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计划地积极学习、参与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运动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当然,体育教学又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与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创造性地学习,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体;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在锻炼中初步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从而带动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改善学生在烦躁的学习中产生的各种负面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因此,在体育教改逐渐深入的同时,改进和提升体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已逐渐成为我们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研究问题,为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拓宽学生的实践运用和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体育课堂;和谐;实践能力
我们知道在现实的情况中,很多教师会更多地关注文化课的有效教学,占用了大部分的体育课进行基础文化知识的恶补,而忽略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同样是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知道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基础文化课的学习当中,而事实证明学生参加的体育运动的多少决定了学生大脑思维活动的开阔力,是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文化课学习的保障。有效的体育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认知空间,缓解了学生疲惫的大脑,让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心理所承受的压力,如此,学生在懂得学会调节和运动的同时,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奋进的心理,拥有敢于挑战的阳光心态。下面就我对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能,强化学生的身心健康等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深入强化理论学习内涵,提升体育学科素养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自身强健的体魄是必不可少的,当然理论基础的内涵也同样不可或缺,课堂的驾驭能力能否驯服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体育锻炼,形成长期的锻炼意识,这都将与教师自身的体育素养是离不开的。长期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需要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意志的培养又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化的指导和强有力的理论作为支撑,这个过程将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高低,深入强化教师的理论学习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个人素养的影响和带动,将使学生能够在其自身的体育素养中受到启发和激励,那么,教师参加的学科培训与学习,如听取各种市级优质课、学科业务培训、体育技能培训等等,将成为提升体育教师个人涵养的基础条件。比如去年在石城学校,听了两位有经验教师的优质课――贾丰交老师的“椅子的魅力”和宋晓丽老师的“实心球及基本素质训练”,让我受益匪浅。
二、认真备课,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前的备课是对整节课教学效果的提前预见,对课堂教学流程以及实施策略的编排,精心的准备工作就是对课堂所要呈现效果的肯定,也是本节课要实现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备课过程将教学中的不可预见的问题进行有效规避,让备课成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机制,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中很好进行了思路的整理和改进,是对本节课效果的一个很好的预演。那么备课就是演出前的精心策划、周密编排。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应从提高备课水平和备课能力入手,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并处理突发事件,让教学过程成为检验备课水平以及目标呈现的有力见证,更为下节课的教学课程的调整提供有力的参考素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重视情感投入,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情感教育在体育新课标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调节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集中注意、兴趣、满意、积极、精神集中,或是冷淡、散漫、不满和压抑。采用威严、专断、命令、压迫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会使一堂课很沉闷,总是在教师的威严下进行学习,学生感到十分的压抑,学习效率自然不高,课堂效率也显而易见。情感是启动学生认知技能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共融。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在课堂上要多投入愉快的情感、满意的情感、爱的情感。
四、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从“教”变“导”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勤练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使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要注意引导和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欢迎学生从参评一个新动作起就七嘴八舌,广发议论。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更能提高学生鉴别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很快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不仅是帮助学生解答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
(2)教学内容的选用
不同学科都有其完成本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的专门内容。体育教学在把握体育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性这一点,必须把能全面发展学生各种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均衡的发展,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入手,考虑以下几方面:1、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能为自身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打基础。2、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3、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教材融民族体育、健身项目和娱乐活动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自锻能力的养成。因此,老师应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要不断的钻研新教材,如准备活动部分可由教师带做徒手操换为学生自己组织、或以武术操、健美操、校园集体舞、体育游戏等方式进行;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可以选进教学内容。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变老师要我上体育课为我喜欢上体育课。因此要注意选好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目标。
(3)教学过程层次要清楚,教学手段要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个和谐而不死板、热烈而不松散的教学环境。教师在动作要领及要求等的讲解上要层次分明,通俗易懂,采用不同教学手段,不同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总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刻苦钻研,不断积累,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寻找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营建一个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琼花.浅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2011(8).
[2]张海永.新课改下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理论前沿,2014(9).
论文作者:张晓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能力论文; 学科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