10个概念可供选择;第二步提供了100个;第三步提供了1000个;第四个提供了10000个;第五步就是100000个了。这样,将展开多大的联想想象空间!

由此看来,加强课内教学的语言表象材料的积累和帮助学生在课外语文活动中(例如观察、参观等)获得感知表象材料,是进行想象作文训练的基础。对事物表象材料及知识的积累越多,生活的经验越丰富,就可以进行“关联式”想象作文训练。例如:

有位老师抓住一场暴雨过后,一群学生勇堵山洪冲破河堤缺口的事实,组织了一场“词语关联式”想象作文训练。他先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语词:

田野 滂沱大雨 碧绿 阳光 树木 哗哗流水 山峦 山溪 自行车 禾苗 缺口 挥汗如雨 焦急 石块 小明 雷鸣 虎啸 伙伴 月上柳梢头……

根据这些词语,老师指导学生分步寻找其内在联系,充分调动起生活经验的回忆,展开联想,构成想象,组合成一篇《勇堵缺口》的文章。其中一篇的开头部分写道:

小明和他的伙伴们放学走进村口时,夕阳已挂在西山了。

刚刚经历过一场滂沱大雨,村路上满是积水。幸而雨过天晴了,阳光又洒满了田野。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时,山峦、树木、禾苗都像有人刚刚洗刷过一般,显出一片油嫩,一派碧绿来。

沿着河堤向上走,他们听到山溪里阵阵雷鸣虎啸般的哗哗流水声。大雨过后,溪流涨满了,浑黄的水卷着漩涡,奔腾着,奔腾着……

“啊呀!”小明惊叫起来,“洪水冲开了一个缺口!”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顿时惊呆了。

山洪冲开了堤岸,汹涌的洪水正向田间卷去……

然后,小作者描述了这些学生在小明的带动下,搬石取土,勇堵缺口的场面。小明和另外一个高个同学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汹涌的缺口里垒石堵水。最后写道:“月上柳梢头了,缺口终于堵上了。他们一个个在泥水里浸泡,已经面目全非,你看我,我看你,都禁不住快活地哈哈大笑起来。这笑声,久久地在山村的夜空中回荡。”

当然,这也许算不上十分优秀的作文。但这种训练方式,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课文内容为线索,设置一定的情境,展开“延续式”想象作文训练。

每一篇课文虽然都有完整的内容,但仍能找出许多可供联想的线索,可以将其进行延伸,展开“延续式”的想象作文。这需要老师进行特定情境设置的指导。例如:

有位老师在教过《故乡》之后,让学生去想象八十年代宏儿回故乡的情境:《故乡》写于1921年,到八十年代,宏儿已是七十多岁的老翁了,这时身为大学教授的宏儿回故乡将会是什么情境?请同学们写一篇《宏儿回故乡》的文章。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对新生活的认识经验,写出了颇具情趣的文章:在宏儿眼里的故乡,已不是“远近横着的几个荒村”了,新农村的美好景象展现在眼前,宏儿的心间也不再是“悲凉”,而是一阵阵欣喜,他儿时的伙伴水生虽是古稀之人,却还在帮助儿子管理一家乡镇企业,在厂里,又遇上了热心计划生育工作的杨二嫂的女儿!

这种方式的作文教学的好处在于以教材为依据,从感知表象到知觉想象,有着广阔的联想空间,根据课文中的人物命运、事件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逻辑线索而展开创造性想象。

因此,很多老师特别注意利用课文材料,为学生设置情境,展开联想,建构想象。例如教过《藤野先生》,设置一个20年后鲁迅与藤野先生相会的情境;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置种种情境,写《我也有个‘百草园’》、《今日三味书屋》等等文章;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设置小女孩与祖母不是在天堂而是在地狱相会的情境,……凡此种种,为想象作文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铺就了一条坦途。长沙市一中一位老师在教过《变色龙》后,提出一个情境: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的事件之后,在人们的一片窃窃私议中穿过广场,路上巧遇将军的哥哥,让大家根据这一情境自由联想。有个学生在题为《哈巴狗》的作文中对奥楚蔑洛夫性格的另一面——对上级官僚阿谀谄媚作了淋漓尽致的刻划,写他路遇将军的哥哥时如何自我介绍,如何把处理狗的事向其讨好,得到将军的哥哥的一句赞扬时又如何喜形于色,以至“好心地”劝将军的哥哥以后不要再把“可爱的小狗”放在街上去,以免首饰匠那样的“猪崽子”用烟卷戳了算子,不料反而遭到将军的哥哥一顿责骂,自讨没趣呆呆地站在那里,背后又传来人们的窃笑:“好一条摇尾的哈巴狗!”这篇作文把奥楚蔑洛夫一时敞开大衣一时裹紧大衣的的细节都描绘得极为传神,表现出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种训练方式,确实能够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实践意义。

利用课文提供的空白,展开“补白式”想象作文训练。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本文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其中包含了许多“未定点”(不确定性)和“空白”。这正如中国的国画技法,尤其在写意画中,是非常讲究“空白”艺术的。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联想、想象去填补那些“空白”,获得对作品的完整知觉和情感深入。

中学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具有这种“未定点”和“空白”,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例如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到自己正为五位青年作家身陷囹圄而焦虑不安时,突然传来他们被杀害的消息,文章至此只有“原来如此!……”一句话、两个标点,这就留下了很大的意义空白,省略了许多内容,包含了许多悲愤的情感。有的老师就十分重视这样的“空白”处,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体验,激发联想、想象去填补空白,写诸如《焦虑的一夜》、《罪恶的夜半枪声》等想象作文,表现出鲁迅的为人性格,写他的心理活动;或倒叙他对青年的关心;或描写烈士们的凛然正气,面对敌人枪口顽强斗争,视死如归的精神。

读者可以介入文学作品中的这样的“未定点”与“空白”处比比皆是,只要教师留意,并用心指导,进行“补白式”想象训练的内容就十分丰富。

制造一定视觉或听觉氛围,展开“氛围式”想象作文训练。

欧洲广播联盟曾举办过“听音响儿童故事创作比赛”,就是给参赛者听一些音响,譬如鸡鸣、犬吠、口哨、歌声以及语序错位的人的对话,然后依据想象创作一段故事。这次比赛,上海市嘉定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陈洁写的《信息社会》获得中国组优胜奖。

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可以给学生造成种种听觉氛围。听过一组音响之后,学生不仅要对瞬息变化和稍纵即逝的限定数量的音响迅速接受,还要有所触动,有所感受,尤其要体验那些音响所造成的氛围,正确理解,准确判断,合理联想,深入想象,构建画面,编织情节,安排结构。使音响氛围和内心视像有机结合起来,再以语言物化而为文章,全过程都离不开联想、想象。

利用视觉感受,进行看图作文,即造成种种视觉的审美感和氛围,也是培训想象作文的好方法。譬如给学生提供一组画面(顺序错位但经过联想又可看出内在联系的一组画)或一幅图画(有较复杂的艺术形象或较深内涵的画面),首先教师点拨,营造出种种视觉氛围。这不仅在于看懂画面形象,而且更在于启发学生的多向联想,进行合理想象。进入画面氛围后,仔细体味画面的境界或人物的神情、动作、心理,将画面氛围变为书面语言,这当然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要求有一定的生活的、审美的经验为基础,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因此老师要作适当的指导。

作文教学中进行“想象作文”训练的方式方法还有不少,例如指导学生编写童话的“童话式”想象训练;指导阅读、组织科技展览参观之后写作科学小品、科幻文章的“科幻式”想象训练;课外观察活动中对事物与某些本质性、特质性内容而产生的相似联想,从而揭示象征意义的“象征式”想象训练等等。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述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联想,想象作文的训练,对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标签:;  ;  ;  ;  ;  

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想象作文”_想象作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