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_吴婷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桃江 4134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收入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的住院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人,观察组50人。对照组采取脑动脉尿激酶溶栓,观察组患者采取静脉尿激酶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和14天的NIHSS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情况和致残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h时动脉溶栓组的NIHSSS评分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但在14天时,两组患者的NIHSSS评分已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静脉溶栓组的总有效率94%和动脉溶栓组的总有效率96%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动脉溶栓组的出血情况和致残率显著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并安全可行,但是动脉溶栓组在疾病早期的治疗上疗效优于静脉溶栓,且相比静脉溶栓出血率和致残率均较低。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静脉溶栓;应用效果。安全性

临床上急性脑梗塞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病,是脑部的血供突然性的停止所造成的脑组织的坏死。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十分高,一般往往临床上常规使用的药物很难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怎样更好更有效的治疗该病,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医生们所关注的重点话题。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脑梗塞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了。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会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和负担。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认为的根治急性脑梗死的一个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和致残率,改善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及时并尽可能完全的疏通梗塞血管,是拯救患者生命和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的重中之重。目前有介入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两种方法,为了探求更好的治疗手段和方案,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收入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动脉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分析不同溶栓途径的疗效和安全性。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在52-69岁,平均(62.4±3.9)岁,其中3例患者患有冠心病,4例患者患有糖尿病,14例患者患有高血压。发病时间在2-6h,平均5.2±1.4h,平均NIHSS评分(15.9±3.9)分。对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51-67岁,平均(61.2±4.1)岁,其中2例患者患有冠心病,5例患者患有糖尿病,16例患者患有高血压。发病时间在2-6h,平均5.2±1.4h,平均NIHSS评分(16.0±4.2)分。患者均有半个小时以上的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经头部CT排除颅内出血的患者;排除入院时血压大于180/110mmHg且控制后无下降的患者;三个月内有脑部或颅内出血或损伤的患者,以及有其他器官出血史或其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肝肾功能和凝血障碍;入院后患者或者家属均同意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动脉溶栓组患者入院后在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使用肝素作为辅助,均采取Seldanger穿刺法。在造影显示的血栓部位注入稀释于20 ml生理盐水的25~50万U尿激酶,尽量在血栓周边较近的地方注入,选择20至30 分钟内注射完。每隔15分钟左右进行一次造影,检查血管的再通情况。如效果不显著,停止30分钟左右,之后再注入后无稀释的25万U尿激酶。每位患者的总注入量不能高于75万U。术后予以患者常规抗凝治疗。

静脉溶栓组采取静脉滴注尿激酶的方式,注射量为150万U。静脉滴注8小时后予以治疗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连续7天,每天一次,一次300 mg,7天后以后每天一次,一次100 mg。并且予以患者常规的抗凝治疗。

1.3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的NIHSSS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S)进行测量评分。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①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少91%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体征基本正常;②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90%,临床症状明显著好转,肌力至Ⅱ级;③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 %,临床症状有好转,但不明显,肌力至I级;④无效:NIHSS评分减少17%以下,甚至增加。总有效率(%)=治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患者总数*100%。

(3)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情况。

(4)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致残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和14天的NIHSS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h时动脉溶栓组的NIHSSS评分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4天时,两组患者的NIHSSS评分已经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3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和致残情况:动脉溶栓组患者中8例(16%)出现脑出血,3例(6%)出现穿刺点周围血肿,无黏膜和牙龈出血的发生.致残患者人数为3例(6%);静脉溶栓组患者中9例(18%)出现脑出血,12例(24%)出现消化道、尿道或者黏膜牙龈出血。致残人数为5(10%)。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发生。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并且成为目前全球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及时的疏通梗死的脑血管,避免缺血脑组织的坏死,恢复脑组织的血供是治疗的关键。对于溶栓药物的选择和溶栓药物的给予方式,以及药物的剂量等问题,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急性脑梗死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疾病,每个患者的状况均不相同,患者疾病的转归也不同。[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4h时动脉溶栓组的NIHSSS评分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治疗后静脉溶栓组的总有效率94%和动脉溶栓组的总有效率96%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能是因为动脉溶栓可以使药物在局部迅速达到一定的浓度,更好的溶栓,并且动脉溶栓可以经过血管造影详细的知道血管的梗阻部位和梗阻程度,在很小的用药剂量下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在14天时,两组患者的NIHSSS评分已经无显著差异(P>0.05)。因为静脉溶栓虽然局部药物浓度低,但全身静脉使用尿激酶可以很好的减少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使血液持续处在一个低凝状态,更好的改善其他血管的循环,对于梗死后的再灌注有很好的促进效果。本结果与姜长春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本次研究中动脉溶栓组的出血情况和致残率显著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动脉溶栓组再次出现脑出血可能与局部高浓度用药和再通后的灌注损伤有一定的关系。本次研究中静脉溶栓患者中出现消化道、尿道或者黏膜牙龈出血的患者较多,可能是由于全身性的抗凝药物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异常。

目前对于两种方法的溶栓治疗时间、用药剂量以及适应证均无十分明确的标准。虽然治疗时间有很大的调整度,但神经细胞的缺血致死时间却是有限的,神经细胞的死亡和缺血程度以及缺血时间均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溶栓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针对还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细胞。两种溶栓治疗均存下一定的副作用,这是我们需要研究避免的。并且动静脉联合用药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重点方法,有研究表明该方法的安全可行[5-6]。这都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综上所述,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并安全可行,但是动脉溶栓组在疾病早期的治疗上疗效优于静脉溶栓,且相比静脉溶栓出血率和致残率均较低。

参考文献:

[1]陈聪,徐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新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2):65-68

[2]周铁柱.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2):254-255

[3]周茹.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护理 [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2015,3(11):126-127

[4]姜长春,李月春,王宝军,张天佑,李霞.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60-63

[5]刘越存,刘琦,李红利 .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4(9):1267-1269

[6]陈梅英.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1):2007-2008

论文作者:吴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急性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_吴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