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北部方言过渡地带蟹止摄舌尖化今读及其分布
王 萍
(南京晓庄学院 海外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7)
摘 要: 江苏北部方言过渡地带,蟹止两摄有多种今读类型,开口三、四等韵存在[i]>[]的舌尖化音变现象,并引起与蟹止摄[i]韵母相关的系统音变,这是汉语发展史上非常特殊的语音变化现象。音读类型及地理分布,既体现了不同方言区的特征,也反映了方言过渡地带方言特征叠置、渐变的方式。
关键词: 江苏北部;蟹止摄;舌尖化;类型;分布
(一)舌尖化的研究背景
语音舌尖化是韵母元音前高化,继而引起声母舌尖化等一连串音变的现象。舌尖化是汉藏语系不同语言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已有研究对这一音变现象进行了探讨。伍巍(1995)探讨了合肥话声母和韵母前化和高化的原因和变化过程;石汝杰(1998)对汉语方言中高元音的强摩擦现象及其性质和分布进行了分析;朱晓农(2004)着重分析舌面高元音高顶出位这一特殊的音变现象及其6种类型,指出“元音舌尖化是汉语方言元音前高化演变的结果之一”[1];赵日新(2007)指出“i>”是广见于汉语北部和中部的音变现象,认为绩溪方言的[]是从[i]变来的,这一音变存在于苏皖官话区的多个地方[2]。舌尖化需要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汉语方言里的舌尖化主要发生在蟹、止摄开口韵母中,在对江苏北部地区方言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蟹止摄存在舌尖化音变的现象。
本文讨论的“江苏北部”是指连云港市市区及所辖的各个区县,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三种方言分布于这一地区。因政治、历史、经济等原因,这一地带方言的许多语音特征或是变化或是消失,而且过渡特征非常明显。蟹止摄舌尖化复杂多样的类型、分布和走向,反映了方言交界地区语言特征的交错分布和渐变过渡的情况,蕴含了这一地区方言的历史变化和现实发展轨迹,显示了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层次性。这一研究对了解蟹止摄古今演变以及苏北地区方言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上文论述了田子坊空间中的民俗特征,可以看出,这些民俗与我们所熟知的民俗不太一样。在民俗主义泛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并思考这样的民俗是否应成为民俗学关注的对象或带给民俗学新的视角。
(二)蟹摄开口一、二等韵的今读及其分布
蟹摄开口一、二等韵各地主要元音多为a;二等皆佳韵齐齿呼在江淮官话区南部灌南以及灌云东南部一小片地区存在文白异读,白读韵母为a或ɛ,文读为ia、iⅠ或i;两读的语音现象少见于江淮官话北部地区。连云港北部赣榆地区皆佳韵今读iai。蟹摄皆佳韵今读类型和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亳文化的译介受众包括直接受众和间接受众。直接受众是来到亳州的外国人。根据亳州市文化旅游局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亳文化的直接受众以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国家人为主,他们多以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旅游观光、参观学习等为目的直接来到亳州。间接受众是指那些尚未亲自来到亳州,而是通过互联网或其它渠道了解到亳文化的国外群体。亳文化的译介必须面向国外受众,才能有效地推进其国际传播。
一、蟹止摄开口韵舌尖化的类型
(一)蟹止摄开口三、四等韵舌尖化
合肥材料引自《汉语方音字汇》(2009)。
蟹止摄开口三四等韵今读举例如下:
由于矩阵的秩函数为非连续、非凸函数,直接求解优化问题式(1)较为困难.因此一般将秩函数rank(X)松弛为其凸包络函数‖X‖*.此时,优化问题式(1)可松弛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新浦方言中,蟹摄开口三、四等和止摄开口三等字,除日母字外均已舌尖化,但具体情况不同:帮非端组字仅韵母舌尖化,当地人能清楚地区分出“弟-字”;疑影云以母字读零声母,韵母读舌尖前元音;精知庄章组和见晓组字的声母和韵母均舌尖化。
(二)蟹止摄舌尖化及系统音变
对连云港各地蟹、止摄今读的综合考察可以发现,连云港地区蟹、止摄开口字各地舌尖化的程度不同,处于舌尖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舌尖化仅见于江苏北部江淮官话区,中原官话区无舌尖化现象。东海县北部与南部分属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因而境内方言舌尖化“北无南有”。江苏北部江淮官话区内,由北至南可见舌尖化程度加深,舌尖化系统音变范围扩大的情况,北部即东海南部石湖、安峰、平明等地,蟹止摄精组字有舌尖化现象;中部新浦、灌云、灌南大部分地区,与端组、精组、见组相拼的蟹止摄开口韵存在舌尖化;南部灌南新集舌尖化音变过程较其它地区更进了一步,舌尖化不仅限于蟹摄和止摄,假摄开口三等精组字也已有舌尖化的情况,如“写”s、“谢”s/iⅠ,另外蟹摄二等皆佳韵也可见舌尖化音变。蟹、止两摄开口韵今有i、、、iⅠ、ie几种音读形式,均表现出主元音较高的特点。然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江苏省志·方言志》等资料均未记录江苏北部江淮官话地区的舌尖化现象,据此推断,舌尖化音变现象可能产生于较近历史时期。
说明:文水材料引自《文水方言百年来的元音高化》(乔全生 余跃龙,2009)《文水方言的文白异读及历史层次》(王临惠,2007)《山西方言音韵研究》(韩沛玲,2012)。
武乡材料转引自《山西方言音韵研究》(韩沛玲,2012)。
蟹摄开口三等祭韵、四等齐韵字以及止摄开口三等支脂之微韵字,今在连云港境内江淮官话地区,韵母和声母存在舌尖化现象,有i、、、iⅠ、ie几种读音。
崇明材料引自《崇明方言研究》(张惠英,2009)。
连云港境内蟹止摄舌尖化音变现象的分布范围大致如下。
江淮官话区各方言点蟹止摄开口韵存在舌尖化的字,除声调不同外,声母和韵母基本相同,故以市区新浦方言为例,说明读音情况。
1.3.1 患者表达交流有困难:病史和症状都是通过问诊来获得的,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也常通过问诊来发现来确定,而病史、症状、疗效和不良反应都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可见问诊的重要性。但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表达或交流有困难的患者,如昏迷、痴呆、失语,或讲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甚至讲外国话的患者。此时医生就可能遗漏或误会许多重要信息,造成误诊或漏诊。
四、蟹止摄舌尖化今读的地理分布及过渡性特征
(一)舌尖音变的过渡特征及其成因
舌尖化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正在进行中的语音变化,当声母的发音部位靠后而韵母又是高元音时,声母必然会受到韵母的影响,为发音省力,就会自然前移,因而,见晓组以及知庄章组字声母的发音部位会前移至舌尖。
由北向南,舌尖化语音类型以及地理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舌尖化是包括江淮官话在内的汉语方言里一个较普遍的音变现象,见于响水、涟水、沭阳等江淮官话洪巢片地区以及江淮官话通泰片的部分地区;晋语文水、汾阳、武乡、沁县、寿阳中均有舌尖化的音变现象。举例如下:
现代汉语方言分布与区划,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詹伯慧(2001)曾说“方言的形成和发展跟使用这个方言的人民的历史,跟一定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社会背景、人文历史方面的材料,对于探索方言的形成及其历史发展无疑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李荣(1985)提出“除了语言的依据外,其他标准如居民对本地方言的意见,通话情况、山川形势、交通条件、行政区划、都是重要的”[7]。苏晓青(2011)认为“方言分布的格局往往受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影响”[8]。江苏北部地区的方言是这一地域的历史记忆,方言地理分布的形成和进一步演变,不仅要从方言系统的内部,还要从语言系统外部的自然环境及人文历史中去寻找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方言这一生动的“文本”。江苏北部地区语音舌尖化“北有南无”正反映了这一地区的政治、人口等历史。历史上,江苏北部一直分属不同区域管辖,古代长期的封建集权,各区域内政治、文化、人口流动、语言的一致性较强;建国至90年代,江苏北部地区依然分属不同的省市管辖,在行政区域长期分属以及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人口流动必然受影响,语言接触的机会有限,因而语言差异较明显。
(二)语音舌尖化的历时演变
张伟静(2014)通过共时对比,将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排序后可以发现它们在时间上的先后发展脉络以及在地域上的扩散轨迹[9]。支脂之三韵至隋唐时期合为脂部,为高元音i,晚唐止摄又分化出支思韵。舌尖音韵母出现,应为蟹止摄开口三四等韵一系列语音变化的肇始。王力(2010)认为止摄精组最早开始舌尖化,演变出了韵,北音支思韵的出现已经能说明舌尖音/的存在了[10]。《切韵指掌图》中蟹摄开口三、四等并入止摄i韵,这应该是因为止摄精组舌尖化后空出了i韵的位置,蟹摄开口三、四等韵就逐渐演变然后填入这一空位。
舌尖化的音变拉力很大,东海张湾、新浦区、连云区、灌云等地精知庄章组声母合读为舌尖后音t、th、,仅当与蟹止摄开口三四等韵拼合时为舌尖前音、h、s。这一语音现象的产生,正是因为蟹止摄开口三四等韵为前高元音,声母受其影响自然前化。“尾”是止摄合口三等微母字,普通话中为u∂i,各地文读基本都是这一读音,但日常口语中多读为i,在新浦、灌云等存在舌尖化现象的地区读为。吴波(2007)指出江淮官话通泰片中端组声母已发生系统的塞擦化[3];韩沛玲(2012)指出山西省武乡县方言里遇摄合口韵母舌尖化为[4];有的方言中舌尖化甚至已经影响到了阳声韵,孙小花(2006)提到山西境内梗摄三四等阳声韵今读舌尖单元音,如:寿阳“病p、名m、听th、领le、星s、正、镜、影z”,文水“病p、名m、听th白、领l、井、星s、声s、正、镜i、影、蝇白”,祁县“星s”[5]。阳声韵的情况还见于汾阳、清徐、忻州等多个地点。这说明舌尖化并不仅仅局限在蟹摄开口三四等、止摄开口三等和假摄开口三等韵等阴声韵的范围内,只要有合适的音读条件,舌尖化的音变势力就会对其施加影响。
语言具有系统性,演变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蟹止摄开口韵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韵母逐渐简化,元音逐渐高化,而元音的高化和舌尖化引起了声母和韵母结构的系统变化。
蟹止摄开口韵精组声母随韵母一同舌尖化后,精组相邻部位的知庄章组和见晓组声母也有了舌尖化的情况,进而连带帮组一同演变。假摄开口三等、蟹摄开口二等韵填入原蟹、止摄开口i韵中,假摄开口三等韵经历的变化过程可能是:iɛ-ie-iⅠ-i,这几个韵在连云港方言中均能捕捉到,iⅠ韵居多;蟹摄开口二等可能的变化过程是,ii-iɛi-iei-ii-i,当地中老年口音中还有鞋~子xiei/xiai,蟹螃~xie、xi的口语音,可用以证明语音的这种变化过程,蟹摄开口二等韵的高化,也带动了声母的腭化。
(三)语音舌尖化的共时差异
舌尖化音变不仅有较为明显的历时演变轨迹可寻,而且存在共时性差异,即不同年龄层次上的语音差异。朝阳镇和灌云圩丰镇的两位70多岁的发音人,他们方言口音中的舌尖化程度以及中年和青年人的差异较显著。朝阳的老派方言中,声母没有舌尖化的情况,韵母舌尖化情况很少,仅与泥、来母相拼的蟹止摄有舌尖化的现象,如:“泥”l13,“知”t213,“细”i35;圩丰老派的方言中,蟹止摄开口三、四等韵今大多为i或,声母和韵母均未见舌尖化情况。
翻译从来都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那么这种“非真空”毫无疑问要包含很多非语言因素,翻译中所透露出的讯息绝不仅仅是限制在语言层面,不仅仅是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得以相互交流了解彼此不同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翻译。所以在过去很多年间将翻译研究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无疑是不够充分的,所以由著名学者苏珊·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发起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拥护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对连云港方言中蟹止摄开口三、四等韵今读类型和分布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蟹止摄今天的地理分布是不同历史时期蟹止摄的语音形式在共时层面的停留,这些今读形式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对患者体中的有异常细胞或者肿瘤通过放疗、化疗的方式进行清除,然后给患者的身体中移入自体或者异体的造血干细胞,从而给患者重新构建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但是,因为这类疾病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并且在化疗和放疗期间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手术以后免疫制剂的长期服用,给患者的心理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且也具有沉重的经济负担[1] 。因此,为了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效果和恢复效果,要将健康教育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中。为此,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对其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做出以下总结。
参考文献:
[1] 朱晓农. 汉语元音的高顶出位[J].中国语文, 2004,(5):440~451.
[2] 赵日新. 汉语方言中的[i]> [] [J].中国语文, 2007,(1):46~55.
[3] 吴波. 江淮官话语音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 2007.
[4] 韩沛玲. 山西方言音韵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 孙小花. 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6.
[6] 詹伯慧.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7] 李荣. 语文论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8] 苏晓青,许井岗. 地理变化对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31~39.
[9] 张伟静. 官话方言接触地带过渡特征分析——以山东费县方言声母为例[J].东岳论丛, 2014,(2):92~96.
[10] 王力. 汉语语音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文章编号: 2095-4654( 2019) 03-0065-05
*收稿日期: 2019-01-08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苏北多方言交界地带语言过渡性研究”(2015SJD188)
中图分类号: H07
文献标识码: 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OSID):
责任编辑:熊 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