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手机依赖!_手机依赖症论文

小心!手机依赖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心论文,依赖症论文,手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日,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几个人自小在爷爷身边长大,和爷爷感情很好。听说孙辈们要回来,爷爷奶奶非常高兴,准备了好饭好菜,打算和孩子们一边吃一边聊,谁知道,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都抱着手机在玩,还互相交换手机玩游戏,老人想和他们说话,他们也顾不上。在受到冷落后,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说了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然后愤而离席。好好的家庭聚会,就这么尴尬收场!

其实,现在像这种亲朋好友聚会时玩手机的,大有人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话非常精辟地说出了这种困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早在上个世纪,伟大的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面临人类的技术和技术所创造的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时,一直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在技术化千篇一律的文明时代,人们还能拥有家园吗?人类又如何拥有家园?当技术的另一面——机械、不近情理、不通人性、不解人意、呆板、冰冷和冷漠等缺陷展现时,技术毁掉人们的生活和亲情在所难免。

张先生家庭中的一幕正是重现了海德格尔的困惑。现在有很多人,有空时不拿手机出来就不舒服,就失落了,找不到魂了。为了做好这个专题,我们专门找中学生做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60%的中学生手机“从不离身”、“一定要带”,15%的学生选择“出去才带手机”,25%的学生选择“经常带”。60%的学生选择“24小时开机”,25%的学生每天用手机2小时~3小时,15%的学生每天用手机超过3小时以上。55%的学生认为“不用手机就很不舒服”,45%的学生认为手机是“必需品”。

手机、电脑、iPad等互联网载体在创造财富和文明的同时,也可能会毁掉我们的亲情,甚至生活!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或者,你自己用手机“百度”一下这个毛病的危害?

小测试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8.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9.最近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吗?

答案:以上症状,如果你有4项以上,说明你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了,如果你有6项以上,你已经“杯具”了,需要放松减压……

专家诊断

四大症状说明你对手机“上瘾”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要判定是不是手机成瘾,就要看其使用行为有没有对生活造成影响。如果因为玩手机,连工作、学业等正事都耽误了,基本就可认定已经“成瘾”。对手机上瘾的人,往往有以下四种症状:

1.当登录不上网络的时候会产生孤独挫折感;

2.一旦有新的软件出现,就会强烈渴求升级到更高配置的设备;

3.喜欢在新设备使用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4.由于过于关注手机,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学习。

60%学生手机从不离身

案例:游戏型依赖症

见缝插针玩游戏:错过了回家的巴士

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 伍子杰

“我见到手机游戏,就像饿了的野狼看到食物一样。”来自华师附中的伍子杰打了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对手机游戏的痴迷程度,“我喜欢用手机玩游戏,随身携带很方便,一些动作射击类游戏没网络也能玩,有时在教室蹭Wi-Fi还可以玩一些联网的游戏。”伍子杰的手机里有5个游戏,3个付费的和2个免费的,这些游戏占据了他手机三分之一的内存。同时,也占据了他的课余时间,有时课间10分钟,他也是见缝插针掏出手机玩游戏升级。

一天下午放学后,伍子杰边等公交车边玩起了蜘蛛侠游戏。过五关斩六将,玩得不亦乐乎的伍子杰完全没留意到夜幕已经降临了,突然一个电话打进来,是妈妈,“子杰,你怎么还没回来?出什么事了吗?”伍子杰看看时间,已经将近9点了,吐吐舌头,赶紧说:“在学校有些事情,马上回来了!”“这些游戏都是一级一级累计过关,每一关只要几分钟,但是有无限的关数,老是觉得后面的更精彩,像有个巨大的漩涡把你吸附进去了,经常玩着玩着就忘了时间。”伍子杰表示自己会经常玩游戏错过回家的公车,不过他也说,“玩的游戏多了就不觉得新鲜了,比如复仇者联盟的游戏模式基本上就是照抄别人的。”

对聚会玩手机的看法:我觉得聚会玩手机是不好的习惯,所以大家一起时我比较少玩手机,就算是游戏打到紧张处也不会掏出手机,不过如果大家都无话说的时候,我就会玩手机打游戏啦!

手机是我身体的“零部件”

河北省衡水市饶阳中学高三(13)班 魏佳明

最近,魏佳明觉得自己对手机的依赖似乎已经上升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了。每当和同学们吃饭的时候,其他人都在谈笑风生,而魏佳明总是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在屏幕上比比划划。有次出门,手机在充电,所以忘带了。当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谈的时候,魏佳明习惯性地往口袋里摸手机,发现没带后居然大惊失色,然后直到回家都觉得身体少了哪个零件似的。即使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魏佳明也一定要把手机放在手所能及的地方,总是还没睁开眼就开始在床上摸索手机,摸到手机后才肯睁开眼。看看挂了一夜的QQ有没有新消息,刷刷微博的新动态。

“哎呀,我的手机!”随着一声惨叫,一个人影和自行车一起飞了出去!没错,飞出去的人就是魏佳明!他骑着自行车从同学家回来,走到一半的时候又习惯性掏出手机看,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里,这个习以为常的动作酿成了大祸。他没看到前方的一块大石头,由于车速挺快,人和手机都飞了出去!平时,无论自己身处何地,魏佳明总喜欢有事没事拿出手机来瞧一瞧,看到荧光的屏幕后才觉得有安全感。就连骑车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想看看手机。甚至摔倒的时候,也不是担心自己,而是首先担心自己的手机!

“手机打发了我多数的无聊生活。”在魏佳明看来,手机仿佛就是自己与外界连接和沟通的桥梁,没有它的陪伴自己就像与世界脱节了。“但是毕竟高三了,时间很紧张,有时候自己也会想要少看一点手机,但一边想着,一边又去摸手机了。”

对聚会玩手机的看法:聚会最好还是别一刻不停地看手机了,好不容易能聚到一起聊天,时间怎么能浪费。不过我真的很难保证自己不去摸手机,看一下也就算了,应该还是以聚会为主!

案例:娱乐型依赖症

手机=交友聊天刷微博

广东省饶平县第二中学高一(14)班 陈滢

陈滢刚上高中,课业不算太紧。晚自修前那段时间里,或者睡觉前,她总习惯拿出手机刷刷微博,发发短信。虽然在现实生活里她也有很多的朋友,也很聊得来,但网络上的好友也是不能冷落的。

陈滢是个动漫迷,所以她关注了很多同样沉迷动漫的人,每天能依赖着手机闲扯几句,让陈滢觉得很愉悦。“我刷微博主要是想看看最近有没有出新的娱乐人物、娱乐新闻、娱乐节目,等等。”陈滢说,“没有手机的生活是很空白的,因为我无法了解他们最新的动态啊。”

虽然依赖,但陈滢觉得自己没到病态的地步,即使有时候忘带手机,自己也不会像一些朋友那样,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不过手机确实比较影响学习,我得训练自己的自制力才行。”

对聚会玩手机的看法:我觉得这个是难免的,谁都可能出现这个情况。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拿出手机刷微博,看得眉开眼笑,连菜上来了都没觉察到。朋友看着我着迷的样子,提醒不好,不提醒也不好。好在后来我自己察觉出了异样,赶紧把手机收起来。不过,这样的情况并不算太多。

微博控:“我用手机追星投票”

湖北省石首市南岳高中高一(8)班张梦婷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使用手机,刚升入高中的张梦婷形容自己是“手机资深用户”,“以前主要用手机打电话、发信息,现在用手机刷微博追星,我是新生代歌手李斯丹妮的铁杆粉丝,同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

在偶像生日的那天,张梦婷一早起床睁开眼睛,就拿过手机,打开微博祝偶像生日快乐,看着满天飞的祝福微博开始兴奋起来。

“铃……”上课铃响了,大家都进入认真听课的状态,张梦婷听了一会课,心就痒痒的,不知现在微博上讨论得怎样了?拿出手机,张梦婷继续刷微博,她有大号、小号两个微博。大号微博粉丝多,是平时用的微博;小号粉丝少,特殊时候用来刷屏发微博。

正当张梦婷在微博世界里不亦乐乎的时候,手机“倏”的一下黑屏了,“啊,手机没电了!”这时,刚好下课了,由于在教室不能充电,张梦婷顿时抽风了,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扯着嗓子喊:“啊……手机没电啦!”如此喊了三四遍后,同桌就主动自觉地把手机递给她:“好吧,欠了你的!幸亏老师走了!”张梦婷拿过手机,心满意足地重新刷微博。

除了用手机刷微博,张梦婷还经常用手机为偶像投票,并且借来同学的手机,多台手机轮番上阵投票,“每当这时候,我就希望自己有几台手机,几个号码!”

不过张梦婷也有烦恼的时候,那就是看到自己的成绩从原来的一百多名直线下降到二百多名,心里特别着急,“不能因为玩手机耽误了学习啊,我现在放学回家都自己看辅导书充电,争取不落下功课!”

对聚会玩手机的看法:聚会我也是埋首手机的,有一次朋友还吐槽我:“要是哪天你光荣牺牲了,那肯定是因为玩手机过度劳累!”每次我手机没电,她们就特别高兴,因为我不能玩手机了。

案例:“工具型依赖症”

手机被没收:心像被掏空了

深圳南山中加学校高三 涂洛庚

当问到是不是手机控时,涂洛庚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肯定是手机党”,“我经常手机不离身,不然很不习惯,而且各种不方便。”

升入高三的涂洛庚并不用手机玩游戏,而是把手机当成重要的学习工具,“我在准备出国考雅思,有很多专业词汇要查,手机可以做我的专属电子词典。”涂洛庚一直把手机当成贴身必需品,可是最近他的手机却遭遇“横祸”。

不久前的一天,涂洛庚正在用手机查词典,发现手机没电了,准备换电池,就把手机放在桌上。谁知道电池刚拿出来就被巡查的老师逮个正着,上前二话不说就把手机没收了,“就是那么巧,也怪我自己不小心,我们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带手机。”

被没收手机后,涂洛庚上课没办法集中精神,一下课马上去找巡查老师,但是老师告诉他:“我已经把你的手机交到教导处了,按照学校的规定程序,要过了期中考试才能拿回来。”

手机不在身边,涂洛庚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以前他24小时开机,调成震动模式,上课时不时就摸一下衣兜里的手机,再偷瞄一下,怕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特别是学习累的时候,还能用手机娱乐减压。现在,他一摸衣兜,空空的,“我的心里也像被掏空了一样。现在只能偶尔借同学的手机用一下,希望期中考试快点过去,好让我拿回心爱的手机啊!”

对聚会玩手机的看法:我有点奇葩,聚会从来不玩手机。以前聚会的时候我也玩手机,后来有一次,我为了工作和学校学生会的人一起吃饭,由于顾着自己玩手机,被主席狠狠地批评了,后来就养成了任何聚会都不玩手机的习惯。我也觉得聚会时玩手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啊!

案例:病态型上瘾症

一个重度依赖症者的自白

四川省达州市河市镇达县二中高二(3)班 陈梁

清早起来,陈梁总是习惯第一时间打开手机,看看有无未接来电或新信息,看看空间留言,尽管大多数时候都是失望。第一次看过之后,过不了几分钟她会再去看看,周而复始,有点着魔的感觉。

在教室的状况也差不多——独自坐在角落里,握紧了手机,QQ是一定要挂的。其实她也说不清为什么,事实上QQ大多数时间都很安静,陈梁只是时不时地打开空间看着好友的动态,不知道除了自己会进自己的空间,还会有谁进来。或者打开微博,关注的那些人中有几个爱写文字的,她一遍又一遍地品味着这些文字,有时会觉得好像是自己,好像找到了共鸣点。看完了这些,陈梁又习惯性地打开邮箱,将所有的漂流瓶都写上几句话扔出去,然后长久地盯着手机发呆。待等到回应后,她扫了一眼那些不带丝毫感情色彩的话,有时候回复一下,有时候懒得回复。

更多的时候,陈梁都在网上随意地流浪,看到好的诗会写下来,好的歌会下载下来,翻翻小说打发那些没有人陪伴的空余时间。

“手机啊手机,我真的觉得没你不行,但是你的存在似乎占满了我所有的空间,让我无力去面对现实中的友情。我大概是重度患者吧,因为我时刻都拿着手机,装作很忙碌的样子看啊看的。”陈梁无可奈何地解释,“就算老师在讲很重要的内容,我也总想着去看几眼手机。”

明明知道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为什么呢?“非要找个原因的话,我自己觉得,可能是在这种虚拟的世界里,我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可以把那些在真实世界里不敢说的话和那些压在心头许久的秘密都说出来,反正大家都只不过是路人,驻足围观后,转眼便会忘掉,不会有那些让人讨厌的八卦流言。”陈梁有些无奈地说。

对聚会玩手机的看法:虽然觉得不太好,但大家都在玩,要是我不玩的话,也找不到人说话啊,气氛会很尴尬。但我是希望大家不要玩手机的。

编后记

做手机的主人还是奴隶?

我们身边大多数的人,都对手机有不同程度的依赖。仔细观察一下,或者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行为,你就会发现手机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隔两分钟要拿出来看看,出门没带就觉得心里欠得慌,带了出门,有事没事要都摸摸,除非特别忙,否则稍微得空总是喜欢拿着看点啥;有时候去厕所都要带着……

其实这都是属于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只要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还构不成危害。

但一个家长朋友最近就实实在在地感觉被手机推到了无底深渊,非常无助和困扰:暑假,为了奖励中考辛苦的女儿,当然也是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她给女儿买了一台智能手机。但很快,妈妈就发现女儿有些不对劲:每天晚上12点过后才睡觉,暑假根本没有碰过书本。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女儿的手机里居然有十几部网络小说,女儿一有时间就抱着手机看得如痴如醉。到后来,女儿索性宣布:不去上学了!因为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同学!带她出去逛街、运动,但不带手机的女儿就像蔫了的茄子,哈欠连天,双目无神,简直就是一个“瘾君子”!

美国马里兰大学曾对10个国家的1000名学生做了一项名叫“无设备世界”的调查,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结果显示,离开了手机让他们“坐立难安”。一名参与项目的学生说:“过了一阵我就开始强烈想念我的手机,平时我会把它放在口袋里,手握住它,这样就能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正如有些人会对酒精、药品依赖上瘾一样,有一部分人也会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心理。在重度手机依赖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身体会出现莫名的痛苦,很多人的社会能力减弱。一般而言,经常使用手机的青少年不但缺乏和周围人的沟通,对父母也更为叛逆。一回家,他们就会捧着手机、iPad玩游戏,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对周围人的话充耳不闻。就像在身上套了一个气泡,让自我和外界隔绝开来,变得更加孤独。英格兰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谢菲尔德的研究结果也显示,7%的青少年说自己曾因为手机影响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介于高科技电子产品的这些弊端,有些极端的看法,说高科技害人!让人疏远了亲情,让人变得冷漠自私!让人类的精神家园荒芜!其实,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副作用也许可以用罂粟来形容,作为大自然的天赐植物,只要剂量得当,罂粟是很好的良药。电子产品也一样,电脑、手机本来是为了方便工业社会更快捷的生活,微博、QQ、网络,是为了人们更便捷地搜索资讯,本来都是“工具”而已,最多就是一个好玩的玩具罢了。“人”要沉迷其中,要玩物丧志,那是“人”的事情,与电子产品本身何关?白米饭可以充饥解饿,但如果你一直不停地吃下去,最后也会被撑死。如何合理地、有度地使用电子产品,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

其实,让你依赖上瘾的手机,就是一个“魔”,你的“心魔”!你战胜了,你就是主人!否则,你就只能做它的奴隶!而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关键就看你自己如何选择了。

有此潮物

手机监狱

萨顿是美国一家玩具和新奇礼物公司的产品设计师。他开发出一种特殊的工具,名字就叫“手机监狱”:它是一个用铁栅栏围起来的小型“监舍”,里边配有多层床架,可以同时放6部手机。时下流行的智能手机包括iPhone、黑莓等都可对号“入住”。手机“刑期”最短15分钟,最长1小时。投入监狱后,刑期中只有一次“假释”接电话的机会,刑期未满不能拿出。假释后如果有人企图让手机“越狱”,“监狱”就会警铃大作,同时播放录音,“警报!警报!有人在越狱。”

为了检验“手机监狱”的效果,萨顿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招集100名自愿尝试的人。因为感觉新鲜又好玩,很快就有人跑来报名。自愿者当中大多数是父母,他们希望和孩子多些交流的机会。也有的人抱怨配偶或恋人因为使用手机而变得冷漠,希望借助这个小小的工具,来挽救交际危机。

这些人在试用了“手机监狱”之后,不约而同地表示非常喜欢,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当萨顿将这些意见梳理完毕,正式开始出售“手机监狱”时,使用者不但自己购买,还自愿介绍给亲友们。这样一来,萨顿不用支付广告费,“手机监狱”的销售就一天天火爆起来。很多人在外出就餐或聚会时,会携带一款萨顿的产品,把手机锁入其中,从而“强迫”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

摘自《少男少女》(广州),2013.1.4~9

标签:;  ;  

小心!手机依赖!_手机依赖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