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考生物学生成性简答题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简答题论文,生物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特点。更好地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为了科学有效地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知识调动与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出现了生成性简答题试题。生成性简答题,属于简答题中简析题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答案不同于以往“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的“预设(或叫预成)”式答案,而是结合题干中的材料信息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生成具有试题特定要求的“书本之外的某一知识要点”的生成性答案。本文拟以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31题(例1)与理综课标卷30题(例2)为例,分析探讨高考生物学生成性简答题的特点。
这两题属于同宗题,取材源于潘瑞炽、董愚行主编的《植物生理学》(下册)第216页生长素发现史所列举的豌豆劈茎法实验,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考查的形式都是“由果索因”式的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并且合在一起两题可为一题,拆分开则为两道题。这两题的共性是,都突出了信息处理能力、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新课程题的第(2)问突出了对“假说一演绎法”这一科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彰显了新课程试题不同于旧课程试题的特点。
例1(2010高考全国Ⅰ大纲理综生物学31题):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原因1是____。原因2是____。
参考答案:
原因1: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原因2: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
例2(2010高考全国课标理综生物学30题):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α)如图甲,α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仪,从图乙中可查到与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请预测与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___。
参考答案: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
(2)若小于,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仪大于,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一、突出了信息隐蔽性与信息处理的复杂性
获取有效信息能力,是高考理综生物学的能力要求之一。“信息”是由意义与符号组成的,具有可识别、可存储、可扩充、可传递、可转换与在特定范围内是有效的等特征。信息有多种不同形态,高考生物学试题中一般测量文本、图像、数据3种形态的信息。生成性简答题突出了信息隐蔽性和信息处理的复杂性。试题的这种特点不仅表现为信息组成复杂综合,常常还是一种“潜伏”状态,而且在提取与处理信息上还表现出要在思维上激活信息、对原信息进行严谨地推理的复杂上。如例1中的信息在形式上是由一段叙述黄化苗生长的实验过程与结果的文字信息与实验结果模式图信息的组合,例2除了这种组合外,还有与模式图相对应的说明式曲线图,形式上属于文字信息、图形信息、数据信息的综合;在组成上又表现为显性信息部分与隐性信息部分。试题信息的综合与隐蔽的特点,要求处理信息必须周全、严谨,提取信息要做到文字信息、图形信息、数据信息的对照与综合,且能将隐性信息显性化。提取与处理例1、例2这两个题的信息,既要把文本信息与图像信息结合起来分析,还要把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综合起来分析。显性信息——“请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相同的原因”,把知识与思考问题的方向指向在用植物生长素特点与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分别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现象与半边茎在不同浓度生长素作用下作用相同的原因。例1的隐性信息有两个,一是实验用的材料中的信息,一是实验处理方法中的信息。实验材料“黄化苗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包含的信息是“半边茎中没有生长素的产生”;实验处理方法中“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暗示着“在这种浓度下可能对内、外侧细胞的作用不同”。例2的隐性信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暗示影响生长状况不同;“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暗示两个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影响生长状况相同;再对应图乙两个弯曲角度相同的生长素区段,为两个浓度应该分别为低于和高于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个不同浓度,并且角度对应的两个浓度(A与B)使这一隐性信息更明显。例2的(1)中图乙中的信息是,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茎的弯曲先增大后减小;同一弯曲对应一高一低两个浓度。例2的(2)中有3个重要隐性信息,一是弯曲角度对应的浓度生长素溶液未知属于A、B两个浓度中的一种;二是“稀释至原浓度的80%”,指向研究的浓度低于A或B的情况;三是对于A浓度来讲,低于A浓度的弯曲角度小于,对于B浓度来讲,低于B浓度的弯曲角度大于。
二、突出知识调动的灵活性与运用知识分析、推理的严谨性
从分析信息中明确了考查知识的指向后,要进一步提取相关知识的关键属性,并建立与问题解决的知识联系,而后进行分析与推理。生成性简答题在知识调动上突出了灵活性,在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上突出了严谨性。试题要求考生在准确完整获取信息和解读试题信息的基础上,调动解决问题的知识,不仅仅是来自课堂习得的、预成的、已知的、固定的“确定性知识”,还包括考生根据这些知识推理、生成的“不确定知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严谨性。两题问题指向中的“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特性)分析”,要求考生首先必须与“生长素作用特点(特性)”的知识进行灵活对接——a.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与促进作用成正相关);b.生长素对不同植物、不同器官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于“黄化苗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考生要能根据生长素的产生,随机而又灵活得出“半边茎没有新的生长素产生”的知识,不是新的生长素产生导致半边茎出现这种生长现象。这样一来例1中知识与问题解决的联系就在两个方面,一是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导致出现这种生长现象;二是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两侧细胞对这种相同浓度的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并且这种浓度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运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分析例2(1)中的“同一弯曲度对应一低一高两个浓度”,自然要用到“由低到高至最适生长素浓度α值逐渐增大至最大α值,浓度由最适浓度继续增大,α值逐渐减小”新情境知识。
对比例1与例2(1),由于例1中信息的隐蔽性更突出,问题又具有开放性,因而问题难度要大得多;而例2(1)由于曲线图对问题信息的充分表达,尤其是A、B两点的对应,分析原因相对要容易。例2(1)如果去掉曲线图,文字上稍作修改——“将切取的黄化苗幼茎段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发现半边茎生长弯曲角度是相同的,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一个好的问题,并且难度要比原题要大,因为思维要转换到最适浓度上没有信息依托。
三、注重了问题的论证性与探究的科学性
生成性简答题的问题,是一种需要进行分析、推理、论证的问题。试题要求考生解决的问题,不是教材预设的已知的老问题,而是体现科学素养的开放式的、探究式的科学生活中的真问题,这需要根据新情境中有效信息和考生已有的知识方法相互作用而生成,在解决问题中,需要知识与方法,更需要论证与推理。这种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简析性的问题,既注重了问题的论证性,又注重了它的科学探究性。例1中的问题,就是要求考生运用生长素作用特点的知识,论证出现这种半边茎的生长特点的原因,也可以说是探究它为什么会这样生长,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用实验来探究到底是哪种原因”这一科学问题。在解答本题中有的考生认为,半边茎内外两侧生长素横向运输,并且由于环境的改变(放入水中),这种运输还会出现变化。这种思考就有点胡思乱想了,因为材料里根本就没有这种信息反映。例2(2)就是承接(1)的思维进一步展开——“两点不同浓度生长弯曲角度相同,如何判断是低浓度还是高浓度呢?”用假说一演绎法进行探究。若原浓度为低浓度(A),将其稀释80%后,实验结果的小于,因为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稀释后的生长素浓度更加远离最适浓度;若原浓度为高浓度(B),稀释80%后的实验结果的小于,因为稀释后的浓度更加接近于最适浓度。
比较例1、例2,例2一题多问,且问题难度不同,由易到难排列,信息贯通,前一问题解决对后一问题解决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既是为了区别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是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第(1)问相对简单,大多数考生都能入题,是对大多数考生的尊重;第(2)相对难度大点,成绩好的考生才能作答,这是让成绩好的考生有更好的表现,是对他们的尊重。这实际上是对新课程“以生为本”思想的充分体现。
生物学高考中出现的这种生成性简答题,应该是在反思填空式简答题不能很好地体现能力立意的考查要求,论述题能体现能力立意却不能体现人文关怀后的一种创新,并且这种创新把信息处理能力与知识调动运用能力进行了完美结合,把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了充分演绎,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应该是适用新课程要求的一种很好的能力测试的方法。
标签:生长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