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 对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者的血浆和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6周。采集两组患者(志愿者)的血浆和尿液样本,对其血浆和尿液中的神经递质代谢轮廓和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的血浆和尿液中的神经递质代谢存在差异。通过利培酮的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浆和尿液中的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的情况有所好转。对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存在异常。结论 利培酮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其未能对精神病患者的代谢性障碍进行扭转,可能会造成精神病患者机体状态的恶化。
作为一种慢性、持续性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多发于16-40岁的青壮年群体,属于功能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在临床中,利培酮被广泛的应用于非典型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但是有研究表明,利培酮并不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失调状况,甚至可能对这些代谢性障碍进行加剧,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有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6.2±9.3)岁,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对照组共有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5.2±8.3)岁,均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2方法
在治疗前、治疗第3周和治疗第6周,分别对两组患者(志愿者)的血浆和尿液进行采集,并放置于-80℃环境内保存。
1.2.1使用LC-MS/MS法对观察组患者血浆中的神经递质以及代谢产物、药物进行测定
检测血浆中氨基酸类、单胺类神经递质以及代谢产物:将0.3mL血浆解冻后加入内标工作液沉淀蛋白0.9mL,进行5分钟剧烈漩涡震荡,离心后选取1.0mL上清液,并进行真空挥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入MNa2CO3-NaHCO3缓冲液100μL和丹磺酰氯乙腈溶液100μL,进行混匀,冷却后再加入15%FA溶液5μL[1]。
测定血浆中的9-径基利培酮和利培酮:选取含有2.81μg/mL的乙腈沉淀剂共900μL,加入血浆300μL,进行5分钟涡旋震荡,并进行5分钟的离心,选取上清液1mL,挥干后进行流动相定容。
1.2.2对观察组患者尿液中的神经递质以及代谢产物、药物进行测定
解冻100μL尿液,加入1.5mLEP管,将30μLmidazolam、5-HICA、DHBA、L-Asp-13C4加入1.5mLEP管,以衍生条件进行处理。在EP管中加入MNa2CO3-NaHCO3缓冲液100μL和丹磺酰氯乙腈溶液100μL,进行混匀,冷却后再加入15%FA溶液5μL。
1.2.3观察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值与神经递质,以及神经递质与血浆中药物的相关性
对观察组患者服药前、服药3周、服药6周后的血浆中的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9-OH-RIP、RIP浓度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志愿者进行对比。
1.2.4观察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值与神经递质,以及神经递质与尿液中药物的相关性
对观察组患者服药前、服药3周、服药6周后的尿液中的神经递质系统代谢活性、代谢率和神经递质,以及9-OH-RIP及RIP的含量进行测定。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 Excel 2003 进行数据的双录入,核查并纠错。数据分析采用 SPSS 21. 0 统计软件,满足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两组间的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不满足参数检验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2.结果
2.1血浆中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基质效应及药物含量
GABA:-13.2±3.2%;Glu:-13.8±3.3%;5-HIAA:15.9±4.5%;5-HT:14.1±4.4%;MHPG:13.2±7.1%;VMA:12.1±3.7%;NE:-10.6±2.5%;HVA:15.7±3.4%;DOPAC:-6.6±3.4%;DA:-14.6±6.4%。
观察组患者血浆中9-径基利培酮含量为0.5-150ng/mL,利培酮的含量为0.5-150ng/mL。
2.2尿液中神经递质以及代谢产物、药物含量
通道无明显离子增强或抑制:DA、DHBA、NE;通道向下漂移:5-HT、DOPAC、HVA、5-HICA、5-HIAA、MHPG、VMA、GABA;通道向上漂移:咪达挫仑、RIP、9-OH-RIP。
2.3观察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值与神经递质,以及神经递质与血浆中药物的相关性
随着治疗的深入,观察组患者血浆中的HVA浓度无明显变化,DATR1、DOPAC、DA TR2浓度显著增高,DA浓度显著降低,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ANSS阴性量表评分与5-HT TR具有较强相关性。
2.4观察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值与神经递质,以及神经递质与尿液中药物的相关性
在服药6周后,观察组患者尿液中发生显著性改变的生化指标占大多数,仅NE/5-HT BMA2、DA/NE BMA 1、GABA/GIu、NE TR 1无显著改变。临床PANSS量表评分与患者服药前、服药3周后和服药6周后的尿液中的所有生化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临床症状与生化指标、利培酮剂量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服药3周后与服药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DA TR与尿液中的RIP浓度呈现显著相关性。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出现行为、情绪、思维和知觉方面的障碍,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经常使用到利培酮,利培酮是一种疗效较好的临床药物,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症状、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然而,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暴露出来,部分患者服用后产生呕吐、肌强直、静坐不能、震颤、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而且以服药6周内最为显著[3-4]。本研究通过对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和尿液的代谢组学进行研究发现,在服药之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和尿液中的神经递质代谢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而服用利培酮之后,观察组患者血浆和尿液中的神经递质代谢状况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所减小,代谢轮廓呈现出恢复迹象。这也充分说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确实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在服药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能力总代谢、脂质代谢、糖代谢、氨基酸代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这种代谢性障碍并未随着服药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随着服药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使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确实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会影响患者整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邹凯,刘晓伟,袁菁,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489-490.
[2]程道猛,刘靖雯,黄鹏,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4):1825-1826.
[3]王伯军,张华,刘严.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450-1452.
[4]程敏峰,温盛霖,钟智勇,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和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606-1608.
论文作者:张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患者论文; 血浆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尿液论文; 神经论文; 相关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