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电力企业没有实现市场化,在电力行业发展和建设方面的竞争与其他行业有较大的差别,导致我国电力建设投资出现了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在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投入资金无法达到要求等情况,造成配电网自动化设备技术较为落后,而且配电能力和供电能力不强。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1 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原则
1.1 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即适应城市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原则。因为我国的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不能照抄照搬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模式,一定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现状,解决配电网的实际问题,符合用户的具体要求,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伴随当前网络的快速发展,配电网中的设备容量和线路长度进一步加大,配电网自动化需要与配电网的发展相适应。反过来说,要实现自动化需要逐步向智能配电网过渡,与实现保护原理相适应,通过时间限制、保护模式和时间阶梯对上线和下线进行保护。由于在设备保护时间方面的限制,所以在实际保护方面具有一定差异,让保护的上下层次得到充分的协调。
1.2 逐步完善的原则
配电网自动化属于一个综合系统,主要条件在于对多通道配电网络进行完善,主要涉及配电网的规划、设备的选择以及城市建设等诸多问题,技术性较强,而且内容非常丰富。在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分阶段进行操作。第一是初级阶段,也就是自动重合闸。自动重合闸保护主要是在线路上配置专门的自动配电开关,建立电压控制系统。在此条件下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工作,也就是控制设备,并将通信建立起来,让支路中自动配电开关的控制得以实现。第三阶段是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和通信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将信息数据向配电网调度中心传送,并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进一步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
1.3 采用电流控制式的原则
因为断路器以及瞬间故障的重合,频繁运行配电开关会影响设备使用寿命,无法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另外,自动配电开关往往具有切换延迟功能,最后的关闭时间往往是几分钟,关闭的时间比故障判断时间要长,会对供电的连续性产生较大影响。
2 配网自动化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配电网自动化需要多部门之间进行投资,是非常系统的工程,所以一定要合理地规划配电网自动化工程,并与本地情况相结合,制定详细的方案和措施,分批分期地进行操作。供电网内部信息交换机设备的环境要求较高,一定要对高低温、灰尘、腐蚀、电磁干扰、雷电过电压等进行综合考虑,并筛选相应的电子设备,确保设备符合施工要求。与此同时,配网自动化系统在远程控制过程中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使用频率,所以在对个性化终端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终端的可靠性。在此条件下,设置配用电源也非常必要,一定要保证备用电源在断电过程中得到合理使用。
在进行配网自动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因此需要对电网系统进行操作,掌握网络的经营情况,为供电公司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将改变原有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所以在运行方面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应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3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具体阐述
3.1 节点全网漫游技术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实现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非常好的效果。一般条件下,全网的所有决定都需要和其他节点之间做好通信工作,配电自动化也要保证所有节点都在所有馈线中和管理界面一一对应。在进行具体通信时,可能会产生节点丢失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节点和管理节点需要对应,两者之间通信如果出现不正常的地方,需要网络通过节点自行检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自动搜索节点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管理节点执行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中继设备。但是如果改成中继节点管理之后仍然无法对该节点进行检索,系统就会予以漫游申请,并上报出现的具体问题,另外可以和其他的网络节点联系。通信管理节点在收到漫游申请后会重新进行新节点注册,配电网在接受配调中心发送的注册信息后会让节点实现全网漫游。
3.2 中继技术
在设计软件时,不但可以实现一般节点功能,还可以让网络节点之间关联,有效地对数据进行转发和接收。另外,还可以在ndlc中继节点的位置进行功能模块的设置。在设计时,要想让网络系统传输更为真实,一定要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进一步降低通信的传输频率,并保证信息量变小,这样可以降低通信网络压力。自动设备中继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角度上进行分析,可以保证每个网络节点通信顺利实现,让通信距离的问题得到解决。
3.3 面向对象设计
在配电网中,以下几个因素都是层次性排列的,具体主要有馈线、负荷、开关、变压站等。在单个领域当中往往会有很多节点,这些节点的馈线子网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情况下会限制网节点,彼此之间不会进行通信,然而节点在形成网络几年之后可以让相互联系得以实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节点是作为管理层面出现的。另外还需要注意,只有相同子网节点才可直接进行通信,这时就需要通知节点,得到允许之后才能进行网络通信。另外,在进行面向对象设计时,在馈线子网首个子站中需要进行网络管理界面的设置,这主要适用于记录子节点的信息。这样的设计优势非常明显,能够有力地拓展馈线网络。
4 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4.1 提高电能质量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自动化技术是一种主流趋势,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当前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革新,工厂中产生了大规模的生产器械。从电能质量的角度而言,需要加强数据处理技术,依照相关研究发现提升电能质量,扩大dsp的功能。为了提高系统dsp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通过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有效提高电能质量目标,对算法进行优化。
4.2 加强对配电网系统的保护
从馈线自动化的角度出发,只有以通信为主要基础,并与配电网全局性数据控制相结合,才能实现配电网高级应用pas和配电网scada之间的结合;需要以地理网信息系统gis为基础,确保配电网设备得到妥善管理。另外,可以保证gis、scada之间能够实现一体化,进一步加快推进自动化的发展;加强配网管理,积极保护和监督配电网络系统,构建完善的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在实际网络应用过程中,上述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总体角度分析,配电网系统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功能在于智能化管理和电网通信,能够让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获得很好的效果,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配点网会越来越智能化。
4.3 加强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与大数据相结合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大数据主要是通过自动化技术及时地处理、分析、收集相关的数据,并且在这些数据中选取有用的数据,使自动化产业得到有力的推行。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电力系统配网和大数据之间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获得有用的资源。另外,在智能自动化终端接收处理信息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5 结语
总之,对电力系统配电网各个功能进行自动化控制,不但能让配电网得到全功能自动化发展,还能保证配电网络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不断研究配电自动化技术,完善电力系统。
参考文献
[1]苏海勇,孙凯,孙奉杰.浅析县城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方案[J].神州,2012 (7) :30.
[2]白茂楠.浅论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优先出版[J].电子制作,2014 (4) :246.
论文作者:吴敏,,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节点论文; 配电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通信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