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旅游人才强国之路(上)——中国旅游人才状况及规划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论文,之路论文,强国论文,中国旅游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上半年,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WTTC)在北京发布一份报告,预测中国将在10年内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旅游和旅行经济强国。旅游强国的核心资源是人才,据统计分析表明,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从年均增长速度方面考察,2000年至2005年,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5.83%,旅游总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11.21%,旅游总收入增长对人才总量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92,即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1.92%。然而,随着旅游内涵的提升和外延的扩大,旅游形态从游览观光向休闲度假与专项旅游发展,旅游人才需求出现多样化趋势,为此,培育旅游人才已经成为建设旅游强国的当务之急。
去年,国家旅游局根据国务院的“十一五”规划,按照“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精神,编制了《中国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旅游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确保实现《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组织有关方面力量,包括行政、企业、旅游院校和研究机构等专家学者编制了《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用以指导“十一五”期间以四大类旅游业主体人才为支撑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一、中国旅游人才状况
为了科学地规划未来,保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首先必须对我国旅游人才的状况进行分析。
(一)旅游人才总量增长较快
与全国不少行业相比,我国旅游业呈现旺盛的增长势头,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显著,旅游人才队伍不断扩大。2005年,我国旅游业直接、间接就业人员4449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5.9%。其中,旅游直接就业人员749万人,比2000年增长32.8%。在直接就业人员中旅游人才134.8万人,占18%,比2000年增长89.6%。(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整理)
(二)地区分布渐趋合理
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旅游人才和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基本吻合,一半以上的旅游人才主要集中在东部旅游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所拥有的旅游人才比重近年来有所提高,但绝对数量仍不足,需要从全局上谋求协调发展。
(三)部门分布相对集中
旅游人才部门分布主要集中在旅游饭店和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行社人才合计占全行业人才总数的近九成,是行业人才流向最集中的部门,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与其他旅游企事业单位人才仅占全行业人才总数的一成多,表明我国旅游人才主要集中在接待业中。一些新兴旅游服务业所急需的人才,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重大活动策划、旅游媒体宣传、旅游规划、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等人才都非常紧缺。
(四)专业构成多元化
根据全国抽样调查,旅游人才所学专业构成复杂,不完全是“旅游类”或“外语类”专业。旅游饭店有36%的总经理所学专业为“旅游类”或“外语类”专业,中层经理一级的旅游相关专业比例高一些。旅行社人才中旅游和外语类专业人才比重较高,超过了总量的一半。而旅游景区人才中非旅游专业的占81.7%。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中非旅游专业则高达90%。旅游规划策划人才主要是以城乡规划和经营管理为主的专业背景,占50%以上。旅游媒体宣传人才的专业领域大多集中在中文、计算机、广播、影视等方面,多为其他行业的转入者。
(五)年龄构成年轻化
随着旅游业大发展对旅游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长,现有旅游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旅游院校毕业的学生,整个旅游人才队伍非常年轻。我国旅游饭店从业人员中25岁以下的员工比例最高,达到40.8%。旅行社和旅游景区以26—35岁人员居多。旅游车船公司以36—45岁人员为主,占到43.7%。旅游行政管理部门45岁以下者接近八成。旅游网络媒体和旅游电视媒体从业者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旅游各部门的管理者多为36—45岁的中年人,平均占到43.4%。这种年龄构成差异反映出,在招聘新员工时,旅游饭店对应聘者要求年龄较轻,而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更注重应聘者的从业经验。
(六)学历层次不断提升
根据全国抽样调查,近年来旅游人才学历层次有不断提高的趋势,高级管理人才尤为明显。饭店人才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到20%,其中总经理占80.2%。旅行社人才高等教育比重较高,占到62.8%,其中总经理占83.6%。旅游景区及旅游车船公司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分别占22.4%、12.2%,其中管理人员分别为52.6%、40.1%。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接近九成。旅游媒体宣传人才的总体学历水平最高,以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
(七)专业技术职称有所提高
旅游业具有专业职称的人才占直接从业人员的24.35%,其中初级职称占13.15%,中级职称占9%,高级职称占2.2%。饭店具有专业职称的人才仅占从业人员的14.6%,其中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人才分别为9.1%、4.3%、1.2%。旅行社具有专业职称的人才比例较高,占从业人员的47.2%,其中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人才分别为23.2%、20.1%和3.9%。旅游景区具有职称的人才比例为27.1%,其中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人才分别为16.0%、8.4%、2.7%。旅游车船公司具有专业职称的人才最少,仅占8.5%,其中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人才分别为4.3%、3.2%和1.0%。
从总体上看,“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人才开发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要担当起支撑世界旅游强国的重任,还亟待解决人才开发、培养、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人才供需与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市场机制不完善、教育培训模式比较单一、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等的问题。(待续未完)
标签:旅游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