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中新镇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长大后大多数都能成为健康人格的人。阅读能力是人的一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持之以恒地保持这种兴趣,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阅读 一种习惯 激发兴趣 持之以恒
莎士比亚说:“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在人的一生中,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长大后大多数都能成为健康人格的人。纵观我镇小学基本上都是农村小学(或者是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基本上由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组成,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受条件限制,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经观察发现:有些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在上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差,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不流利;特别是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表达和交际方面非常薄弱。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其中,阅读习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惯,它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形成这一良好的习惯,孩子将会在知识的世界里快速成长,无时无刻都会进步,博闻强识,将书籍作为自己与外界联系的窗口和老师,拓宽视野,吸取精华,在良好的精神氛围、文化氛围和情感氛围下成长,德艺双馨。
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可以说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多角度,多层次,多数成绩优异的孩子,都喜欢阅读,并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全国十佳少年为例,这些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素质、阅读兴趣等等都要优于普通学生;而作为一些事业有成的社会人士而言,阅读对其人生梦想的实现和事业的造就也具有较大的裨益,阅读让他们改变了思想,阅读让他们找到了答案,阅读让他们走出了困惑,阅读让他们学会了生存……。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可以更便捷的为人们提供阅读服务,有关阅读方面的工具、模式、产品等也层出不穷,但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已经沉迷于手机游戏或电脑,对阅读书籍自觉或不自觉会产生厌倦心理。如何引导学生对没有生动画面的书籍产生兴趣?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并让孩子把阅读转化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心理学家说过: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年龄段。如何把握好这个阶段,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值得我们老师去探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因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阅读教学的开展也要如此,应该注重兴趣培养,使小学生热爱阅读,在阅读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入情、入境、入心,所以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据相关统计显示,小学四五年级教材可提供的阅读量仅为2—3万字,而正常情况下,这一年龄段的儿童阅读量需要达到80—100万字,差距甚大,因此,要用增加课外阅读量的模式来进行弥补。如何让孩子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并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呢?我觉得,教师关键要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开始的时候不要操之过急给他们下达阅读的任务,而是根据孩子的学段特点引导他们去读能引起兴趣的书籍,如:低年级可阅读图文并茂的儿童绘本、连环画、漫画等儿童读物;中年段的学生可引导他们阅读短小的童话故事、诗歌、经典美文等;高年段的学生可引导他们阅读中长篇小说、中外名著、历史读物等。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书籍有一定的兴趣之后,他会对书籍形成一种特殊的情感,并具有一种潜在意识,能够主动来到一些阅览室或者存放书籍的地方,进行文章取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立和谐的阅读氛围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氛围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情感和兴趣等等方面,尤其是学校阅读氛围的营造,要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一种无形的语言来传递一种有效的信息,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使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因此,学校、教师要善于创设阅读氛围,创建大堂阅读吧、走廊阅读角、班级图书角等阅读场所,让孩子们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触及到书籍,都能置身于书的海洋,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拿起自己喜欢的书籍翻上几页,久而久之,习惯就能形成。此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阅读量。纵观我镇一些小学,图实施如同虚设,图书室藏书量每年都没有增多,所藏书目很大一部分是不适合或者是学生毫无阅读兴趣的书籍,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也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尽管我镇提出要打造“书香校园”的要求已经多年了,但是学校的阅读活动效果也是不尽人意。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必须重视图书室的管理工作,要有计划添置各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籍,首先在学生中调查他们喜欢阅读哪些书籍,再根据学生需求逐年增加购买课外阅读书籍,定期开放图书室,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打下基础。
2、师生共读,提高阅读效果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品格。要培养学生喜爱阅读,教师必须是一个爱阅读的人。所以,教师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在和学生共处的时候,要陪伴学生,和学生一起阅读,和他们一起品味文中的经典语句,和他们一起探讨文中的有趣的事情或不懂的问题,和他们一起感受文中主人翁的喜怒哀乐……教师有意识地营造师生共读的和谐氛围,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喜悦和美好,这种美好的氛围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
三、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坚持,经过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需要接力,每一个学段的教师都要传承,坚持是最重要的。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坚持才能成功,阅读也一样,一天坚持读一个小时书籍,一年读365小时,十年下来,阅读就很自然成为一种习惯了。法国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刺猬的优雅》,注重角色的刻画,在语言表达方面发乎于心,描述自然而富有情感,真实而贴近生活,他写到了一个又老又丑的看门人,她的名字叫勒妮,她对自己进行了这样的介绍: “我待人很冷漠,大家不喜欢我,可是能接受我,因为我完全符合一个看门人的角色。丑陋、年迈、尖酸刻薄,每天无休止地看着电视……”这体现了一种本性描写,并不存在任何夸张和虚构,无论别人怎么看待她,她都不会感到一种苦闷,因为它拥有自己的世界,那就是一整间藏书室,在那里她可以找到自我、做到自我、活出自我,书籍让她忘却了现实生活的烦恼,让她重获新生,在那里并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异,也没有卑微和尊贵,更没有美丽和丑陋,只要你敞开心扉,走入阅读的世界里,书都会接纳你,并给予你知识和力量,让你从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所以勒妮可以自豪的说“论智慧,我是一个百战不败的女神”,这就是因为,她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四、学会分享阅读成果
要学会分享,因为分享可以带给你收获,无论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你都会从中得到一种启示和进步。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小学阶段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正所谓,态度决定高度,要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高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爱阅读,会分享阅读成果,把书中的精神和灵魂感染到周围的同学或朋友。学校或教师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会,如:(1)情景交融,心领神会,可以适当对我国古典诗词进行诵读,传承古文化,感受诗人的情怀,理解其思想,提升自己的高度。具体可以通过阅读比赛的模式、晨读的模式或者是班会活动,使学生品味古典诗词的语言特色、格律特点、情感流露和思想表达。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改变阅读模式,创造阅读环境。比如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音频、视频等来渲染气氛,使阅读过程能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来理解文章,活跃课堂氛围,激发阅读兴趣,还可以“学生讲故事”的模式开展阅读活动,这时,不仅体现的是阅读,还有阅读之后的理解和表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3)开展征文活动。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畅谈或记录读书的愉悦与收获,推荐自己读到的好书,介绍积累的读书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分享活动,掀起“全民阅读”的热潮,让孩子在读书中培养品格,养成习惯,让好习惯成就一生。
参考文献:
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尹建莉 作家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邱丽婷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习惯论文; 学生论文; 书籍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的人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