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最优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条件及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优论文,条件论文,政策论文,论我国论文,经济发展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最优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的条件
经济发展战略对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和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经济体制既定的前提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的多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及技术水平状况等三个要素,要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合理地配置并充分利用诸生产要素,使之具有配置效率,既有微观效率又有宏观效率,否则,某种要素的长期短缺或闲置、浪费都会制约经济增长。因此,最优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最充分利用。
研究表明,不同的资源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要保持相同的经济增长率,资本的不足可以用一定技术水平下的劳动力增加来弥补和替代,也可以用节约资本的技术来替代。最优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的第二个条件就是资源或要素的最佳替代。从而决定了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考虑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实现优劣互补。
一国的经济增长不是短期的增长而是持续、稳定、长期的增长,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十分注意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不能以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求得一时的经济增长。因此,最优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的第三个条件就是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依据上述三个条件,根据我国资源秉赋、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状况,我们应该以高效率劳动型的、注重效益的新经济发展战略代替不计成本和投入的片面追求速度的传统发展战略。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再次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质上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就是要把高能耗、高资本投入、高浪费、低效率劳动、低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高效率劳动、高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因素
20年的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经济发展并未得到最优状态,最优发展战略的实施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主要有:
1、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资源配置低效率的状况仍十分明显,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内部,技术设备落后,劳动力严重过剩,资金周转缓慢;同一产业内部及三次产业之间结构不合理,地区结构趋同化趋势愈演愈烈;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十分严重,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尚未形成等。
2、从我国现实的资源禀赋来看,重要自然资源如土地面积、淡水、森林、草地、稀有矿产等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本供给显得尤为短缺,据测算,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生产总值要保持9%的年增长率,到2000年,资本缺口约为1万多亿元,靠吸引外资也难以弥补这一巨大缺口。从科技水平来看,每年有几十万项科研成果问世,不少成果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成果转化率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基本上处于无限供给状态。显然,面对这一客观的资源及技术条件,我国应该选择节约自然资源和资本,充分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实用型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发展战略,也就是以技术和劳动力替代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发展战略,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走上了一条与此相悖的道路,依靠资本和资源的高投入来维持经济增长的误区。
3、发达国家曾有过对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惨痛损失,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吸取教训,然而,我们却走上了相同的道路,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个体、私营、乡镇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不少企业是以过分开采自然资源、滥采乱伐、采富弃贫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愈益突出,形成了恶性循环,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环境的破坏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三、实施高效率劳动型经济发展战略对我国的特殊意义
提高劳动效率,实施高效率劳动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于象我国这样的资源和资金都相对短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特殊意义。
1、实拖高效率劳动型经济发展战略是在我国现实资源约束条件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可以克服资源和资本相对短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劳动力资源和其它资源的最大区别就是劳动能力不能储存,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消失,因此,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劳动力这一严重过剩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把包袱变成经济发展的动力。
2、实施高效率劳动型经济发展战略可以促进我国策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趋向合理,我国的第三产业无论从产值和就业人数比例、还是技术状况来看,不仅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而且也落后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多的特点,但在我国都是容纳劳动力最少的产业,截止1996年底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4.1%。第三产业是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发展不是盲目无序的,而有内在的发展规律。一方面,它依赖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只有农业生产力有了提高,产品有了剩余,劳动力才能从第一产业中分离出去从事第二产业。待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之后,才能进一步转移到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劳动的低效率以及由此诱致的资本运营低效率导致的第一、二产业不发达,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有赖于劳动的紧张度和社会分工的深化,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紧张的劳动有利于分工的深化,特别是有助于家务劳动的社会化,紧张的劳动之后,人们会追求更多的闲暇时间得到更充分的休息,更多的家务劳动会走向社会化由专门人员来承担,而且,紧张劳动要比同样劳动时间内松驰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从而也有获得比较高的收入,为劳动者追求更多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与此相适应的旅游业、娱乐业、通讯业等第三产业会得到更快地发展。目前我国劳动力,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劳动力实际劳动时间少,闲暇时间多,收入低,家务劳动的自给率高、社会化、商品化程度低,导致第三产业的发展乏力。
3、实施高效率劳动型发展战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在各产业相互协调、技术不断升级的基础上,就要求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及其它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的作用。在上述诸要素中,劳动力是具有活力,最积极的因素,其它诸要素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劳动力,都需要具备一定体力和智力去操作和利用,其利用效率和在经济中功能发挥的程度都取决于劳动效率的高低。劳动效率是决定其它生产要素效率高低的关键。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诸要素中,相比较而言,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最小,其它要素都有较大的制约,因此,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紧紧抓住提高劳动效率这一关键环节。
4、实施高效率劳动型经济战略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从表象上看,是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持续的上升,其实质是纸币的超量发行,纸币超量发行背后隐藏着的一个深层原因就是低效率劳动,因为低效率劳动的存在必然会减少产品的供给量,也必然会降低资本和机器设备的营运效率和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劳动效率,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本和机器设备的营运效率以及土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产品的供给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货币需求量,从而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四、实施高效率劳动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选择
第一、解决企业冗员。企业冗员是我国劳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它是旧体制累集的产物,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冗员问题必须进行制度创新。1、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使企业把追求利润和规模扩张作为主要目标,使之具有分离企业冗民的内部动力。2、重点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使市场主体在平等的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增加企业分离冗员的外部压力。3、完善失业保障制度,使失业人员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为冗员的分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要加强政府的客观调控职能,制定全国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使三次产业之间及其内部保持适当的比例,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要在服从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鼓励不同地区相同或相近的产业,进行兼并、收购活动和进行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一方面可以逐步消除地区结构同构化,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消除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总之,要使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具有配置或经济效率。
第三、进一步完善劳动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同所有制、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适度、合理、有序流动,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契约建立起规范的双向选择关系,在企业内部要加强管理和对劳动贡献的检测。细化检测指标,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使职工收入和劳动贡献、产品质量、企业效益挂钩,实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积极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及其水平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先进技术,它反映各个技术学科领域最先进,最现代化的技术。这类技术开发时间长,难度大,投资大,风险大,收益高,为了赶超国际技术新潮流,国家必须集中一部分资金,研制、开发和推广高、精、尖的新技术,但不能要求一切领域齐头并进。另一类是运用型技术,从技术水平来看,它不属于现代化的高科技,但对于解决工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来说,既廉价又有效,大力发展适用型技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因为运用技术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可以缓解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我国劳动力的文化技术素质普遍较低,科研条件相对薄弱,适合于开发适用型技术;资本短缺的矛盾需要延续较长一段时间,这是由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决定的,开发利用适用型技术耗费资金较少;我国的消费需求呈多元化趋势,总体层次较低,适用技术有广阔的市场,因此,大力开发适用型技术是近、中期比较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