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危儿的危险因素及后续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_吴碧琴,白云英,蒲榕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分析高危儿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各类危险因素的高危儿后续体格发育和神经运动发育的干预方向。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出院的高危儿1323例,对其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足月低出生体重等。结论:建立有效的高危儿保健随访的管理系统,对高危儿人群进行系统管理及早期干预,有利于降低高危儿各类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关键词】高危儿;危险因素;后续管理

1资料与方法

该研究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高危儿1323例,为该地区高危儿管理监测干预提供相关的理论数据。其中男孩787例,女孩536例。

2结果

2.1新生儿危险因素

见表1。

由以上统计情况来看,高危儿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足月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其中以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居多,占所有高危儿89.04%以上。要使围生高危儿得到全方位的、系统、规范、高质量的管理及早期干预服务,需要实行高危孕、产、儿一体化管理,产儿科医师共同合作,在产前、产时及产后进行监护和干预,并制订详细的个体化的出院后随访计划,有效进行管理。

2.2干预措施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基础是神经系统的发育,尤其是脑的发育。根据大脑早期的特殊性。早期很难正确判断高危儿是否存在脑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因此对每例高危儿都应该进行高危儿系统管理。依据高危儿存在的危险因素的种类建立了高危儿随访管理与监测门诊,对所有高危儿实施系统监测与管理,并按照三级干预管理模式进行早期干预。具体做法如下。

2.2.1合作

儿科医师与产科医师合作共同管理高危孕产妇,做好高危新生儿分娩抢救准备,对出生后的新生儿也由儿科医师进行每日的查房,监测各项生理指标,一旦有异常变化即转至新生儿科及时治疗。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对新生儿造成的损伤。

2.2.2建立电子档案

对新生儿科所有出院的高危新生儿建立电子信息档案,通过电话随访、预约检查、健康教育课堂引起家长重视,一方面指导家长根据“家庭监测10条”在家中进行高危儿的监测观察,另一方面坚持到医院进行定期随访筛查。

2.2.3全面监测

对早产儿重点进行早期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脑发育监测及大运动、认知能力的提升,对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儿干预重点是促进精细运动和适应行为、认知能力的发育。有低血糖及窒息抢救的高危儿重点是脑发育监测及运动、语言、认知能力的提升。

2.2.4神经发育监测

对高危儿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统一用北京鲍秀兰教授编制的婴儿20项神经运动发育量表、盖泽尔发育量表、全身质量运动评估,同时根据高危因素的不同及出生后不同时期选择性进行营养监测、眼病筛查、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头颅MRI等检查以全面评估高危儿各系统的发育情况。

2.2.5随访

对脑损伤有高度敏感指标的早产儿、存在低血糖及窒息抢救、高胆红素血症病史的高危儿在出院后的第一次随访就开展家长培训课,指导家长在家中从新生儿期开始对婴儿进行相应的抚触、视听、语言、运动、感知觉训练,对在筛查中有任何异常表现的高危儿及时到儿童康复科进行医学干预,如运动疗法、各种物理治疗等,采用评估、干预、再评估、再干预,密切进行随访管理。

根据以上管理要求,对高危儿的3种状态还制订不同的保健随访内容。(1)出生时已经出现病损的高危儿例如有明确的脑损伤的高危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胆红素脑病等,需要早期医学干预,并医学随访。(2)疾病征象暂时为表现出来的高危儿:例如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窒息儿。需要对其进行医学监测,早期发现问题,早期进行医学干预。(3)存在高危因素的健康高危儿:通过医学监测没有发现病损,可以按照正常儿童保健方法实施保健。检查内容有常规的生长发育测量和评价,全身各个系统的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的检查为重点内容还必须进行科学养育、喂养、早期教育等知识的普及。

2.2.6检查时间

高危儿定期健康检查时间:0~6月婴儿每个月1次;6~12个月婴儿每两个月1次。定期对高危儿父母进行早期干预知识的指导和宣教,每月1次育婴知识讲座。

3讨论

过高的胆红素可以引起对神经系统重度的损伤成为胆红素脑病,轻度损伤也引起神经功能障碍(BIND)。在临床工作中还发现,新生儿低血糖致脑损伤的发生率相当高,约占21%~30%。其中糖尿病母亲有20%~30%会发生低血糖。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小儿的神经系统受损是毋庸置疑的,其中缺血缺氧性脑病中25%~30%可能留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远期后遗症。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各种高危因素可导致脑发育不全、脑结构异常或脑功能障碍,最终可导致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及行为异常的等病症,这也是导致婴幼儿残障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系统监测并配合科学、规范的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高危儿预后。高危儿随访涉及多学科、多层次的交叉,需要新生儿科、神经科、儿保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医务人员参与才能完成,是个复杂的工程,目前国内尚无可遵循的模式。在妇幼保健院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并对高危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认知功能发育、运动发育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可以有效降低高危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及脑损伤引起的各种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华丽.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7.

[2]艾义晓.高危新生儿出院后的随访[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7):92-93.

论文作者:吴碧琴,白云英,蒲榕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浅析高危儿的危险因素及后续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_吴碧琴,白云英,蒲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