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韩毅,张仲华,宁淑珍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韩毅,张仲华,宁淑珍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任务驱动”方式是一种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中普遍采用这一教学法。本文就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什么要在职业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如何设计“任务”以及采用这一教学法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设计 工程测量

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快我黑龙江省教育进步,工程测量课程定为必修课,并采用了新教材。在新教材中,作者强调采取了“任务驱动”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其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这门学科来讲,是一种新颖的教与学的方法,那么,如何深入理解“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如何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我将根据自己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些研究,以及在实践中的一些尝试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俗的说,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每一章完成一个大任务,同一章内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子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子任务组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

例如,因测量的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误差、全站仪使用等等。对于“全站仪使用”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建筑放样等子任务;针对“建筑放样”这个子任务,又详细讲解如何操作等子任务。

二、在建筑工程测量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以“知识点”构筑的知识体系,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各门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也就是以前称之为“双基”的部分。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情况却有所不同,学习者可以从任意一点入门,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并没严格的规定性。这就使得它的知识体系较难把握。另外,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又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更新换代很快,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其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与传统学科课程相比,更少地偏重学术化的理性知识传授,淡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更多地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其课程的功能在于更多地关注学生经验性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强、发展很快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教学的第一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所以,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教学中,“任务”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上课时,总是需要分析每课的主要任务,怎样来执行任务,这实际上就是课前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主要来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要求学生在本课上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也实际上是给学生布置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知识、了解、掌握、熟练应用四个层次,“知识”是指识记名词的概念;“了解”是指初步感知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掌握”是指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应用”是指学生能够借助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操作,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里所说的“任务”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创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教育心理实验中发现:学生情绪高昂,则思路敏捷;情绪低落,则反应迟缓;在教学过程中,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对整个课堂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任务”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先进仪器具有综合处理图象、图形、视频、声音、动画、文字、文本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让学生置生于特定的艺术化的情境中,引起学生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这门课程的强烈兴趣,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 “全站仪操作”的使用时,可先给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学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增加了他们了解这些知识的强烈欲望,再进行实际学习。

2、针对性要强

在进行“任务”的设计时,要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的能力、兴趣等,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及能力的不同来设计任务,让任务从简单到复杂的执行,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考虑,“以兴趣为主线,以实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例如:讲“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不直接教授概念,而是向学生展示测绘成果,这样学生就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在讲测量放线时,根据学生认知程度安排不同的任务等等。

3、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在设计“任务”时,应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

4、要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这一步是非常关键而必要的一步,学生完成任务之后,非常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肯定。在每一节课里,都应安排5至10分钟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同学,要当场进行表扬,并通过展示和讲解优秀的作品,这样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至于每一次上课他们都想尽快尽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争取让老师把他们的作品作为成功的范例展示给其它同学学习。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宁津生等. 测绘学概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潘正风等.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3]林文介等. 测绘工程学[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4]孔祥元等. 大地测量学基础[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5]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韩毅(1982)、男、籍贯:河北省、职称 讲师;学位 学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本文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三五”科研课题,课题名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 2016-135-Y-081

论文作者:韩毅,张仲华,宁淑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  ;  ;  ;  ;  ;  ;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韩毅,张仲华,宁淑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