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网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电力系统的构建工作也进展得更为顺利。现代电网的显著特点是其覆盖范围被扩展,基本可以实现全国覆盖的基本需求。在电网系统之中的关键构件之中,输配电两种电力线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技术人员在保证输配电线路建设完善的同时,还需要在其中进行电力作业。除了正常的电力运行作业之外,电力工作者需要对线路进行改进与维护,这两方面工作具有危险性,技术人员需要在带电的工作环境之下开展工作,本文对现有的带电技术作业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
输配电网是连接电厂和用户的桥梁,电厂发出的电输送到用户,在线路上有电能的损失和电压降,电能损耗越大,用户获得的电能越少,电能输送效率越低。为了减少线路电能的损耗,提高输送效率,需要采用高压输送。高压线路是国家电网的网架的骨干部分,一旦电网运行,就很难对高压线路进行停电检修工作,而是采用带电作业。因此,需加强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研究。
1带电作业要点分析
由于带电作业是带电情况下或暂停电情况下对线路,设备的检测和检修,直接或间接跟高压接触,风险很大,因此要严格遵守安全制度,严格执行带电作业的技术措施。(1)由于风险大,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必须要制度相关的安全规定和严格执行技术措施,不仅要求作业人员持有上岗证,有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监护,而且要考虑作业时的环境和天气条件及定期检查全套工具。(2)异相带电导线,由于磁力作用可能会吸引在一起引起线路短路,特别是带电修补导线中,由于作业空间狭小更会引起相间短路,所以要对异相带电导线进行绝缘遮蔽。(3)对110kV及以上配电线路作业时,因为单相接地便发生跳闸,所以要注意对接地部位的绝缘化处理,以防误碰。(4)确保停用重合闸。线路停电后重新开启闸刀,由于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瞬间线路的电压将是正常运行电压的数倍,极有可能伤害到作业人员。所以在带电作业时必须要让重合闸退出。人接触高压越危险,所以要确定合理的操作步骤,最大限度减少人接触高压的概率。
2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
2.1带电作业保护间隙技术
保护间隙是当前的重要带电技术之一,在对这种技术进行应用的时候,技术人员需要确保释放电压的稳定性,避免在此系统之中的电压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导线布置情况、极限效应等。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检修需要对保护间隙进行调节。技术相关部门对带电作业的研发力度也在加大,从之前的无保护设备带电作业,开发出了可以大大增加带电作业安全性的设备,也即带电作业保护间隙。在带电作业的工作点加装了保护间隙后,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就大大的提高了,特别是对于紧凑型线路、升压改造线路和小塔窗线路的维修与维护,引起相间及相对地的距离较小,按常规作业方式无法满足标准和规程中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当系统过电压超过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时,很有可能发生工作人员触电的危险,而加装了保护间隙后,设定保护间隙的放电电压低于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
2.2无人机技术
高压线路快速检修技术中,除了传统的检修技术外,新型技术已经逐步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无人机技术。以高压线路运维工作为例,应用无人机,发挥其反应速度快和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对高压线路全程,进行廊道录像和细节拍摄。同时在地面开展人工巡视,配合无人机巡视检查,进行关键地段监测,包括山区和无人区等,开展塔基浸水和塔基基础滑坡等的安全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隐蔽缺陷。总体来说,应用无人机技术,开展高压线路快速检修作业,能够解决关键地段人工巡视难度大和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工作效率较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高压线路缺陷,采取直升机搭载人员的方式,进行带电处理,工作效率较高,并且工作成本较低。无人机的应用,配合人工巡视,采取立体化和交互化作业方式,实现了输电线路运检信息化和立体化。
2.3智能带电作业机器人技术
110kV智能变电站检修机器人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底部移动平台、绝缘升降平台以及上部作业平台。检修过程中,底部移动平台自动导航至指定位置,绝缘升降平台将上部作业平台提升至作业高度。上部作业平台利用视觉定位系统获得操作目标的位置,通过机械臂RI与金具保持接触,从而实现等电位。机器人滑台及固定在其上的机械臂RⅡ组成七自由度机器人,沿控制系统综合考虑绝缘安全性为其规划的路径运动完成操作。检修机器人通过等电位的方式实现带电操作,最重要的是保证检修机器人与带电体之间良好的接触以及在运动过程中机器人的绝缘安全性。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绝缘材质的绝缘升降平台保证相地之间的绝缘安全性。等电位检修过程仅七自由度机器人运动,相间绝缘间隙因其运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对七自由度机器人进行路径规划,保证安全的执行操作任务。
2.4配电带电作业技术
开展配电带电作业时,需要做好以下技术要点的把控:①设置专门的监护人员,以便于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保证维修工作的安全。除此之外,还能够及时提醒监护人员,避免误操作,引发安全事故。②做好安全防护。使用带有绝缘柄的工具,佩戴作业手套,穿上绝缘鞋。在工作时,要站在绝缘物上,设置人员扶着,避免发生坠落事件。③在进行配电柜带电装置检修时,要保证电压互感器、电力互感器的二次绕组为可靠接地。④检修相线和零线距离较近的接线桩头,包括电源开关和继电器等,需要停电检修,避免发生短路事故。
2.5防止电流流经人体
虽说带电作业相较传统的检修方式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种检修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最好是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鱿鱼丝现在的检修工具在绝缘、防潮,防老化等方面仍有缺陷,所以,一旦检修工具由以上问题,就会对检修人员造成生命伤害。因此,工作人员在带电作业中,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例如绝缘串子由于电阻高,电容量小,即使漏电也只是微安级,但是说如果在受潮的情况下,或者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条件下,漏电电量就会达到毫安级。可见,为了防止电流流经人体,在带电作业中,必须注意天气变化,防止周围空气或绝缘工具被击穿,造成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结束语
国家电网建设工作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其他电力工作,在在当前的电力输送系统之中,管理输配电线路对于输送与分配电能具有关键性影响。而带电工作又是输配电线路工作环境下不可或缺的一种工作,尤其是在开展线路养护与维修工作的时候,在一些情况之下,技术人员还需要对原有的电力输送以及分配电路进行改进。如果带电技术缺乏科学性,带电作业人员很容易出现触电等电力安全事故,因此对于带电作业的相关技术的调研活动还需要持续开展,以此来给作业人员提供更为可靠的带电作业技术。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加强,带电作业技术将不断推陈出新,带电作业方式还将得到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凡.简析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7(14):192.
[2]杨秀峰.对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电子制作,2016(18):30.
[3]王东阳.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发展[J].通讯世界,2016(12):134-135.
[4]张强.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科技视界,2016(09):258.
[5]刘倬.关于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6):100.
论文作者:张泽鹏,张来忠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作业论文; 线路论文; 技术论文; 间隙论文; 工作论文; 输配电论文; 高压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