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思考
李 旸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摘 要: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媒体环境的建设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尤其是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普及之后,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大学生群体正处于芳华正茂、朝气蓬勃的黄金时期,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事物,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高校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本文首先简要概述新媒体的相关概念,其次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最后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思考
现如今,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新媒体飞速发展,它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途径,与此同时对广大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将围绕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双重影响,分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探究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金湖县在基本农田以及耕地的保护方面,需要在确保现有基本农田在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的基础上,质量有所提高。建设用地上,金湖县要统筹安排发展用地,实现集聚、集约发展。同时,加强对农业污染的控制,大力发展高效以及生态农业,发展高效规模养殖、无公害立体养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生态养殖技术,提倡有机肥和无机肥平衡使用技术,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并积极推动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探索适宜的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模式,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4]。
μ(s,o)或μs(o)表示系统在状态s时产生观测o的概率,相同的观测可能由几个不同的系统状态产生,因此,在已知目前观测的情况下系统的状态是不确定的.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机遇
第一,大学生的心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完善,而新媒体的应用可以使这一进程加速。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还是模糊的,他们对未来是迷茫的,自己没有完整的计划,喜欢采纳别人的观点和方案。容易人云亦云。新媒体让信息的流动更迅速,不再是传统的报纸新闻模式,而是人与人之间射线状辐射信息,扩散的范围更大。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在课堂上,教学的资源选择性增大,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充实。第二,新媒体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顺利,创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大学生的心理自尊心较强,而且错误的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意识到自己需要心理老师帮助,也会因为怕被人议论而拒绝开导,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往往难以有效开展。新媒体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网站,教师公布自己的工作聊天账号,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大学生的隐私,网上诉说也会让大学生更有倾诉的欲望,这些途径都有利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
第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的信息太多太杂。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是正确的,过量信息的输入,让大学生眼花缭乱,大量的学习内容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的消化这些内容。大量心理健康信息的学习会让大学生学习出现障碍,分不清哪种观点才是正确的,无法从错误的例子中可以提取到有效信息,难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处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物质和利益更加重视。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对大学生的三观有很大的冲击,很多人通过新媒体宣传自己千奇百怪人生观,有些不健康的观念会腐蚀大学生的思想,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难以控制,西方和其他国家的好的坏的思想都会被传播,大学生很容易被影响,形成不健康的价值取向。第三,新媒体环境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网络聊天取代了面对面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变成了一根网线,情感联系变得脆弱了。语言表情的交流减少了,大学生更喜欢用文字交流,这样的交流方式让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对社交产生恐惧,网上网下性格差异巨大。新媒体环境也对大学生感情观念产生影响,现实世界的交流障碍让大学生过度依赖虚拟网络,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问题研究
(一)对于就业感到恐惧无措
大学生经过大学期间的知识储备,会在毕业后踏入社会,找寻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当前就业压力巨大,尤其每年的毕业季大量的毕业生流入人才市场,某一个岗位可能会有数百个人去竞争,在工作经验、年龄、实践能力、特长等多方面都会受到应聘公司的层层筛选,最终脱颖而出才有可能入职。新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方便的网上搜索招聘信息并在网络上完成简历投递等就业环节,但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一些招聘网站中所提供的就业信息杂乱,让大学生无从分辨真实虚假信息,网络虚拟就业招聘与就业陷阱增多,有些吸引人的高待遇的岗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都需要学生警惕诱惑,有一定警觉性,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搜寻相符条件的企业投递简历;此外,媒体过多的消极信息和宣传鼓动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大等等都使得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呈现出消极影响。大学生们刚入大学身体和心理上都是较为放松的状态,而临近毕业时会对未来的就业产生恐惧与担忧,因而也需要教师多留意,在就业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二)手机依赖带来的心理问题
引入喷灌技术解决“靠天吃饭”。保加利亚公司基地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左右,但分布不均匀。尤其是保加利亚公司基地地处保加利亚南部地区,每年11月至转年5月降水较多,在农作物生长旺季的6-9月,降水量反而较少,当地农场主几乎都是靠天吃饭。为降低自然因素对农作物影响,保加利亚公司与当地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引入喷灌设施,对农作物进行喷灌。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靠天吃饭”问题,为农产品种植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人际交往中障碍
该技术使用的设备是索诺声便携式彩超M-Turbo,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操作者必须是接受过急诊超声规范培训的急诊科医师,还要具备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
智能手机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各种APP虽然方便了学生的生活,但是手机的使用也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手机依赖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长时间的影响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也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通过教育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措施
(一)正确引导学生提高信息辨别能力
大学生思想较为单纯,每天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教师,很容易轻信别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所获得的海量的信息,有真实的,也有虚构的,一些正能量的信息能鼓励学生勇敢向上,而一些负面、低俗的信息,容易让学生迷失自我,难以自拔。作为高校教师,平时注意课上课外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正确辨别积极内容和消极内容,尤其是个人的隐私信息不可轻易透露出去,以免留下不安全隐患,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对学生定时进行心理辅导,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筛选合适自己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应用好网络带来的便利。
(二)丰富大学生课余活动,参与社会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具备一定的导向性,也包含着教育者自身的认知与态度,因此高校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着教育探索,制约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再以心理咨询与诊治为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要在整个高校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以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为教育对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与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转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通常而言,高校的各种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们在学习完专业课程之外,在课余时间可以积极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开拓视野,增长阅历,也锻炼自己。社会活动是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能促进人际交往,结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扩大人际关系圈,收获更多关注与支持。教师应该多鼓励大学生经常性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慢慢消除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培养乐观、开朗、独立的性格,为日后融入社会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当前大学生很多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在家备受宠爱,习惯独断专行,而步入大学之后,有的学生会与新的学习环境感到格格不入,与其他同学产生摩擦后,也不知道如何处理,长期以自我为中心,容易造成心理扭曲、性格孤僻、不合群等。此外,大学生喜欢上网,有些学生甚至逃课而在网吧玩游戏、观看不良电影等,网瘾严重者,难以区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消极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寄希望于虚拟世界,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交流少,不适应现实生活,人际关系淡漠,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四)创新高校心理教育载体,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心理教育,比如校园广播、校园论坛、BBS等,发放心理健康教育手册,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定期更新校园板报等,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校学生,引导他们理解心理健康内涵,及时发现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并给予治疗,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责任感。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组建心理健康社团,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打造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高校学生活动的各个领域,从而来扫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盲区,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创新教学载体,丰富教育模式,这样才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准,提升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
(五)充分利用自媒体,营造和谐心理氛围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学校需要利用自媒体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一方面需要积极运用自媒体来收集学生的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通过了解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另一方面讲,自媒体能够对正能量进行大面积传播,能够通过自媒体平台的优势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传,让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学习到心理健康知识,从中受到引导。例如,学校利用自己的官方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每天向学生推送文章,通过推送文章,建立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从而更加重视自我调节。
(六)使用自媒体工具,组建心理教育体系
高校各个院系组织需要利用自媒体工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积极利用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展教育活动以及社团服务活动。例如,学院需要积极召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参与课程的骨干学生可以创建自己的公众号,这样也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自媒体。这些自媒体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信息的推送,还可以积极地和学生展开互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如,学生可以开通吐槽板块,让学生读者匿名将自己的烦恼进行投稿,骨干学生对来稿进行筛选,然后每日推送出去,其他学生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和烦恼学生进行互动。
四、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更多难题。新媒体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应用的主要群体,新媒体为其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面对铺天盖地的数据信息,欠缺社会经验的大学生难以辨别其中的是非,这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恶劣影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改善或创新,开拓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新阵地。
[ 参 考 文 献 ]
[1]周超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分析[J].传媒论坛,2018,1(15):18-19.
[2]黄鹏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167-168.
[3]马俊云,牟玉荣,石磊.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究与应对[J].高等农业教育,2017(5):93-95.
[4]田婉卿.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媒介素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高教学刊,2016(13):219-220.
[5]朱永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传媒观察,2016(5):34-36.
[6]黄良仪.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培训,2016(6):155.
[7]胡晓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分析[J].文化学刊,2017(4):114-116.
中图分类号: G642.4;TP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21-0098-02
标签:新媒体环境论文; 高校大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路径思考论文;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