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相互依存关系的转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发达国家论文,相互依存论文,关系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72(2004)02-0009-06
从殖民时代开始,到目前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时代,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关系一直客观地存在着。但是,在不同时代,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却发生了巨大的转换。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探讨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的转换及其前因后果。
一
十五世纪末,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从而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与此同时,西方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及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性贸易揭开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序幕,其结果是几乎所有的亚非拉国家都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从此,各个原先相对独立的国际行为体彼此发生了频繁的接触。在西方殖民者刀与剑的作用之下,整个世界开始连成一片。在早期的殖民掠夺中,殖民地的人力资源(主要是“奴隶”)以及自然资源(黄金、白银等)是被搜刮的重要对象,也是早期掠夺的主要形式,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当时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是休戚相关的。随着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以及这一工业化浪潮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与推动,西方世界的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增强。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发展,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侵略和掠夺也不断加剧,因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日益发展,既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也需要不断扩大其商品销售市场。于是,西方列强一方面更加贪婪地对殖民地进行巧取豪夺,另一方面则实行炮舰政策不断扩大殖民地范围,以拓展其商品销售市场,而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更使殖民者在开拓殖民地市场方面如虎添翼。所以马克思说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掠夺史。
在建立早期世界市场的过程中,欧洲殖民者进行的奴隶贸易,以及利用奴隶的劳动开发美洲丰富的资源,建立和扩大殖民地,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如运往欧洲、北美、巴西、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诸岛等地的奴隶数量,在1451~1600年间为27.5万,1601~1700年间为134.1万,到1701~1810年间则狂升至605.2万,只是到了十九世纪初才逐渐呈下降趋势,但是即使这样,1811~1870年间仍达到189.8万。[1](P8)奴隶贸易为殖民者积累了资金,奴隶制种植园则为其提供了各类工业原料,这些对欧洲的工业革命起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在评论北美殖民地的奴隶制时指出:“没有奴隶制度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现代工业就不可设想。奴隶制使殖民地具有价值,殖民地产生了世界贸易,世界贸易是大工业的必备条件。”[2](P145)据统计,在17世纪末叶,英国对外贸易所得利润年平均为200万英镑,其中种植园贸易是60万英镑,种植园商品的输出占12万英镑,与印度的贸易占50万英镑,印度商品再输出占18万英镑,同欧洲、近东、非洲的贸易占60万英镑。可见,种植园与殖民地贸易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1](P68)更应指出的是,对外贸易在整个英国的经济结构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同时,英国本身生产的驱动器——原料,对外界的依赖又是非常强烈(见表1)。
表1 英国早期贸易(进口)[1](P96-97)
单位:1000磅
亚麻布 烟草 茶
棉花
钢铁
木材 ……
总计
1699~1701
903
249
8
44
182
138
……
5849
1722~1724
1036
263
116
49
212
157
……
6758
1752~1754
1185
560
334
104
293
237
……
8203
772~1774
1246
519
848
137
481
319
……
12735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先进的生产力轰开了一切尚孤立隔绝于世界市场之外的闭关自守的民族和国家的大门,把它们卷入世界贸易的旋涡。大工业提供的产品,远非工场手工业可以比拟,其物美价廉,不仅征服国内市场,而且源源不断地供应世界各地,拓展和占领世界市场。到19世纪60~70年代,终于形成近代世界市场。[3](P7)处于世界“中心”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外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联系愈益紧密。
工业革命以前,各国的手工业主要利用本国的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如英国的纺织业主要靠本国产的羊毛,法国的纺织业则加工本国的丝和麻。各国在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主要靠本国产品来解决,在国际间进行交换的,只限于少数商品,相互之间——西欧和北美之间以及欧美同其广大殖民地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强。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开拓,新工业摆脱了区域的局限,已不限于加工生产本地的原材料,而且还用来自于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满足本国的需要,而且要供世界各地消费,几乎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区别只是程度不同。经济落后的地区和民族,也不能孤立自守于世界市场之外,而成为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日益加深地卷入国际分工之中去了。但是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在部门之间的垂直分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成为“世界工厂”,而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于先进资本主义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则成为前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成为世界“农村”,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形成一种依附于先进国家的畸形的经济结构,而正是这种结构使发达国家的优势得以保持一种稳定。
德国经济学家A·G·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将世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重商主义阶段(1500~1770)、工业资本主义阶段(1770~1870)以及帝国主义阶段(1870~1930)。[4](P1)随着各个阶段的演进,宗主国都强化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也将自身的命运与被掠夺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印度对大英帝国的发展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大量消费来自英国的棉布和其他出口品以及各种无形服务,另一方面,它的多种出口贸易(制成品、原料、食品)使它轻易地进入所有大王业国的市场。在1880~1883年间,印度提供给英国几乎1100万英镑的贸易盈余来帮助结算英国在欧洲的赤字。”[4](P199)即使是刚被英帝国的大炮轰开大门的半殖民地中国,也随时可以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呼吸的存在。由于中国革命(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正像东方各国的居民在担心发生大变动的时候所做的那样,他们也会把他们的丝和茶贮存起来,非现洋不卖。因此,英国就不免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它的主要消费品之一涨价,金银外流,它的棉毛织品的最重要市场之一大大缩小”。[5](P5)
16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范围开始从国内转向国际。到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工业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的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成为这一时期先进国家向落后国家经济扩张的主要武器,前者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如英国对印度的资本输出在1901年达到4.5亿英镑,每年可得利润4000万英镑,已超过了它在工商业、航运方面的利润(2800万英镑)。[6](P93)另据《今日印度》统计,1933年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为10亿英镑,占英国海外投资的1/4。每年从印度吸取利润为1.5亿英镑,即超过同年印度预算总额。[7](P223)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扩张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使亚非拉广大地区的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摧残和破坏。传统的经济结构解体,社会制度崩溃,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正是依靠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依附性积累才发展起来,没有殖民地经济,很大程度上就没有今天繁荣的西方资本主义。
二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就现阶段而言,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概括起来说,经济全球化就是指生产要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经济联系变量连续变化而导致的一国市场同国际市场的融合并最终朝着无国界方向转变的一种过程和现实。[8](P75/233)对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最早应始于19世纪60~70年代,自此到1945年是第一阶段,二战后到现在为第二阶段。但由于直到二战后全球殖民体系才全面崩溃,所以本文所指的“全球化时代”主要限定在经济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即二战后到今天。
二战后,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的科技革命空前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也相应的呈现一系列新的特点。国际贸易发展异常迅速,规模空前扩大,不仅远远超过战前,而且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据国际经济组织统计,1950-1982年,世界贸易额从603亿美元猛增至18539亿美元,增长近30倍,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世界贸易额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到1992年已占33%。与此相伴随的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也有了长足进展,对外贸易直接投资急剧增加。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也促进了国际投资。据统计,1967~1990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由1124亿美元激增到17000亿美元,其中1985~1990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年平均增长近30%,远远超过同期世界贸易的增长。技术、劳务、信息、金融等市场——发展起来,囊括一切生产要素的世界市场已经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了。各国经济不再仅止于一般的联系和交往,而且相互交织和融合,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性经济。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整体上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首先,逐步改变了过去畸形的经济结构,工业发展比较迅速。虽然农业比重很大,但工业增长快于农业。1963~1973年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为8.1%,工业国为5.8%,1973~1980年相应为3.6%和1.6%。其次,经济自主性有所增强。发展中国家大多已能按民族意愿制定本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经济。过去那种“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传统国际分工格局已开始转变。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进口中,食品和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继续下降,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制成品的比例则在上升,如1985年OECD从低收入和中等低收入国家进口的燃料和制成品货物占其全部进口的50%和21.7%,到了1996年则相应为21.1%和57.1%。[9](p330)同时,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以及中东产油国等,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
发展中国家取得的这些成就必须肯定,但是如果我们对世界经济结构进行分析,那么就会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并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沮丧。
表2 1975年美国、日本、欧共体对工业原料的依赖(%)(进口量占消费量比重)[10](P342)
铝(矿石、金属)
钴
镍
钨
磷酸盐天然橡胶
美国 84 98
72
155
(注:为净出
100
口国资料来源:
美国《总统国际
经济报告》1977
年1月)
日本 100 98
100
100
100
100
欧共体75
98
100
100
100
100
表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占各自进出口总额的百分比)[11](p287)
1958
1965
1970
1980
1983
1986
发展中国家
进口
74.7
71.3
72.9
63.3
60.2
63.6
与发达国家
出口
72.2
71.7
33.8
70.1
64
60.2
发达国家与
进口
26.3
20.6
18.3
29.2
24.6
21.9
发展中国家
出口
28.8
21
19
23.3
22.9
21.9
资料来源:《国际贸易统计年鉴》,1970、1985年;《贸易方向统计年鉴》,1987
表4 集团内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百分比[9](p334)
1970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EU 59.5
61.0
59.3
66.0
62.4
61.5
北大西洋自由贸易区 36.0
33.6
43.9
41.4
46.2
47.5
APEC56.9
57.6
67.7
68.5
73.0
73.1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工作人员估计数
原料和燃料的进口一直是发达国家工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依赖基础(见表二),虽然这种依赖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单位产品消耗的原料和能源趋于降低,天然原料(初级产品)越来越多地被合成原料和人造材料所取代,人类对初级产品的要求相对减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存度下降。更为重要的是随着199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的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经历大范围调整之后,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崛起,对传统的工业原料的依赖性降低,如50~100磅玻璃纤维电缆传递的电话信息量同1吨铜线的功能相同,而生产100磅纤维电缆消耗的能量仅为生产1吨铜线能耗的5%,所以那些以能源出口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发展中国家将失去优势。[12]以美国为例,1950年代,传统资本要素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为80%,而科技贡献率仅为20%;1970年代,二者大约持平,而到1990年代,科技的贡献率已达到70%左右。1995年到1998年,信息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33%,而建筑业和汽车业1996年的贡献率分别只为14%和4%。整个制造业对美国经济在GDP、公司利润、就业三方面的贡献,1960年分别为27.0%、46.7%、31.1%,近几年则下降为17.0%(1997)、26.0%、15.0%(1998)。据估计,知识经济的贡献在OECD主要成员国中已占其GDP的50%以上。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还将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使其初级产品的市场知识化和现代化,从而削弱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传统工业的势头,使后者作为发达国家的梯队优势减弱。
虽然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是靠对外贸易实现的,但是从表三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没有后者对前者的地位那么重要。自196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市场扩大得更快,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占其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都下降了。地区贸易集团获得的成员国的贸易份额越来越多,而对扩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不那么热心(见表四)。在国际投资方面,工业化国家和跨国公司不再把发展中国家作为资本的主要投放地,吸引发达国家的仅仅是拉美和亚洲的少数国家而已,那些最不发达的国家,以及在战略上对发达国家而言不具备重要意义的国家处境相当艰难。
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即使存在相互依赖,也是如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所说的脆弱性相互依赖,即行为体因外部事件(甚至是在政策变化后)所强加的代价而受损失的程度不对称。基欧汉以1972年至1975年期间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情况为例进行分析。最初,美国经济对苏联购买谷物极为敏感:导致国内谷物价格猛涨。苏联对能否买到美国剩余谷物也是敏感的,因为如买不到会对其国内政治和经济造成影响。然而,美苏相互依存的脆弱性是很不对称的,美国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因为它拥有可替代卖谷物给苏联的选择的代价比苏联拥有的可替代购买美国谷物的基本选择要小(美国的选择有政府储备谷物、降低国内谷物价格和对外提供更多的粮食援助等;苏联的选择主要是宰杀牲畜和减少肉类消费)。因此,只要美国政府能始终保持对政策的控制权,那么农产品贸易就能作为美国在政治领域中与苏联讨价还价的工具。[13](p12-18)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正处于这样一种不对称的脆弱性相互依赖之中。虽然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构成发达国家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但这种影响毕竟有限,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集团内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及对集团外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这种影响还有可能下降。而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都有求于发达国家,离开发达国家的市场和援助,发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将更加艰难和曲折。
三
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开拓使传统的增长方式发生转变,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器,自然禀赋的重要性将大大下降。传统意义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发生转变,虽然仍处于一种不平衡的依赖之中,但相互依赖双方的位置已经互换。而且冷战结束之后,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地位下降。正因为如此,尽管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继续攀升(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债务从1991年的6033.21亿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20954.28亿美元),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却逐年下降,1991年到1996年,对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援助,从611.60亿美元下降到540.358亿美元。[9](P250/352)因此,发展中国家主张的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还将雄关漫漫。开展发展中国家彼此之间的互助合作当然是重要的,但近几十年的发展表明,这种合作实质上成效似乎不明显。笔者认为,在现实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国家利益是决定其对外政策的前提和依据。尽管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地位,但目前南南合作并不是坦途一片。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的国家利益,其对外策略绝非铁板一块。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竞争进一步加强,对于经济互补性较差、出口结构雷同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竞争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199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逐渐分化,整体力量呈分散的趋势,这都影响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共同斗争。而且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实施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更进一步削弱了后者作为一个整体的战斗力。
以上笔者似乎展示了一个毫无希望的未来世界,然而我们又必须认识到,要实现人类社会共同的安宁与幸福,是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稳定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只要认清形势,采取正确的发展对策和策略,也还是充满希望的。笔者认为,要从经济全球化中得到好处,不至于被继续边缘化,发展中国家起码应采取如下一些对策和措施:第一,充分认识全球化是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发展中国家不能回避,只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采取回避、自我封闭的办法,只能是越来越走向边缘化。同时,对全球化本身也应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巴西总统、经济学家卡多佐在论证“依附的发展”时认为,陷入“依附”困境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尽管会遭到一定的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发达国家的牵制,但是这种损失又同以前没有外国资本投资时的损失相比要小得多,这种受牵制的经济在总体上仍然是发展的。第二,只有积极参与全球化,才能使全球化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虽然当今世界经济体系都处于一种不合理的结构之中,游戏规则主要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反映其利益,但这些规则是不会自己改变的。在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要求发展,就必须首先参与不合理的全球体系,在参与中反映自己的声音,也只有在参与中才能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造,壮大自身的实力,并谋求建立公正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三,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改革开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参与全球化,就要不断扩大开放。要正视发展中国家目前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不断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扩大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产业升级,利用后发优势,实施追赶战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参考和借鉴。第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土地等价格低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发展有民族特色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产业,并利用土地、劳动力价格低廉等优势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制造业,扩大出口。第五,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发达国家,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已达50%以上,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所作为,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和科技水平的落后。另外,发展中国家落后的政治、经济体制,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等,都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必须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同步进行改革,保持社会稳定,使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实现协调发展。
[收稿日期]2003-11-20
标签:国家经济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法国殖民地论文; 英国殖民地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殖民地历史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学论文; 全球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