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工业遗产;遗产再利用;更新模式;沈阳
1.引言
沈阳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工业化城市,有数个新中国工业第一的称号,但对比近些年国内外工业遗产的发展,沈阳明显处于落后状态。所以,如何结合现有资源,探寻出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良好模式,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国内外工业遗产再利用形式综述
2.1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综述
在国外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很多城市在快速发展中生活方式不断转变,以制造业为社会主导的生产方式不断向以金融资本、技术创新、服务业转变。在此阶段,很多原有的企业用房不断向外搬迁或解体,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改造利用。其中,德国鲁尔工业区是非常典型的案例,该地区曾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1]进入20世纪50年代,鲁尔地区制造业逐渐衰落,第三产业特别是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类产业逐步兴起,从而带来鲁尔区工业遗产的利用和发展日渐规模。这些改造后的工业区,也成为了德国乃至欧洲工业遗产旅游的特色,日渐规模并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2]
2.2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综述
中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也面临了大城市的中心产业结构调整,很多工厂企业向外迁移,这些中心城市场地起初成为了房地产商争相开发的宝地,直到2001年,国家才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北京798就是一个成功典范,它原本是一个大型工厂,内部有大量金属机械装置,在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这些富含工业气息的元素反而成为了他们创作艺术的表达,不定期举办艺术品展示,带动了当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目前我国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在逐步加强,不同地区都尝试在工业遗产的背景下创造出新鲜的空间形态,寻找贴合当地发展的工业遗产利用模式。
3.沈阳工业遗产调研分析
3.1沈阳工业遗产概况
沈阳工业遗产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民族工业建筑遗产主要分布在皇姑区和大东区,如1896年建立的奉天机器局等;第二类殖民工业建筑遗产主要分布在铁西区,如1937年竣工的沈阳酿酒厂一车间等;第三类是解放后国民经济发展时期,主要分布在铁西区,如沈阳炼焦煤气厂等。截止到目前,沈阳市共有26处工业遗产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4]
总体来看,沈阳工业遗产的特点:一是数量众多,因为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有强大的基础资源;二是重工业产业偏多,有煤矿、钢铁、石油这样的原材料工厂,也有机械、冶金、机床等工业制造企业;三是在不同时期工业遗产的特点不同,早期以银行为代表,后期偏向电力、化工制造。
3.2沈阳工业遗产与国内外工业遗产利用模式对比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将国内外和沈阳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进行统计。国外的主要有博览类建筑、文化创意园、公共休闲区、旅游度假区、综合改造区五类;比如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炭-炼焦厂、亨利钢铁厂、博物馆英国铁桥峡谷等。国内的主要有博览类建筑、文化创意园、公共休闲区、旅游度假区四类;比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苏州河沿岸地区、广东中山岐江公园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沈阳的主要有博览类建筑、文化创意园、公共休闲区三类;比如中国工业博物馆、1905文化创意园、老龙口酒文化博物馆、劳动公园、铁西区工人村生活馆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工业遗产利用大多是博览类建筑、公共休闲区、文化创意园等几种常态的模式。特别是沈阳,利用模式较局限,工业遗产知名度也不高。辽宁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工业遗产再利用也应处于领先地位,但现在和德国的鲁尔区,北京798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形成这样,一方面因为缺少省市级政府的政策支持,未形成相对明确的规划利用组织部门,工作的开展不够直接有效。另一方面,大家对沈阳工业遗产认识程度不够,价值评估和遗产类别区分不明确,常动摇遗产保护意识,最终破坏较大。
4.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创新方向
4.1改进思路,加强遗产整体性保护,开创精品路线
现在沈阳工业遗产的利用方向还停留在厂房内部整改或是创意产业园这样单一的个体,缺少整体规划。英国铁桥峡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以铁桥和鼓风炉最出名,还包括采矿区、铸造厂等,占地约10km2,是世界上第一例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沈阳铁西区也可以参照这样的形式进行规划,保留更多工业厂区的痕迹,设计时既强调遗产自身的整体性,也关注整体和周边环境的联系,注重将每一个有历史价值的点连成线,将线排成面,使人们到这游览的路线加长,游览的范围变广,并在不同路线中强调精品路线,加强人们的体验感和熟识度。
4.2拓宽产业,推动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对接
工业厂区个性鲜明,应充分挖掘其遗产资源和工业优势,创造复合型产业空间。比如可选取周边环境良好的厂房空间建造创意空间街区,吸引大量文化艺术产业进驻,打造艺术交易平台。还可以把工业遗产和旅游产业结合,以铁西区为例,2002到2007年共有212家企业搬迁,同时引进各方面先进企业500多家,其中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东北第一经济大区。现如今各个产业平台都提倡工作透明化,按照这个观念,可以把部分企业工厂变为旅游观览区,在老工厂区观览是体验历史与时代,在新工厂区观览是体验科技与现代,两者结合设计不仅能打造极具创意的建筑形式,还能使游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新旧对比间感受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进步,使工业遗产旅游更具吸引力。
4.3政策扶持,制定工业遗产规划开发相关规定
国家的政策和导向具有强烈的推动性,在工业遗产保护的问题上,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到目前为止,北京、天津等城市都纷纷制订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规定,无锡、石家庄等城市完成了《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所以说,政府的力量是一定要有的,可以把沈阳工业遗产的建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引导市民关注这一时代符号。
5.结论
目前,沈阳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还不够深入,仍需要政府、媒体和大众的共同配合,挖掘遗产背后的活态价值。笔者仅以个人的角度对国内外的工业遗产再利用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创新方向,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沈阳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为未来沈阳乃至全国工业遗产的发展带来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1]韩福文,佟玉权,王 芳.德国鲁尔与我国东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11,05(409):196-200.
[2]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04):21-23.
[3]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3):57-58.
作者简介:邹一宁(1993.9—),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建筑学,研究方向:建筑创作理论与方法。
[4]
论文作者:邹一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遗产论文; 工业论文; 鲁尔论文; 再利用论文; 创意论文; 模式论文; 德国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