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论文_彭静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论文_彭静

(四川德阳高新区通威中学 德阳 618000)

【摘 要】:信息时代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衡量现代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各级各类学校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应始终贯穿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中诱导学生的创造力量,科学利用实验尤为重要。因为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通过实验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教会学生独立行走,终生学习与超越自我的能力,是化学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尤其应当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使创新教育和能力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化学创新教育 化学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质量 信息时代

一、善用实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化学实验能生动、直观地展现化学现象,以特殊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实验的这种激趣功能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这种激趣功能应由激发学生积极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学习、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求异创新。

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学性质之前,我曾做了一个“水能点灯”的试验。上课前先切一小块钠,将其藏入酒精灯芯内,然后在导入新课前,往灯芯上滴一滴水,灯随即点燃。奇怪的现象使学生非常好奇,他们都不明白“水能点灯”的道理,于是带着探索释疑的心情,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我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激励学生对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探索和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利用丰富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实验内容的选题既要围绕教学内容,又要不拘一格,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生活、生产、自然界的有关现象都可编成实验课题,让“实验本身能够讲话”。如:“水底火化”、“白糖变黑”、“滴水生烟”、“白纸生字”等趣味实验,能使学生感受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教师增设科学小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推理,勇于探索,求异创新,可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激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认识基础,探究性质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思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科学抽象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通过“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应用”的过程来实现。教师应尽可能地关注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探索,碰到问题及时引导、指导,充分发挥实验的认识论功能。比如:在做浓、稀硝酸跟金属铜的反应实验中,有位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成下表:

实验名称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解释及结论

Cu+HNO3(浓)

Cu+HNO3(稀)

根据以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发现了一些针对性很强的问题。如:为什么浓硝酸跟铜片反应后得到绿色溶液,而稀硝酸跟铜片反应后得到蓝色溶液呢?此时,教师不应说出自己的判断,而应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主地进行探究,从而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实验的认知能力。

三、强化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勤学多问

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并补充一些小实验。教师应让学生带着悬念,全面而认真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由目的性观察变为思维性观察,并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讲“钠”这一节时,课本提出一个问题:钠是一种还原性很强的金属,能把铜从硫酸铜中置换出来吗?学生展开讨论,气氛热烈。一部分学生回答:能,因为初中讲过铁能置换硫酸铜溶液里的铜,钠更活泼,则更能。一些学生回答:不能,因为钠先与水发生了反应。带着这个疑问,我做了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里。学生看到的现象是:反应更剧烈,有轻微爆炸,烧杯底部有蓝色絮状沉淀。有的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会有蓝色絮状沉淀呢?它是什么?怎么没有析出铜呢?”最后讨论总结得出:不能得到铜,因为钠先与水发生了反应。

因此,教师应通过具体的实验事实和相关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思维。

四、创造实验条件,拓新创新教育空间

课堂教学要求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这种新的要求仅凭听、讲、看书、做作业是不可能达到的。教师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

教师可结合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开放实验室),探索实践,解决问题,共同挖掘实验教学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如:学完实验室制氯气的实验后,教师可根据卤素、硫等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实验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影响师生健康,让学生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相互讨论、设计、改进实验,使之不产生对环境有毒的的物质,或将产生有毒物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潜在的智力因素,启迪学生不断思维,培养创新教育意识。

五、通过现代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观察实验是科学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一切自然科学都离不开观察实验,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观察实验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要使学生了解科学过程,通过计算机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过程,形成有关体验。

在教学中用计算机系统演示化学实验能做到鲜明、生动、安全。当然,能够用于实验教学的计算机实验还不能普遍推广使用,我们应注重这方面的推广应用,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计算机实验教学能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思想,以及形成科学的概念、原理提供素材;能够为培养学生技能、促进其手脑提供练习和实践机会。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受到生动的科学方法熏陶和训练,使他们认识和理解科学过程,学会如何“从事科学”。

因此,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总之,搞好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培养他们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全面性,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他们的探究发现和创新思维。

论文作者:彭静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1

标签:;  ;  ;  ;  ;  ;  ;  ;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论文_彭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