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300
摘要:目的:探析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经护理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8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43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方法护理,给予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经不同护理干预取的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等负性情绪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良好,能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对护理配合度的提升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心理干预;负性情绪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现下临床常用检查手段,多用于对心血管病症的治疗。虽然,此检查的应用能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部分患者缺乏此诊断的认知,加之担心检查效果不良,导致手术治疗不佳,术后受疼痛等因素影响,使得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1]。针对此情况,及早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8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于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行冠状动脉造影8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设参照组(n=43)与研究组(n=43)两组。在参照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45-79岁(61.4±2.3)岁。在研究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6-80岁(62.3±2.4)岁。把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数据有比较性。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方法护理,术前,给予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和心电图等检查,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密切观察,并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治疗环境。术后,叮嘱患者多休息,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查看穿刺部位是否伴有血肿、出血等情况,一旦发现,需立即告知主治医师。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和患者对话交流,对其心理状态情况密切观察,向患者简单介绍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时的相关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提高手术准确率的重要性。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时常安抚鼓励患者,将其心理顾虑消除,从而能使其心理压力有所减轻。同时,护理人员可通过向患者介绍好成功案例,可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从而能提高检查配合度。指导患者行舒适体位,引导患者患者将心态放松,从而能加加快术后恢复。
1.3评价标准[2]
实施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干预后的抑郁、焦虑情况,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选取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百分制,不低于80分表示非常满意,不低于60分表示一般,未超过60分表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次的数据分析统计,可依照SPSS21.0软件进行,应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为组间对比;应用( )表示计量数据,t检验为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可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干预后患者的负性情绪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等负性情绪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1见。
2.2对比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
在参照组43例患者中,其护理满意度为74.42%(32/43),其中非常满意19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11例。在研究组43例患者中,其护理满意度为93.02%(40/43),其中非常满意22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3例。两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参照组(X2=5.460)(P<0.05)。
3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目前临床行手术治疗前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其目的是提高诊断效果,为后期行手术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其中,该诊断方式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最为常见。中老年患者是心血管病症的主要发病人群,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机体器官逐渐衰退,生活质量、心理幸福感下降,使得易导致烦躁、焦虑等情绪的出现,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现下临床为了能更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术前检查工作的进行是一项必不可少项目[3]。其中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应用最为常见。然而,部分患者因对检查认知的缺乏,使其存有焦虑、恐慌及怀疑等心态,从而易加大检查难度,甚至还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包括: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甚至还会对凝血纤溶活动受影响,使炎症因子增加。基于此,相应护理干预的应用非常重要。心理护理是目前临床常用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心态情绪的了解,为其制定合理的疏导方案,对检查诊断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8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设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以及行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从其结果中可知,研究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的应用,对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疗效具有推动作用。
总之,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良好,能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对护理配合度的提升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宏.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要点及效果评估[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37-238.
[2]王尊敏.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6):241-242.
[3]张红,张莉.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心理应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3):158-160.
论文作者:王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8
标签:患者论文; 造影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心理论文; 效果论文; 情况论文; 满意度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