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放战争中的“三委”谈实事求是论文_王致建

从解放战争中的“三委”谈实事求是论文_王致建

西柏坡纪念馆 河北石家庄 050411

解放战争开始的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处于防御地位,国民党军处于全面进攻的地位。从1946年6月算起,经过8个月的进攻,国民党抢占了大片的土地,而人民解放军却在斗争中逐渐壮大起来。

鉴于此种形势,国民党调整了战略,变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战略要地山东解放区和中共首脑机关所在地陕甘宁边区。1947年3月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率领23万国民党军,从东、西、北三面,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攻击。

面对气势汹汹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毛主席党中央果断做出撤离延安的决定。这一决定,让当时的很多人不理解。毛主席则寓意深长地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

当时,国民党在陕北的主要目的就是消灭党中央,即使不能消灭党中央也要把中共中央赶出陕北。

至1947年3月底,到达山西临县三交镇的中央和军委机关的人员有3000多人,最多的时候有5000多人,这里边包括有中央的好多部门,承担着繁重的任务,鉴于当时的严峻形势和战略问题的考虑,1947年3月28日周恩来同志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到山西省临县三交镇指导安置中央和军委机关的转移人员。

次日,党中央决定在枣林沟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关的行动问题。当时参加会议的中央领导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经研究决定中央分为前委和工委。

前委即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率领中央机关及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中央直属机关组成中央直属支队,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委、叶子龙为参谋长,汪东兴为副参谋长,廖志高为政治部主任。为了中央行动的秘密和对领导同志们的安全,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陆定一化名郑位等。

工委即中央工作委员会。由刘少奇(化名胡服)、朱德、董必武等组成,刘少奇为中央工委书记,朱德为副书记,董必武、陈伯达为常委,伍云甫为秘书长,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会议根据形势的要求,确定了中央书记处的分工,既保证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北,对全国各解放区的指挥,粉碎了国民党想把我党首脑机关逐出陕北的企图也极大地鼓舞了各个解放区的解放斗争的信心,同时又很好地解决了我党应付各种突发事变的问题。

针对到达山西临县中央和军委机关的大队人马,4月11日中央决定成立后委即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由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邓颖超等组成,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副书记兼后方支队司令员,率领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大部分工作机构负责统筹后方工作。

三委分工后,毛主席带领前委从清涧县枣林沟出发,转战清涧、子长等十多个县,枣林沟、杨家沟等三十多个村庄,总共行程1000余公里。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党中央毛主席就是这样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使敌我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小河会议期间,周恩来就指出,从1946年7月算起到1947年6月国民党军在建制、人员、武器等方面都损失了三分之一,战斗力已大大削弱,并且在这一年的斗争中,取得了歼敌112万的伟大功绩。并根据战局的变化,调整了战略部署,为形成“中央突破,两翼牵制,三军挺进,互为犄角”的战略进攻态势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迅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央前委完成了在陕北的历史任务,毛主席和党中央把智慧的目光投向了华北,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读黄河,告别了战斗生活过13个年头的陕北,进入晋绥解放区,开始向西柏坡转移。4月11日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阜平城南庄。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城南庄召开扩大会议,讨论了怎样促使中国革命全面胜利的到来河怎样迎接这一胜利的到来;会上粟裕提出了关于“第一兵团暂不向江南出动,而加入中原战场,以集中兵力打破国民党军在中原的防御体系的意见。毛主席采纳了他的科学建议,为以后淮海战役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当时,毛主席计划到苏联去,准备就中国革命的问题和苏联同志交换看法,商讨建国事宜。斯大林同志则认为中国时局比较紧张,毛主席不宜离开指挥岗位,如果有事相商,可以派资深、老练的政治局委员去中国。因此毛主席于5月27日到达西柏坡,比其他同志晚到了一个多月。

枣林沟会议后3月31日,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从陕北绥德石嘴驿出发,经晋绥解放区,向华北的晋察冀前进。 5月3日到达平山县封城村与晋察冀司令员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政委罗瑞卿会面。在这里,经聂荣臻等热情挽留,刘少奇、朱德请示中央,于是中央工委就留在了晋察冀的平山县。并于当月进驻平山县南庄村。6月14日,毛泽东主席向中央工委发出《关于中央工委当前三项任务的指示》,明确指出“你们在今后六个月内如能(一)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二)将土地会议开好;(三)将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做好这三件事,就是很大的成绩。”

在南庄村,工委占用的基本都是老百姓的房子。后来经过考察,发现西柏坡村东有许多当年被日伪军烧毁的房子,有的经修缮可以继续使用,有的只留下了地基,但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修盖,等将来走了,可以给老百姓留下一个遮风挡雨的家。另外,还有许多的空旷的地方便于搭建一些根据需要而建设的房屋。西柏坡村人口只有200多人,地处隐蔽但是交通便利,而且群众基础较好。于是中央工委决定选址西柏坡。经过修缮,于7月初,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对外宣称“工人劳动大学”,简称“工校”或者是“劳大”刘少奇为校长,根据其化名胡服称胡校长,朱德称朱校董。7月12日,刘少奇通知各中央局、分局:“现朱德、董必武、康生、彭真、陈伯达均已到达平山工委所在地,中央工委即正式成立,各处情况及报告望即送工委。”

其后,工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对晋察冀的军事进行了大的整顿,恢复了野战军体制,大力建设兵工制造,攻克石家庄揭开了我军攻坚战的序幕;土地制度方面成功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深入开展,敲响了封建土地制度的丧钟,于此相对应的就是激发起了亿万翻身农民奋勇支前参军的热潮;在经济方面不但筹建起了财经办事处而且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说中央工委在华北的工作,对国民党来说可以说是釜底抽薪。

对于中央后委来说,它的作用不容小觑,首先它从地理上来说,处于中央前委的与其他解放区的结合部,对中央的物质、人员等起到后勤保障的作用,同时客观上它也成了中央的最大的参谋部。当中央前委前往平山时,有一部分后委机关跟随而行,至1948年4月上旬,杨尚昆带领中央机关和中央后委留守人员经过半个月的行军到达西柏坡。

总的说起来,中央三委的分工是形势所迫的产物,也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灵活机动、不拘一格的杰出表现的结晶。到西柏坡后,统一由中共中央领导,不再有三委的划分。

这样的分工,形式上看似分了,却起到了八臂哪吒的分身效果。掌管全局的前委在陕北纵横捭阖,给国民党釜底抽薪的中央工委在华北稳扎稳打,而后委就像生命的大动脉,及保障了中央的物质、人员的需求,同时又在对外宣传,协助前委谋划作战,进行土地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论文作者:王致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  ;  ;  ;  ;  ;  ;  ;  

从解放战争中的“三委”谈实事求是论文_王致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