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放射科
【摘 要】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选2015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放射科48例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心脏疾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心包疾患例12(心包囊肿4例,心肌肿瘤3例,心包炎5例),心内占位性病变8例(左房内血栓6例,左室内血栓2例),心脏肿瘤9例(原发性5例,继发性4例),胸主动脉疾患8例(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3例),急性心肌梗塞4例,心肌炎7例。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大大提高了心脏疾患的发现率,减小漏诊率,有助于心脏疾患的明确诊断以及对患者的及时有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极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脏疾患;MRI;诊断
心脏疾患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在内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现抽选2015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放射科48例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心脏疾患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2015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放射科48例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心脏疾患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8~61岁,平均年龄(52.4±2.5)岁。
2图像分析及诊断
2.1心包疾病
2.1.1心包囊肿与肿瘤
心包囊肿典型的磁共振表现为T1像上为低信号,T2像上为均匀一致的高信号。在重加权T2像上,心包囊肿呈现出越来越高的信号。所有的囊肿只要其蛋白成分含量不多,没有继发出血,均可以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有部分心包囊肿及支气管囊肿含有较多的蛋白成分,因此在心电门控T1成像上常常表现为高信号。
心包肿瘤通常是纵膈肿瘤、肺肿瘤局部浸润,或转移性肿瘤浸润导致。原发性肿瘤明显少于转移性肿瘤。MR图像上,心包线的完整表明虽然肿瘤已浸润心包,但尚未突破心包。如果肿瘤已经突破了心包,则心包线失去完整性,且常常伴发心包渗出,这种渗出常常含有血性成份。因此,有时转移性肿瘤的血性渗出性高信号常常掩盖了肿瘤本身的信号。最为常见的位于心脏附近的占位性病变[1]。
2.1.2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时,MR扫描可以发现心包渗出,有些时候还可以发现心包增厚。在尿毒症时,常常还可以发现心包脏层与壁层发生炎性粘连。因为MR成像可以直接观察胸膜的形态,因此它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最佳方法。正常的心包厚度<4mm,如果其厚度等于或超过4mm,结合其临床表现,可以作出心包炎的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可不伴有心包增厚,心脏手术后数周至数月,心包可以增厚,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时,以及尿毒症时,心包同样可以增厚。通过MR成像,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继发于缩窄性心包炎的一些其他征象,如:下腔静脉、肝静脉以及右房的高度扩张,右室容积正常或缩小。有时,还可以观测到狭窄变长的右室以及“S”形的室间隔。
2.2心内占位性病变
心内最为常见的占位性病变是左房内或左室内血栓。磁共振可以区分血栓或肿瘤。自旋回波序列上,由于血栓形成时间的不同,其信号也可多种多样。在T2图像上,较为新鲜的血栓信号较高,陈旧性血栓信号较低。而肿瘤绝大多数在图像上为高信号,但也可出现其他多种多样的信号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心脏肿瘤
2.3.1心脏原发性肿瘤
MR成像可以发现各种形态的粘液瘤。如果肿瘤以广基与心壁相连则可能为恶性的表现。其次,常见的心肌肿瘤为脂肪瘤,多发生在右心房。这种肿瘤组织内常含有成熟的脂肪组织,以及一些颗粒状空泡变性的幼稚脂肪细胞。脂肪瘤在T1像上呈现高信号,在T2像上呈中等信号。在脂肪抑制序列中,同皮下脂肪一样,脂肪瘤的信号被抑制[2]。
最常见的心内恶性肿瘤是血管肉瘤,好发于右心房侧室间隔,常呈菜花样生长。儿童最常见的肿瘤为横纹肌瘤,常常多发。MR信号常常高于心肌信号。肿瘤往往由于体积较小而难于发现。有些可表现为心壁局部扭曲或向腔内突出。
有些肿瘤具有较为特殊的信号特点,例如室壁内纤维瘤在T2像上呈现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可以发现这类存在于心肌内的肿瘤,往往表现为中心低信号,周围高信号的不均匀信号区。对于心腔内的占位性病变,如果出现强化现象,则基本上能够排除血栓的可能性。
2.3.2心脏继发性肿瘤
继发性肿瘤的发生率是原发性肿瘤的40~50倍。可为纵隔或肺肿瘤的直接侵犯,上腹部的肿瘤还可以通过下腔静脉直接蔓延至右心房,其他部位的肿瘤还可以通过转移侵犯心包、心肌以及心腔。常见的转移瘤可继发于肝癌、肾癌、肾上腺癌等。MR对于继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它能够直接观察纵隔或肺肿瘤侵犯心脏的情况。
2.4胸主动脉疾患
2.4.1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公认的诊断方法是血管造影,但血管造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不能测量主动脉的外径;不能直接观测主动脉附壁血栓、主动脉周围的血肿;不能评价主动脉瘤对周围脏器的影响及其对主动脉分支血管的影响。对于以上情况,非损伤性的MR成像均能提供详细的信息。利用横断面成像结合矢状面成像,MR对于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也有很大的帮助。
2.4.2主动脉夹层
MRI已经被证明是对于主动脉夹层最理想的诊断方法,较X线与经食道超声均为优越。各种研究表明MR具有同样的高度诊断敏感性(98%~99%),但对于高危患者的诊断,MR具有较食道超声更高的特异性。MR成像可以对主动脉夹层术后解剖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假腔的转归有着重大的意义。部分或者完全性血栓形成的假腔在磁共振电影检查上是很容易被识别的。但有时,血栓形成的假腔会与真性动脉瘤的附壁血栓难以区别。当出现病变在其长轴方向延伸长度超过7cm,病变在腔内呈螺旋性分布,以及偏心性的压迫真腔时,均提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存在。
2.5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发生7~10天内,于门控MR成像扫描图像上可于相应区域出现异常高信号。这种高信号于症状出现后24小时内就可出现。影响我们对心梗后缺血心肌高信号观察的因素有以下几种:运动伪影,应用相位编码及频率编码的差异也会造成高信号的血流向心室壁偏移,以及由于膈上心包脂肪产生的部分容积效应。这种由于缺血心肌T2弛豫时间延长所产生的高信号与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变异而发生的高信号可以通过对比第一、二个自旋回波图像来鉴别[3]。
2.6心肌炎
心肌炎的诊断通常是通过心内膜活检来进行病理性诊断的。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间质细胞的水肿、淋巴细胞的浸润、心肌细胞的坏死。有研究表明,急性心肌炎在T2像上表现为由于间质水肿而出现的高信号,在造影剂增强MR扫描上,于T1权重像上,常于心内膜下出现高信号。但这种表现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病例证实。
3结果
48例患者中,心包疾患例12(心包囊肿4例,心肌肿瘤3例,心包炎5例),心内占位性病变8例(左房内血栓6例,左室内血栓2例),心脏肿瘤9例(原发性5例,继发性4例),胸主动脉疾患8例(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3例),急性心肌梗塞4例,心肌炎7例。
4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大大提高了心脏疾患的发现率,减小漏诊率,有助于心脏疾患的明确诊断以及对患者的及时有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极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申兵.磁共振成像评估心脏功能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科大学,2014.
[2]李杰生,罗越凡,黄洲.心脏原发性肿瘤的CT、MRI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4(5):66-67.
[3]刘玲,陈然.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意义[J].当代医学,2016,22(10):67.
论文作者:芦佳,马湘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心包论文; 肿瘤论文; 信号论文; 疾患论文; 主动脉论文; 心脏论文; 心包炎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