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低碳经济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发展,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黑龙江作为商品粮生产大省,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影响因素
前言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连续4a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低碳农业具有广阔前景。近年来在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应有了大幅的增长,保障了人民和国家的粮食安全。我们以黑龙江省为例,结合实际省情,分析提出了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低碳农业发展支持机制。
1低碳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1.1低碳农业的内涵
低碳农业是一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农、№模式。即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手段,以减少碳的排放量、增加碳汇和其他技术为重要的支撑方式,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化结构,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农业灾害的防治,以及强力促进农村可再生的能源的发展等措施,以达到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摆脱传统的石油化农业,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低碳农业是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低碳经济在农业领域的体现。核心是通过新技术、新制度、新思维来实现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本质上来讲是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农业新模式。
1.2低碳农业的特征
低碳农业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高品质、高效益”等“三低、两高”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彻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实施清洁生产,并促进能源和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是维护生态安全、改善气候条件、在农业领域推广节能减排、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农业,具备持续生产、安全保障、品质优良、调节气候、生态涵养等多元功能。
2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环境
2.1客观条件概况
2.1.1自然条件。黑龙江省介于东经121°11'-135°5'、北纬43°25'-53°33'。全省辖10个市、4个地区、69个县(市)。全省土地面积6.8亿亩,约占全国的4.8%,居全国第六位。其中耕地1.68亿亩。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大部分属中温带,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特点。年均气温4℃~5℃,无霜期100~140天,≥10℃积温在1500℃~2600℃。
2.1.2社会条件。黑龙江省农村人口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多数仅为小学文化水平,一方面,农村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民受教育的意愿不强,教育相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提供教育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高素质、高学历的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2.1.3生产特点。农业装备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垦区现已装备266个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6%。科技贡献率接近现代农业标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商品率接近现代农业标准。黑龙江垦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农产品商品率达到了现代农业平均95%以上的商品率标准。
2.2影响因素
2.2.1农业财政投入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农业大省,农业是重要经济支柱,但对农业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农业现代化、低碳化改造升级需要大量资金,财政投入不足使农业升级十分缓慢,无法达到预期要求。
2.2.2农业人才严重匮乏。2013年黑龙江省具有农学专业的高校80所,农学硕士学历510人,本科学历10225人,专科学历14359人,与巨大的行业需求相比,十分匮乏。与此同时,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与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也导致农业技术水平发展缓慢。
2.2.3信息化水平低下。缺乏合理的信息规划,对信息化在农业的应用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能(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应用网络,缺少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低碳经济和信息化必须紧密结合,信息化水平不够,低碳农业难以运行。
2.2.4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冲突,农民对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优先经济效益、低碳经济驱动力较弱。以秸秆为例,我国秸秆回收利用率不足7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90%。秸秆回收主要方向为发电、还田、饲料、有机材料等,但在回收过程中都面临着技术不成熟、成本过高的问题。秸秆还田每亩成本约为50元,占耕地收益的10%左右,农民不愿意额外支付费用,地方政府也很少出台相关制约措施或提供财政补贴,所以多数农民对秸秆处理方式还是就地燃烧。
3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支持机制
3.1建立零碳排放示范区
农业部在2015年初便下发了有关农药化肥的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努力实现“两个零增长”,提高农用技术投入品的利用率。若能实现农业生产零碳排放,则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这就首先要求政府设立“零碳排放示范区”进行试点,其次需要技术上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设立“零碳排放区示范区”要把“绿色发展”作为宗旨贯穿始终,一是良种良法配套,根据所选定的区域,科学确定育种目标,配合相应的种植技术,使良种的高产性得以发挥;二是农机农艺融合,以大豆、水稻为主,使用多功能高效性农机装备,争取达到全程机械化作业,在化肥深施、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等环节取得突破;三是农用技术投入品全部应用新型的有机生物肥、低毒高效无残留的新型农药。
3.2完善低碳农业金融支持体系
发展低碳农业需要从研发低碳农业技术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而这些都需要金融大力支持。必须坚持绿色信贷原则,大力支持符合低碳农业开发。黑龙江银行和哈尔滨银行作为黑龙江省的本土银行,应进一步完善有关低碳农业的制度和政策,一是针对一些以实现农业生产低碳化为目标的示范基地和致力于研发新型肥料、新型农机的企业或高校,可通过增加授信额度、优惠利率、适当延期等方式予以支持。二是对低碳农业应进行补偿性支持。相对于传统粗放式种植方式的农户,采用新型低碳生产方式必然会增加农户的生产成本,针对这部分农户,应该提供政策性低息贷款或者无息贷款(由政府贴息)。三是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应制定明确的体系和责任划分,开发出符合低碳农业市场发展趋势的银行产品,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开发的产品能够切实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比如中国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与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推出的绿色文明生态理财产品。
3.3建立黑龙江省农业碳汇交易场所
中国已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了建立全国碳市场的主要思路和管理体系,目前正在积极考虑立法,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在低碳农业碳汇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一方面可以为全国的碳减排工作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碳汇交易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户收入。
结束语
黑龙江省在低碳农业碳汇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一方面可以为全国的碳减排工作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碳汇交易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户收入。
参考文献:
[1]张莉侠,曹黎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7(11):103-106.
[2]陈胜涛,周艳兰.构建低碳农业支持机制的作用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10-11.
论文作者:赵松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4
标签:农业论文; 黑龙江省论文; 低碳论文; 农户论文; 全国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秸秆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