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深度融合的尝试论文_郑锡清

信息技术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深度融合的尝试论文_郑锡清

郑锡清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 515154

【摘要】3D制作软件(math3D)能够展示立体图形形成、变化过程,能生成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可将立体图形平面化,让立体图形3600旋转起来,自动生成实虚线。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领悟其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和图形的性质。

【关键词】立体几何;信息技术;math3D; 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1-175-01

传统立体几何教学,难以体现立体几何的空间三维效果及动态展示。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3D软件的成熟,为高中立体几何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条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教学有机融合,通过应用改善立体几何教学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几何知识具有极高教研价值。利用math3D软件制作的课件资源丰富,能三维动态旋转,并具有交互性强,可随时编辑、添加删除。有利于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突破难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一:立体几何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主要体现在:教师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 ,通过几何画板展示平面图形。PPT几乎都是顺序播放,只是文字、图形组合起来,无法随课堂教学需要切换顺序,添加删减;而几何画板主要应用于平面图形,只在圆锥曲线中应用适合,无法进行立体图形的制作,无法多角度旋转展示图形。目前的传统多媒体软件缺乏人机交互功能,只是教师的成果显示,无法让学生参与探究。

二:借助math3D融合到立体几何教学举例:

3D软件原是专业技术人员用于设计、制作、展示三维物体。随着计算机软硬件齐头发展,微软Windows10系统自带的Paint 3D ,数学专业软件math3D为立体几何提供深度融合的教学土壤。

1:在立体几何中观察动点、动线、动面问题:

例:【2018全国卷】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本题考查截面与每条棱所成的角都相等,故平面中存在平面与平面平行,其实是一个动平面,在移动与平面平行的所有平面中,借助math3D软件动态显示,根据对称性及特别位置,在阴影面变化过程中,学生容易感知面积最大时为由各棱的中点构成的截面(阴影面),但本题要证明却是大费周章。math3D软件动态变化的能够展示截面的大小,并提供变化时对应面积的结果。既提高了效率,也增强了计算结果的可信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由数量关系证明位置关系的立体几何综合问题:

例:【2015全国卷】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1)证明:平面AEC⊥平面AFC; (2)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

本题难点较多,学生面临3个突破口。1:底面只给出菱形及其一角,侧棱BE、DF只给出相对关系;2:证明面面垂直需先证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易求得EG⊥AC,但另一对线垂直无从下手;3:条件中的AE⊥EC,无法转化为目标结论所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立体图形平面化”策略,由直观图画出底面ABCD、截面AEC、截面EBDF。①底面ABCD为了对角线垂直,并设定GB=1;②在截面AEC中由条件AE⊥EC且AC、EG长求得EG⊥AC;③截面EBDF中由BE=2DF,求得各边长,由EG2+FG2=EF2,可得EG⊥FG。典型的“数量关系转化位置关系”。

笔者用math3D软件制作了该题立体图形,主截图如上。制作仅需画出底面ABCD,和2条垂直棱EB、FD,其它都是连线。图形的生成过程中可帮助学生找到本题的核心线段,即线段的长度决定位置。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数量关系转化位置关系解题策略;本软件可选择显示三视图,俯视图的对角线一目了然,左视图则可以观察出EG⊥FG。由各边的长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找到另一对线互相垂直;math3D软件还可以自由旋转,通过角度切换,当旋转到与面EBDF垂直时,明显EG⊥FG,并且条件AE⊥EC就是用于确定EG的长度,进而影响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转动,学生易于找到核心线段、观察哪个线段影响结论的变化。在第(1)问的长度、位置关系证明之后,第(2)小问则可用向量法可解之。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学生反馈通过3D展示,容易观察位置关系,理解立体图形的多维变化,面对动点、动线、动面的变化,容易掌握规律。

笔者整理制作了近5年全国试卷的立体几何所有题目的3D图形,并付之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提高。提高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

随着无线网络发展,特别是5G信号极大提高了带宽,信息技术已经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加之教室触屏式屏幕、学生手持式平板;即时通讯软件、直播平台等系统的成熟。智能、仿真式教学的硬件、软件已经具备。已为未来的教学的教学模式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能激发学生兴趣,给予深层的场景体验,更好理解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立体几何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教师,应追随科技日益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更具有中国梦力量,更具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I 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I 卷)

论文作者:郑锡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深度融合的尝试论文_郑锡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