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考点后“文宗”的复习策略_历史政治论文

考点调整后的“文综”复习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考点论文,策略论文,调整后论文,文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治学科

文科综合《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的考试性质、考试目标和要求,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今年文综政治科考点的复习,应充分考虑考试提前、十六大召开、考点调整等多种因素,要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实效。

一、明确考试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是我们复习的方向和重点。在复习中,首先要注意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做到有针对性,不做无用功。今年的考试范围,与去年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突出的特点是,内容更加详尽、具体。其中,新增加的内容,哲学常识最多,考点由去年的24个增加到78个。删掉的内容也不少,经济常识删掉了商品经济的生产和发展、企业及其分类、世界市场价格等;哲学常识删掉了科学思维方法;政治常识删掉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政治和阶级的关系、政治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我国的宗教概况等。此外有的考点作了调整,如“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调整为“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调整为“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调整为“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政党制度的含义及其类型”调整为“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有关“规律”的内容调整到辩证法范围内,“实践”的有关内容调整到人生观范围内。

二、区别对待,不能等量齐观

对待每一个考点不能平均分配时间,要针对考点的特点、性质、作用不同,区别对待。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内容简单,只需要识记,不需要过多地理解和分析。如,经济学中的“货币的职能”只需要识记:货币有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是现实的货币,这就可以。二是内容具有综合性,需要多层次理解掌握。如,经济学中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此考点需要从农业的含义、现状、地位、作用、解决途径等角度进行综合掌握。三是内容具有辐射性,需要联系实际应用掌握。如政治学中的“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此考点可联系实际,说明十三年成就的取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需要党的正确领导,特别是要用十六大报告中的观点补充、完善此考点的内容,如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性质等。

三、提取、重组、整合考点

考点复习,不是教材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将相关知识点经过一定整合后的升华。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来区分知识点之间的异同,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1)对立比较。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财政收入与支出、国际收支顺差与逆差、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等。

(2)关系比较。如①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生产力与生产苯系、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国体与政体等;②相互制约的关系:价值与供求、积累与消费、个人活动与社会活动、和平与发展等。

(3)易混比较。如货币与纸币,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公有制、国有经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运动、变化、发展,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与组织领导等。

2.主线分析法。就是抓住某一条线,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使知识形成系统。如,抓住“人民当家作主”这条线,可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坚持党的领导,本质上就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的本质,就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再如,把握“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这一知识点,可抓住“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怎样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一主线进行分析。这一主线涉及到第三课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第七课中生产与消费、第八课中世界经济的国际化与全球化等知识。

3.结构分析法。就是用结构图将某一主体的有关知识(含义、原因、性质、内容、地位、作用、意义、启示等)归纳在一起的方法。如关于“依法纳税”这一知识,可按如下结构加以掌握:

4.图示分析法。就是以某一主体知识为载体,用简捷明快的图示符号,形象地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的方法。如关于“扩大内需”问题的图示:

5.角度分析法。就是从经济、政治、哲学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分析的方法。还是以“依法纳税”为例作一说明。经济学角度主要有:税收具有强制性;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自身素质。哲学角度主要有:意识的反作用;量变引起质变;改造主观世界。政治学角度主要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依法治国原则和对人民负责原则;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6.热点分析法。就是以某一热点为主体,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包括核心概念和重要原理,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对“加快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建设”这一热点问题的掌握,可作如下分析:

首先,从宏观上掌握,要站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重点工程建设对我国的影响。可把握这样一个线索:重点工程——扩大内需——经济增长——持续发展——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其次,从微观上分析,要注意突出当前人们急切关心的、对将来产生长远影响的问题进行分析。可选择以下角度进行分析:①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开工标志着什么?(标志着“十五”计划确定的青藏铁路、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四大工程已经全部开工)②为什么首先要从东线开工?(主要是因为长江下游水量最丰富)③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应充分考虑什么问题?(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治污问题)④调水后的水价老百姓能否承受?(按市场运行规律调节水价,符合实际,老百姓能承受)⑤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有何不同?(前者是南北物资运输交流;后者主要是调水,解决北方地区用水困难以及降低长江洪峰水险)⑥实施南水北调有何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实施南水北调有利于提高受水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遏制并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地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历史学科

2003年的考纲显示,今年的高考稳中有变。考试的性质、目标、要求、形式以及试卷的结构与去年基本吻合,没有多大的变化;绝大部分考点没有变化,对能力的要求也没有改变。只是在高考提前的情况下,删减了许多内容。那么后期如何结合新考纲进行历史复习呢?

一、继续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侧重构建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

强化基础是老生常谈,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在后一阶段的历史复习中,还要结合考纲和考试说明,抓重点,带全面,首先构建出章节的知识结构。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节,就可以按照“东汉的黑暗统治——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分为二评价三国鼎立局面”这个结构来学习,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二、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是基本的能力要求,也是高考的重要形式。具体来说应注意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联系:

1.纵横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纵横两大坐标。“纵”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民族等,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点,但都有连贯性;“横”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历史的各个侧面在同一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复习中作分析、归纳和综合时要注意纵横联系。

2.中外联系。历史教材是按中外两大部分缩写的,容易造成中外历史的割裂。复习时一定要中外结合,尤其要把中国历史放到整个世界的大背景下,将中外历史真正融合为一体。如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中国与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剧变与中国等。

3.史论联系。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复习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历史和政治的基本理论去理解和分析现象和本质、共性和个性、继承和发展、偶然和必然等历史现象,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再现历史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组合。

4.与时政热点的联系。高考渗透热点和焦点问题,这是不容置疑的。在学习中要关心国际大事和热点问题,如朝鲜问题、台湾问题、日本极右翼势力问题、国际反恐问题、民族和地区冲突问题等;要关注和我们生活相关的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改革问题、教育与科技创新问题等;还要密切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把这些知识与相关历史内容结合,多方位多层次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注意多种能力的培养

学习历史有一个记忆理解的过程,只有做到多角度地理解了知识,才会提高各种能力。在后期的历史复习中,一定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多方面地提高阅读和解析材料的能力、识别运用地图和图片的能力、史论结合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等。

四、采取以探究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问题化

学习中多总结,勤综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探究问题,深化知识。如学习“罗斯福新政”就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新政缓解危机的实质是什么?(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新政与传统政策相比有什么重大变化?3.新政与社会上流行的资本主义“衰而不亡”的观点有什么关系?(只要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资本主义就不会灭亡)4.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5.新政对工人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工人运动满足于经济斗争的成果,不去从事政治斗争)等。

五、看好自家的门,再经常串串门

历史学科与政治和地理学科本来就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实行3+X考试后,学科之间的综合就更重要了。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经常注意与地理和政治的联系。如气候的变化,环境的巨变,古猿进化为人类,文明古国大都出现在大河流域;美国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也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古代的经济中心向南转移?为什么曾以生命之水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今日却被视为中国的忧患?这些都与地理环境有关系。

历史要通古今之变,发现规律,就必须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就需要用唯物史观和辩证的方法,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后期的历史复习中,确实要经常串门,强化史地政三科的联系,实现三科的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地理学科

一、重视基础,抓主干,把握好学科内知识的综合

《考试说明》指出:“文科综合的能力测试内容并未脱离开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单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根据这种说明,在复习中必须首先把握好各单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思考、理解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可能深入。

《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和考点是复习的基石。高考内容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可能脱离中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因此,地理学科内一些核心内容的主干知识历来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归纳起来重点考查的地理学科主干知识有:①地球运动与时间计算;②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③地理位置与区域识别;④等值线图及其应用;⑤环境问题:分布、成因、危害。在综合考试中,命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十分强调知识的重组运用,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时空跨度很大。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不仅要对每个知识点真正地弄懂弄通,而且要根据其内在联系,将其系统化、网络化,有机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和运用。

综合复习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串线法,沿着某条线(如铁路线、河流、重要工程线、经纬线等),将沿线有关点(如城市、矿产等)和面(如工业区、农业区、自然带、地形区及沿线)的历史、政治事件有机串联起来;2.专题法,如地球问题、气候问题、河流问题、能源问题、农业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将散布在中学教材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理清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只有抓住主干知识,才能做到纲举目张。

二、重视热点,善于联系

关注与地理有关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知识的活学活用是近年来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要以热点为载体,并将之题型化处理,达到学用结合的目标,特别要重视能反映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的知识,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用地理的视角去分析、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要关心国内外大事,对与地理有关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如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重要国际组织的发展(如东帝汶加入联合国、欧盟扩大等)、朝鲜统一问题、我国加入WTO问题、新建的大型工程或交通线(如三峡工程的截流、渝怀铁路的兴建、澜沧江上新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湾水电站的进展等)、我国新列入联合国“人类遗产清单”的人类遗产(平遥古城、丽江古城、颐和园、天坛、武夷山、大足石刻等)、近几年纳入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天目山、茂兰、丰林)、人类改造自然的重大举措,以及地理科学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等等世界和我国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予以足够的关注,对此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

三、重视图表,善于用图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和标志性语言,因其丰富的信息量,成为综合考试中试卷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图表。综合复习时将教材、地图册、练习中出现的各种地图、图表进行分类,如示意图、区域图、坐标系统图、统计图、景观图等等,再根据不同类型地图的不同特点归纳出不同的读图方法。复习时尽可能关注教材中能图文转化的知识,用图表锻炼自己的思维过程,锻炼自己尽可能多地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并能正确地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与热点问题、热点区域相关的图表要作为复习的重点,注意关注、收集和研究各种媒体、书刊上与此相关的图表,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四、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

强调单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是强化学科壁垒。学科内综合及学科间的适当渗透是新高考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河流”专题涉及的学科内综合是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大块相关知识的综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科交叉知识主要是史地(如古今中外著名的水利工程)、政地(如人类利用河流体现的哲学原理)等。为适应高考,复习的后期阶段应注重综合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

标签:;  ;  ;  ;  ;  

调整考点后“文宗”的复习策略_历史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