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产性粉尘,无处不在,既污染环境又严重危害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是企业员工必须随时防备的可怕“杀手”。人体吸入生产性粉尘后,可刺激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严重的可发展成为尘肺病,而尘肺病等慢性职业病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伤残率高,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鉴于生产性粉尘危害的普遍性,尘肺危害的严重性,控制粉尘危害和预防尘肺已成为劳动卫生的一项极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生产性;粉尘危害;防护
1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粉状物料在生产、粉碎、成型、运输、包装过程中所形成的颗粒。如矿石的破碎、筛选、运输;用压砖机对模具中的粉状物料进行冲压成型;用粉碎机粉碎饲料以及粮食、谷类加工等。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宁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如木材、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
此外,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浆、搬运等操作过程中,已经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又浮游于空气中也是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之一。
2粉尘的性质
2.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含量越高,危害越大。游离二氧化硅是引起硅肺病的主要因素。
2.2粉尘的粒度。是指粉尘颗粒大小的尺度。一般来说,尘粒越小,对人的危害越大。
2.3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粉尘组织中,小于5μm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越大,对人的危害越大。
2.4粉尘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数量。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
2.5粉尘的吸附性。粉尘的吸附能力与粉尘颗粒的表面积有密切关系,分散度越大,表面积也越大,其吸附能力也增强。主要指标有吸湿性、吸毒性。
2.6粉尘的荷电性。粉尘粒子可以带有电荷,其来源是煤岩在粉碎中因摩擦而带电,或与空气中的离子碰撞而带电,尘粒的电荷量取决于尘粒的大小并与温度和湿度有关,温度升高时荷电量增多,湿度增高时荷电量降低。
2.7煤尘的燃烧和爆炸性。煤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在外界明火的引燃下能发生燃烧和爆炸。
3粉尘危害
粉尘危害是多方面的。粉尘对人体健康、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经济效益、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3.1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性粉尘进入人体后,根据其性质、沉积的部位和数量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病变。尘肺病是生产件粉尘引起的最重要的危害。一般来说,接触什么粉尘致病,诊断后就称什么尘肺。一般认为,尘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接触尘肺作业的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二氧化硅的类型、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个体条件等有关。有的劳动者接触粉尘5~10 年才发病,有的可长达 15~20 年。接触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也有 1~2 年发病的,有的甚至不到半年。
3.2对生产的危害
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落到精密仪器、仪表上,可使这些设备的精确度下降;落到机器设备的传动部位 r 会使磨损加剧,缩短使用寿命。粉尘还可以使某些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电子产品,如油漆、胶片、微型轴承、集成电路、电容器、电视机、照相机等产品质量下降,轻者返工,重者须降级处理,甚至报废。此外,粉尘弥漫在工作场所中,使作业者的视线受影响,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对环境的危害
漂浮于空气中的粉尘可使其他有害物质附着其上面,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生物体吸入可引起各种疾病,文物、古迹、建筑物表面会被腐蚀、污染。另外,大量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可降低大气的能见度,促使烟雾形成,使太阳的热辐射受到影响。据统计,每燃烧 1t 煤,约有 3~3lks 的粉尘排入大气,我国工业和生活锅炉每年排入大气的烟尘有 1.4M107t,如果不对这些含有大量粉尘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必然会对大气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
综上所述,生产性粉尘给国家、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威胁着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生产性粉尘进行防护和治理。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对广大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的需要。
4工业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治理
4.1消除或减弱粉尘发生源
在确定工艺和选用物料方面尽量选用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工艺方案,选用无危害或少危害的物料,是消除或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即通过工艺和物料选用消除粉尘发生源。尽可能采用不含游离二氧化硅或含游离二氧化硅低的材料代替。含游离二氧化硅高的材料;采用不产生呼吸性粉尘或少产生呼吸性粉尘(5μm 以下的粉尘)的工艺措施等。在制定工艺方面,尽量采取能减少粉尘的生产工艺。尽可能采用湿法作业法,例如用树脂砂替代铸造型砂,用湿法生产工艺代替干法生产工艺(如水磨代替干磨、水力清理和电液压清理代替机械清理、使用水雾电弧焊刨等)。
4.2限制、抑制粉尘和粉尘扩散
采取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设备加工,防止粉尘外逸。或在不妨碍操作条件下,也可采取半封闭、屏蔽、隔离设施,防止粉尘外逸或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减少扩散:降低物料落差,减少扬尘;对亲水性、弱粘性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取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减少物料在装卸、运输、碾碎、筛分、混合和清理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4.3限制二次扬尘
为消除二次尘源、防止二次扬尘污染,应在设计中合理布置和尽量减少积尘平面,地面、墙壁应平整光滑,墙角应呈圆角形,便于清扫。应使用负压清扫装置来清除逸散沉积在地面、墙壁和设备上的粉尘。对有炭黑等污染大的粉尘及大量散发沉积粉尘的工作场所,则应采用防水地面,墙壁、顶棚、构件也可用水冲洗的结构,用水冲洗的方法清理积尘。严禁用吹扫方式清扫积尘。
4.4通风排尘
通风换气是把清洁新鲜空气不断地送入工作场所,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使作业场所的有害粉尘稀释到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以下。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工艺特点和除尘的需要,利用风压、热压差,合理组织气流(如进风口、天窗、挡风板的设置等),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善作业环境。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全面或局部机械通风。全面机械通风就是对整个厂房进行通风换气,把清洁的新鲜空气不断地送入车间,将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
局部机械通风一般应使清洁新鲜的空气先经过工作地带,再流向有害物质产生的部位,最后通过排风口排出。含有害物质的气流不应经过作业人员的呼吸带。
机械通风所选风机的设计和吸尘罩、风管、除尘器的选用,应科学、经济、合理和能达到使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结语
粉尘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关系到职工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问题。政府的监管部门和企业应该更加重视生产性粉尘的治理防护工作。减少粉尘对职工的危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双妹.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24.
[2]沈丽莲.高压静电场对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影响分析[J].电站辅机,2013(3):102.
[3]杜晖,汪军,徐开义.静电旋风除尘器性能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3):84.
论文作者:田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粉尘论文; 作业论文; 物料论文; 浓度论文; 尘肺论文; 越大论文; 空气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