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站本身就是维系电力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而变电站其中又包括了各种设备,诸如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等,来完成电能的配送,实现电力状况的有效监控,为电力系统提供良好的运营空间。基于时代发展,人们对于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变电站的负荷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和其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都成为了关键。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运行
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改进
1.1传统变电站的运行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的变电站运行模式中,主要是其升压和降压的程度有限,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难以保证电力的运行质量。也就是说,传统的变电站无法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同时,传统变电站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这对现代化的电网建设来说,已是一种严重的制约和阻碍。因此,传统变电站已无法适应当今现代化的电网发展需求。
1.2变电站采用自动化技术所具有的优势
近几年,在互感器、智能开关以及一次设备实时项目的研究方面,相关企业除了对系统设备进行控制,也在运维更加有效的信息采集体系,确保传输产品能实现进一步优化,也为智能化电能计量和管理创设了有效条件。基于此,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建设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借助相应的通信技术和信息互联技术,将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以及信息处理等项目作为根本,并对具体趋势展开了深度研究,维护变电站发展历程的完整程度。智能变电站相较常规变电站具有四大优势:一是能够简化二次接线,利用少量光纤能够代替大量电缆;二是能够提升测量精度,数字信号传输和处理无附加误差;三是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CRC校验、通信自检光纤通信无电磁兼容问题;四是可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无CT饱和、CT开路、PT短路铁磁谐振等问题,且绝缘结构简单、干式绝缘、免维护。在变电站自动化改造工程项目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其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易扩展性等,才能真正有效发挥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积极落实系统化技术运维体系。变电站自动化改造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综合自动化发展体系的关键,需要建立统一标准的通讯数据模型,实现数据共享,维护运行效率的基础上,整合常规变电站资源的同时,有效减少重复投资项目,为推广更加适宜市场需求的技术模型奠定坚实基础。
2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实现途径
2.1构建合理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首先,要对系统的整体构架进行梳理设计,并且强调它的重要性。在整体的构架当中,要尽量将每个功能做到最简化,尽量避免多余的功能出现。在整体中,当一个链路出现障碍的时候,其他链路应该能继续进行自己的工作,保障整体运行。想要系统能够平稳的运行,应该将重点转移到硬件方面。网络层使用光纤接口,通信电缆,交换机,间隔层中的高压开关设备和采集设备,以及站控制层中的 GPS(全球定位系统)定时器,监视器和服务器。全面分析这些设备的使用,能够保证这些设备可以在工作流程当中合理的运用。并且在配置电源设备,应该有 20%的冗余在硬件当中。最后,还需要对于系统当中的软件设置进行审核,保证质量过关。如果想要实现电站自动化功能,软件是重点。对于系统进行构架之后,并不是真正的完成,还需要对其进行审核和调试,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动化运行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对系统不断优化,使变电站能够更加安全的运行。
2.2硬件设计
基于分层分布式结构来讨论变电站的硬件设计,就是对于整个框架系统中的硬件设备配置进行深入了解,如作为核心的站控层中,涉及到的硬件设备分别有服务器、监控机等;而网路层中涉及的硬件设备有交换机、光纤接口盒、通信光缆等;间隔层中涉及的硬件设备有电能采集装置、监控与保护装置等。这些硬件设施共同构成了变电器电子自动化的硬件条件,在自动化中,数据传输就是借助网路层中的通信光缆,进行双以太网传输,而为了保证电力的安全运行,在进行硬件配置时,还要需要到对于开关量信号进行隔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硬件二次设备的设计,来实现对于一些常规电力运行一次设备的监控准备工作,为其安全性提供保障。
2.3软件设计
(1)基于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对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软件设计是关键,主要是以硬件设施为依托,强化自动化运行的实现。具体讲,对于软件设计,首先是以功能模块为基础,强化A/D采集以及计算机处理的实现。依托功能性模块,能够实现电力信号的分析转变,构建能够解读与识别的信号,形成系统决策,达到对于各种信号性质的辨别。其次,通过A/D采集,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进行信息存储与合理分类,便于后期查询使用,达到人机交互的目的。最后依托开关量进行输入与输出操作,达到信号转换与传输目的,同时,准确识别信号档位。(2)功能接口的设计:对于功能接口,主要涉及三部分,即与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口、与电能计量系统的接口以及与智能仪表的接口。对于保护装置的接口,以双网口方式为主,作用是实现网络检测,强化与监控系统的有效连接;电能计量接口以规约转化器为手段,达到电能计量设备电能的合理规约,满足收集的目的;仪表接口也就是通讯接口,与报警器等处于连接状态,达到数据协调处理的目的,满足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目的,实现高密度监控的目的。依托软件设备的设计,强化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全面整合,提升监控自动化水平。
3强化电力安全运行建设的主要措施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虽然当前已经制定了很多相关工作制度,但是内容上不够详尽、不够深入,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由此,对现有的管理制度结合变电站运行实际情况及相关规定完善与改进。比如,对日常巡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完善,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隔离开关等运行是否良好进行查看,遵循相关规定进行开展故障检修,定期检查设备元件与线路等,每检查完一个设备均要记录到登记表中。尤其是对于频繁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及时查明原因,额外注重其监测与检修。将这些制度真正落实到位,每月或者季度对管理人员考核,查看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对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的优秀管理人员或者个人给予表扬及奖励,对未能严格落实管理规定的个人或者部门予以处罚。
3.2加强对管理设备的建设和投入
管理设备的建设和投入,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所以,必须要加强对管理设备的投资,购进先进的管理设备,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此外,还要加强中对设备的维护及管理,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的机率,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3.3提高对电力运行的管理水平
对电力运行的管理,能够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行以及供配电的稳定性,所以,必须要成立专业的管理小组,落实责任制,对线路、设备进行母夜叉的管理和维护,有效保证线路及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此外,还经制定健全的管理标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有效的管理,及时排除故障,降低故障发生率。
4结束语
总之,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电气自动化与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本文主要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究,包括总体框架、软件及硬件设计几方面,同时探究了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措施,包括制定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设备的建设和投入、提高对电力运行的管理水平等,从而在变电站内外部均营造出安全的运行环境、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保证持续、安全与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俞学文,唱环凯,杜永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178.
[2]陈宏.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初探[J].中国高新区,2017,06:96.
[3]杨善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5,50:183-184.
论文作者:刘伟 王晔彬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变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论文; 硬件论文; 目的论文; 接口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