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为主治疗腕管综合征效果观察论文_胡斌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手外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研究电针为主对于腕管综合征的实际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的100例患者进行实际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结果:经过相关的实验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为主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实际情况,使患者的病情可以更好的恢复,对其实际治疗工作具有较大的帮助,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电针;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166-02

腕管综合征也叫做腕管狭窄症,该疾病的主要患病原理是因为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到压迫,导致患者的手指出现无力的情况,运动和自主功能出现紊乱,严重的情况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在早期诊断中需要尽早的对其进行干预,对于预防神经系统出现持续性损伤,保护神经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现阶段临床实际情况来讲,现阶段在治疗中大多数使用电针为主治疗,并通过对正中神经传导的情况进行判断,使其具有更好的效果,本文就我院的10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0例患者进行相关的实验,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神经电生理改变都符合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患有手掌麻木与手腕僵硬无力的情况。其中男性患者有44例,女性患者有56例,年龄为24~62岁,平均(42.6±3.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为患者提供甲钴胺片1d/3次,连续服用5周。并通过常规的针刺法进行治疗,主要在患者患侧的大陵穴、阳溪穴、内关穴与合谷穴等位置通过相同规格的毫针直刺,得气之后留针30min,每日进行一次,六天为一个疗程,总计进行5个疗程,连续应用5个疗程之后观察其实际效果。

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电针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处于仰卧位,针刺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工作,同样选择大陵穴、阳溪穴、内关穴与合谷穴等位置项腕管内直刺,以针感传递到指尖为基准,外关穴透向内关穴以得气为准,通过电针仪进行相关的治疗工作,使用连续波,脉冲宽度为τ:(0.5±0.1)ms,脉冲重复频率f1=(1±0.5)Hz-(100±10)Hz,同样以六天为一个疗程,共进行5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指标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其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主要分为治愈、显效、有效与无效。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腕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显效:主要的症状消失,腕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但是在剧烈运动之后还会出现一定的不适感。

有效:症状有所减轻,但是还有轻微的疼痛与不适感存在。

无效: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出现了加重的情况。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之和与每组总人数的比值。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相关治疗的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无效的人数有16人,其治疗有效率为68%,实验组治疗无效的人数有7人,其治疗有效率为86%,实验组的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3.结论

通过相关数据可知,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会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实验组的方式相较于对照组的方式更好,对于腕管综合征的实际治疗效果具有更好的提升意义,对于相关疾病的治疗来讲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腕管综合征属于经筋病的一种,经筋病是针灸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从相关的医学文献来讲,认为需要在筋守筋,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从腕管的局部情况出发,通过针对其相关穴位进行治疗,可以起到疏通血液活血止痛的效果[1]。从有关实验来讲,通过针刺不仅可以使人的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等出现明显的变化,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刺激局部皮肤和远隔部位皮肤肌肉与其内脏器官的血流量与流动速度不断地提升[2]。通过刺激正中神经的穴位,可以改善神经通路部位的血液供应,即发神经生物电的冲动,使受损伤的正中神经出现良性变化[3]。而相较于常规的针刺方式来讲,通过电针进行治疗可以提高其消炎镇痛的效果,降低局部炎症与粘连情况的出现,可以降低局部神经性水肿,降低腕管内压力,接触对正中神经的压迫,促进其功能进一步的恢复,降低相关问题对正中神经的压迫效果,使其可以更好的恢复功能,降低疼痛症状的影响,使其疗效更好的提升,并且更加的安全,费用也并不是非常高,对于患者来讲具有多方面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电针为主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大的帮助,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的痛苦,经过实验这一方式的实际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飘飞,刘超美,曹婷婷.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37(02):180-182.

[2]孔蓉,丁炎,朱巧英,吴鹏西.超声测量正中神经横断面积与腕管综合征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06):1004-1008.

[3]鲁亚蕊,毕宠刚,张晓楠,苏魏魏.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应用于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0):1256-1257.

论文作者:胡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电针为主治疗腕管综合征效果观察论文_胡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