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做法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探讨论文_王涛

逆做法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探讨论文_王涛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10

摘要:中国的房地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对于建设如大型购物商场、地下停车场、地铁等施工量相对较大的工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深基坑工程,即是往地下的挖据深度至少为5米,对地下空间的地质分布状况相对复杂的工程。与深基坑工程相比,逆做法更加适用于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并具有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等诸多优点。本文就逆做法在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上进行简明地探析。

关键词:逆做法;深基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建筑施工中存在很多不恰当的施工方式,这些方式会对后续的施工造成不同程度的或资源浪费或安全隐患或工期拖延或增加成本造价等。因此业主或施工单位往往在工程始建开工之初或过程进行中对建筑工程进行优化更改,其中对于基坑基础施工中常用的优化设计方式就有施工作业逆做法。逆做法指在满足施工结构设计的规范和要求下,保证结构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对材料的结构布置分配、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合理节省资金投入、缩短竣工周期的科学设计方法。

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决策、设计、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工期、工程造价等,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最终的施工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生产的质量控制波动极大,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单一工艺产品的生产流程一样,有确定的生产工艺线、稳定的生产运作空间、完善成熟的检测技术和已经国际化规范化的生产工艺。而施工现场的工程生产量较工业生产量也是大得多,而且现场的不可控因素无法提前预测预估,只要其中任一环节的因素受到影响,对最终的施工质量都会造成干扰。比如在施工时因材料规格品种的选购错误、施工方式方法的不当、操作顺序颠倒不明、机械设备的磨损或故障等,都有可能发生质量波动,造成整个施工结构的质量与预算的发生偏差,或造成施工质量事故。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所涉及的专业、工序、工种繁多,因此一个建筑工程会有多个、多项附加工作作为辅助项,交接交叉工作工序工程多、中间产品构件繁,因此施工质量存在很大的隐患项。如果在施工后期、验收阶段不能有效的对施工结构进行详细地质量检查,而只从表面结构粗略查看,则不能看到深层次的问题及隐患,势必会影响或造成最终判断的失误。造成施工质量的不可控原因是终检的受限性,一个工程项目完工后,不可能像工业生产产品那样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检测质量是否过关,其中一个零件的质量不合格能够拆卸、更换其内部的残缺或不合格零件。而对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无法检查内部的质量缺陷,因此施工规范中严格要求施工质量控制应从最初、最基本做好,防患于未然。

在施工现场要遵守质量管理的规范和原则,在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从而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工程的质量控制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投资的最终收益,还关系到人名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杜绝偷工减料、盲目节约成本。工程建设的组成是各单位、各部门、各职责人员的协同作用,这之间的工作质量和完善程度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因此现场的监管人员必须恪守其职,实时查看把控现场的施工质量。

对工程对象的施工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对施工建设的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呈系统性地展开,该控制过程可大概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对投入的资金和物质资源的质量控制;施工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对竣工的工程产品实施检测检验,出具质量控制和验收阶段。前两个阶段对于最终施工质量的高低具有决定性地作用,而所投入的资金和物质资源又会对最终的质量产生附加的影响。所以,在质量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资金和产出的正比比例。同时,还应从施工人员、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全面地把握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逆做法与传统的深基坑做法的对比

在绿色环保节能的基础上加快城市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一直追求的目标,国家对施工工程的规模逐渐向超大面积和超大深度的方向跨越,但是很多建筑工程因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周边环境场地的受限约束而变得施工尤为困难,加上对工期进度的要求和资源节约的环保意识,传统的以深基坑为主导的施工方法似乎变得不可行、不宜行,而新兴的施工方法-逆做法便由此而生,逆作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施工做法存在的弊端,并在某些层面上达到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合理地减少资金成本的要求。

深基坑施工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国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0年就对深基坑做法做出以下规定:对于水库、降水等于水利相关的工程,深基坑的开挖深度超过5米;对于地下空间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管线繁多的工程,要求开挖深度不超过5米。深基坑施工方法的进行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进行,而且对施工的场地、环境的要求都较为复杂,需要有满足条件的场地及合适的施工环境。深基坑技术需要建立临时的基坑支护体系,且这种临时做法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和较高的风险。因此,在深基坑工程进行时需要做好提前的应急防护措施及预案,以备一旦施工时,技术工作人员遇到危险可以及时地实施救援。并且建立这种的临时的基坑支护体系需要相关专业的地质人员提前对施工场地进行勘测,并分析地质构造等种种因素,支护体系的建立需要因地制宜,随地形的不同而变,这项工作耗费的时间也会增加,因此可能会对工程的最终完成期限造成延后的影响。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变化的因素除受施工地的地形影响外,还会受到与基坑毗邻建筑物结构、地下管路敷设位置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想要对某一深基坑工程的支护形式作出统一规划,显然是难度较大或导致不可行。

受多因素影响且相对较为复杂的基坑项目,施工为规避一些传统深基坑工程的缺陷及限制,便会对地下空间的建设采用逆做法,所谓逆做法简言即是改变传统的由下至上的施工方式,转而采用由上至下逐层的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技术的大致做法为:先根据建筑的高度和往地下的挖掘深度在地面以下四周建造墙体,并以此作为建筑物的基坑围护结构,再以此往地表建造出外部的墙体,逐层的修建达到所要求的建筑物高度。逆做法的具体分类有:全逆做法、半逆做法、分层逆做法和部分逆做法,这些逆做法都在施工作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深基坑施工做法相比,逆做法的具体优势有:逆做法不需要技术人员的全程配合,不需要根据地形建造基坑防护体系,因此这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还从根本上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施工的质量从一开始就得到保证,从上往下的施工方式可以在任何一个环节检查施工的质量并及时改正施工中存在的错误;逆做法施工过程也相对提高了建筑过程构件的利用率,已完成建造且合格的产品还可适当的为下步环节提供帮助,这就确保了施工的工期;逆做法和深基坑工程都是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但是逆做法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地下空间,增加对地下空间的利用面积。

但是逆做法也有缺陷,当遇到超高层的建筑物时,采用逆做法对地下挖掘已经不能支撑整个建筑物的承重力了,这时就需要额外增设支撑结构和高强度钢筋,此时再采用机械挖掘难度变大。

3 小结

根据具体的施工难度和要求合理地选用施工方法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但不能因某种方法能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就选用。对整个施工的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相当多不可能对每一影响因素做到面面俱到,应该把握主要的影响因素从而严格地对施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逆做法是在传统深基坑做法上的一种改进和提升技术,能够有力地弥补深基坑工程的缺陷并能保证人员的安全和缩短施工工期,因此推广并应用于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作业中。

参考文献

[1] 胡天华.锚杆静压桩桩基逆做法施工方案的选用、施工及质量管理[J].广东科技,2016(11):111-112.

[2] 王明臣,刘美蓉.逆作法顶板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9):172-172.

[3] 曾俊学,戴丽,梁华.地下结构逆作法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工程质量,2018(4):27-29.

论文作者:王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5

标签:;  ;  ;  ;  ;  ;  ;  ;  

逆做法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探讨论文_王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