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1]2002年在《开放的Web负载产生器模型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Internet的推广成熟,基于Web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提高Web的服务质量是当前Web应用领域中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Web的服务性能和服务质量进行评测有助于针对性的规划和改进Web的服务质量。本文在分析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一些Web测试工具的基础上,认为Web负载产生器模型是Web测试技术中的重点。为建立更好的、具有更高用户等价性的Web负载产生器模型,我们主要做了两项工作:(1)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放源码浏览器的客户端Web访问数据收集机制,为收集大量的模型分析数据建立了基础;(2)在分析现行负载产生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开放结构的负载产生器模型E—SURGE模型,我们认为该模型能产生具有高度用户等价性的Web访问负载。 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较为成熟的Web测试工具WebStone的结构和测试原理,并使用该工具作了一些Web服务性能测试。尽管所得到的测试结果可能是一些较为明显的结果,或测试结果已被类似实验所证实,甚至有些结果未必正确,但这些测试能加深我们对Web测试过程和Web测试工具结构的理解。 建立一个具有用户等价性的Web访问模型,必须首先了解真实环境中的用户在访问Web服务时所表现出的特征,为此需要收集大量的用户访问数据。在第叁章中,我们结合Web数据挖掘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放源码的客户端数据收集机制,并对收集到的数据的后续处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数据记录格式,能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工作提供方便。 在第四章中,我们沿用目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SURGE模型中提供的各种参数分布模型,针对SURGE模型用户模型单一,无法全面、精确反映数以亿万计的用户的特性,尤其是无法反映用户特性的变化这一缺陷,对SURGE模型进行了扩充,提出了一种E—SURGE模型,该模型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对用户群进行划分,用不同的访问模型来模拟不同的用户群体,并考虑了用户群访问特征随时间和外部条件变化的特性,对用户群的访问状态迁移提供了支持。E—SURGE模型从时间和用户群两个维度上对SURGE模型进行了扩充,我们认为,该模型能产生具有高度用户等价性的负载。 由于试验环境制约,时间也不够充足,我们所实现的数据收集机制和E—SURGE模型尚未接受实际环境的检验,目前这些机制和模型仅具有理论意义,因此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易伟[2]2006年在《基于麒麟操作系统的TPC-W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网络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电子商务,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基于电子商务应用的高性能操作系统研究成为操作领域的一项前沿课题。而基于电子商务应用的操作系统性能测试是该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银河麒麟(Kylin)是我国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基于电子商务应用的网络事务性能测试基准TPC Benchmark~(TM)W(TPC-W)对Kylin操作系统和其他操作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的理论、方法与实现,并将Kylin2.0的测试结果与Fedora4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这有助于Kylin操作系统的性能提高。通过理解TPC-W规范,设计了符合TPC-W规范的TPCWBench测试系统。分析了电子商务负载模型的性能指标、性能参数、性能指示器。对TPCWBench测试系统中的远程浏览模拟器和被测系统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和实现。在远程浏览模拟器中根据TPC-W规范要求在SURGE模型的基础上对负载模型进行改进,增加设计了用户群选择器。为了方便在不同数据库规模的环境下测试,设计并实现数据装载系统DB-Populator;实现数据库操作模块DatabasePro目的是模拟页面对数据库的操作;介绍了ACID特性的的必要性和要求,并对ACID测试模块的测试过程进行了设计与实现。为了比较Kylin操作系统与其他操作系统的性能,采用TPCWBench测试系统在统一的测试环境下对Kylin2.0和Fedora4进行对比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Kylin操作系统有待改进之处
李瑞平[3]2006年在《典型WEB服务的自动性能测试工具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单纯提供内容服务的Web单页面服务,页面之间没有交互性,而且页面是静态的,而目前典型的电子商业化的Web应用,提供的服务一般都是传统企业的传统业务在网络上的实现,用户在使用这些网站提供的服务时,单纯浏览页面一般是不能完成一项服务的,必须按照服务要求与页面交互,并一次完成所有的页面才可以完成一项服务。在技术实现上,这些典型的Web应用一般都大量使用动态内容和持久性连接,网络性能与用户的行为息息相关。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性能测试工具都只是针对传统的Web单页面服务设计的,显然用这样的性能测试工具测试典型Web服务的性能,其测试结果是不准确的,不能真实的反映服务的实际性能。为了更准确的测试典型Web服务的性能,更有效的定位其性能瓶颈,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自动性能测试工具,该工具的负载发生模型基本分为两层:测试用例模型既服务端事务模型和用户行为模型。本文详细阐述了服务端事务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实际的建立过程,研究了事务处理型Web服务使用者的行为特征,结合服务端事务模型,建立了用户访问事务处理型网站的行为模型,并阐明了模型的实现方法和过程。主要思想如下:建立服务端的事务模型,挖掘服务器日志得到各个事务的使用比例,按比例建立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建立用户的行为模型,模拟用户使用服务时的真实行为,以用户的行为驱动测试过程,生成测试负载。本文对工具的整体构架、关键部分、负载发生和控制调度部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在附录中给出了实现伪码。测试过程真正模拟了用户处理事务的全过程,这是目前测试工具所不具有的优点。本文最后以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为被测系统,验证了模型和工具的有效性。
张晓瑞[4]2006年在《基于多Agent的Web性能测试框架研究及工具开发》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Internet的推广成熟,Web服务已经成为一个分布的、超媒体的软件平台,许多新的应用应运而生,并且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应用领域。为了保证和提高Web的服务质量,通常需要对Web应用软件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准确的评测。但是由于web应用软件的异构、分布、并发和平台无关性等特性,使得对Web应用软件的测试要比传统程序的测试更加困难,传统的测试技术无法胜任,因此需要一套独特的测试体系来支持Web应用软件的测试。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已经对Web应用软件的性能测试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些性能测试模型,并开发了许多测试工具。但是一些理论上较为成熟测试模型由于其实现的复杂性还没有完全被应用于性能测试工具的开发中。现存的测试工具存在很多不足,它们只能较好的满足某些类型应用的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Web应用的进化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应用系统间的通讯和协作也变得日益显着。这就要求测试工具还需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鉴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角色代理的性能测试框架(Multi-Agent based Performance Testing Framework, MAPT)。该框架结合当前较为成熟的E-SURGE模型,并将多Agent技术引入其中,实现了测试过程的智能化和自治性,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所有的测试任务都是由具有不同能力的Agent完成,所有的Agent使用一种扩展的BDI模型,可以动态的加载能力组件到自己的代码中。该框架采用了分层的体系结构,并根据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职责和权利的不同,将Agent分为叁种不同的角色。不同层次的Agent集能够动态协作来处理指定的任务。为了验证框架的有效性,还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原型系统。另外,本课题结合当前流行的系统架构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实际的Web性能测试工具。介绍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给出了各组成子系统的功能和具体实现方法。由于系统庞大和条件的限制,只实现了部分关键技术的开发。本文旨在Web性能测试方面进行理论上的基础学术性研究,同时也在具体的实用性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陈伍一[5]2004年在《基于客户端的网络服务性能测试与工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Internet发展非常迅速,性能是重中之重。性能测试是性能优化的关键环节,直接指导优化过程,测试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优化作业的效果。 新的事务处理密集型网络服务,改变了人们的使用服务的方式。给性能测试带来了新的要求。 目前绝大多数性能测试工具和测试模型由于没有考虑到或者考虑得很少网络服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用户行为模式的变化,其产生的测试负载不能体现真实的负载特征。测试结果难免不能反映真实的服务性能。 目前绝大多数性能自动测试工具基于黑盒测试技术,整个测试过程在对服务端服务软件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这对测试后的性能分析和瓶颈定位带来的很大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灰盒测试技术的测试方法,要求对被测系统有一定了解。主要思想如下:建立服务端的事务模型,挖掘服务器日志得到各个事务的使用比例,按比例建立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建立用户的行为模型,模拟用户使用服务时的真实行为,以用户的行为驱动测试过程,生成测试负载。优点是:测试基于灰盒测试技术,便于分析和定位瓶颈;从服务端构建测试用例,解决了测试用例构建困难的问题;以用户行为模式作为测试驱动,生成的测试负载更加符合实际负载特征。 依据上述思想,本文给出了服务端事务模型的建立方法,给出了实际的建立过程;研究了事务处理型网络服务使用者的行为特征,结合服务端事务模型,给出了用户访问事务处理型网站的行为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实现方法和过程。 依据用户行为模型,本文给出了以用户行为模型作为负载发生器模型的自动性能测试工具的设计和实现。给出了工具的整体架构,对工具的关键部分,负载发生和控制调度部件进行了详细描述,给出了实现伪码。测试过程真正模拟了用户处理事务的全过程,这是目前测试工具所不具有的优点。 本文的最后以一个J2ee的电子商务网站为被测系统,验证了模型和工具的有效性。
熊光彩[6]2002年在《基于Web Services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敏捷制造概念的提出对供应链问题赋予了新的含义和要求。支持敏捷制造的敏捷供应链是由客户、生产商与供应商组成的一个庞大网络。一个完整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改进企业间的协作机制和供求关系,为企业提供直接的市场信息和广阔的销售渠道,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供应链的商业过程往往需要许多企业的参与,且各企业负责不同的工作,彼此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并按流程、有步骤地相互协作,有效地进行互操作,才能完成整个商业过程。因此敏捷供应链的实现需要摆脱独立解决方案的实现模式,需要舍弃复杂系统连接的实现方法,同时这样的应用应当本身就具备高可定制的“即时装配”和“规模可伸缩”等特性。本文从敏捷供应链的特点需求出发,以实现供应链中各盟员企业之间的商业信息共享和集成,实现敏捷供应链的动态构建、商业伙伴智能发现及商业流程自动化为目标,致力于将Web Services领域中最新技术成果及一些相关的先进思想引入到敏捷供应链的研究之中。全文将重点围绕下述内容进行展开: (1) 基于Web服务的敏捷供应链集成框架研究 Web服务提供一种新的分布式的计算技术,在Internet/Intranet上通过使用标准的XML协议和信息格式来展现商业应用服务。使用标准的XML协议使得Web服务平台、语言和发布者能够互相独立,解决了现有实现方案(如CORBA和DCOM)中的互用性问题。基于敏捷供应链的特点需求,提出一个基于Web服务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施框架,研究该供应链系统中各典型在线服务组件功能划分、集成接口设计、数据规范建模,并对系统的整体层次架构进行明确的定义和描述。 (2) 敏捷供应链商业伙伴的有效发布和智能发现研究 研究UDDI(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协议)的注册发布、查找和调用实现机制,提出基于UDDI方法实现供应链各应用的远程界面的有效发布及智能查找调用:供应链内各商业实体通过UDDI将自身的商务过程和服务描述发布到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环境中去,以扩展它们的业务范围;潜在的商业伙伴在UDDI中快速、动态地互相发现并进行交互。同时研究系统如何“自我治愈”地恢复曾经建立过的对等连接。 (3) 敏捷供应链即时装配集成的动态机制研究 供应链企业联盟从形成、消亡到新的联盟形成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当中。要适应供应链这种动态特性,实现商业服务应用功能的Web服务必须具备跨平台调用和接口可机器识别的基础特性。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用来最终完成Web服务调用,而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则用于描述如何使用SOAP来调用Web服务。研究WSDL的开放和复用的体系设计思想,结合敏捷供应链自身需求,提出利用WSDL方法对应用服务接口和调用规范进行定义和描述,从而有效满足敏捷供应链分布式服务的自动识别发现等智能性需求,以及服务可即时装配集成的动态性需求。 (4) 敏捷供应链自动化商业流程研究 研究W七b服务工作流技术及一般商业流程建模的基本原理,提出应用WSFL(W七b服务工作流语言)规范,跨越各种技术和商业的边界对供应链商业流程进行建模,把供应链整个商业过程定义为从一个活动执行到另一个活动执行的工作流,以集成敏捷供应链中不同行为服务,构建基于M几b服务和工作流的敏捷供应链。(5)基于Web服务和工作流的供应链商业流程实现 基于W七b服务技术和模型框架,通过使用灵活的Web服务工作流规范来集成供应链中由产品制造商、产品代理商和帐户管理中间人等所提供的不同行为服务,将这些来自不同商业实体的现有的Web服务聚集在一个流程模型中工作,从而创建一个全新的W七b服务,实现一个完整的商业流程。并使该商业流程的活动在工作流引擎的导引下,按照控制点层层递进而自动化地实现。
江新[7]2011年在《基于JMeter的MS Web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性能是衡量一个Web应用程序好坏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反映Web提供服务的质量水平。如何保证一个Web应用程序投入使用之前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执行效率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Web应用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使得对其进行性能测试时必须依靠工具进行。本文对Web应用性能测试的原理、分类以及常用的性能测试工具和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监控系统—MS系统(一种Web应用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提出了将OMT模型引入MS系统的性能测试中,对MS系统进行建模的策略,以优化测试流程、方便测试用例的提取。实践表明,OMT模型的引入,提高了测试效率。本文从Web性能测试的成本预算、工具支持等角度,给出了使用开源性能测试工具JMeter对MS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的具体策略、步骤和方法。在实际使用JMeter过程中,对JMeter的工作原理、脚本编写方法及测试脚本执行的流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通过单机模式下针对MS系统中处理用户主要业务请求的各CGI子模块的性能测试,给出了JMeter在各个业务模块性能测试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后续利用JMeter对Server进行分布式并发测试中模拟用户业务请求的JMeter Agent的配置,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和方法借鉴。在针对管理员级操作Server页面的性能测试过程中,解决了JMeter不能录制https请求过程的问题,设计了一个代码转换器,实现了从Badboy录制的脚本到JMeter测试所需脚本之间的自动化转换,提高了测试效率。通过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探索了MS系统的性能瓶颈,提出了改进系统性能的方法。
唐天俊[8]2009年在《一种基于动态调度算法的Web QoS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讯速普及,Internet上Web应用和HTTP请求的爆炸性增长,使得许多Web站点经常面临服务器超载问题。Web服务质量(Web Quality of Service,Web QoS)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网络本身传输的服务质量和Web服务器的服务质量。然而目前,Web服务器的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抑制Web QoS的主要瓶颈。因此,如何有效控制Web服务器的服务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对Web QoS的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当前Web QoS技术研究方向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它们存在灵活性、通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在服务提供者接口(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SPI)进行服务质量控制的思想,并对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其次,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动态加权调度算法的web QoS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能对WEB QoS进行调度控制的动态加权调度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WEB QoS控制系统,能基于SPI框架对过往的包进行截获的特性,使服务器具有过载保护,服务区分的功能。系统主要包括QoS规则库模块、过载保护模块、分类模块、动态调度模块等模块。最后,本文基于NS2仿真平台和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与性能评估。通过对NS2进行扩展,对具有QoS功能的动态调度算法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平均吞吐量和丢失率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此外,还对系统进行了过载保护和性能测试,实验表明控件对服务器的过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够较好地防止服务器过载,提高服务器的性能。
刘昊贤[9]2017年在《面向医疗健康服务的Web集群负载均衡策略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网上医疗”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医院通过Web集群等方式对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进行搭建,以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质量。但是,面对海量用户的线上访问和医疗大数据带来的冲击,Web集群系统容易出现系统服务节点负载不均、稳定性差的问题,甚至会导致就医时的安全隐患。针对医疗健康服务Web集群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研究一种符合医疗健康服务Web集群的负载均衡策略,设计并实现负载均衡工作站,以提高医疗健康服务Web集群的并发和稳定性,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首先,本文阐述了采用Web集群构建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背景以及负载均衡策略对医疗健康服务Web集群的意义,以及国内外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和负载均衡策略的研究与发展,进一步阐述本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然后针对Web集群中的组成元素和负载均衡相关概念进行细致的阐述,同时介绍本文中用到的相关技术,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接下来重点研究面向医疗健康服务的Web集群负载均衡策略以及集群中负载均衡工作站的设计与实现,包括负载均衡器模型、节点能力评估模型、节点预测模型以及一种动静结合可预测负载均衡方法设计,以及对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中负载均衡工作站的需求分析、体系结构的设计和核心模块的实现等;在系统研究与实现的同时,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算法性能以及负载均衡工作站的各种功能,设计了相关实验进行验证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本文的全部工作,同时对文中一些需要完善与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提出的动静结合可预测负载均衡方法是一种对医疗健康服务的Web集群负载均衡的有效方法,结合本文设计的负载均衡工作站,能提高医疗健康服务Web集群的并发量和稳定性,进而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苏波[10]2007年在《基于Web应用的性能测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Web应用的性能测试是保证Web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性能测试不仅能够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设计中对系统响应时间等指标的要求,还能够分析得出系统瓶颈可能存在的区域,为最终用户掌握系统性能、开发人员进一步优化系统,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Web性能测试的定义、必要性和性能测试类型,详细讨论了性能测试工具的模型组成和性能测试工具的协议类型,在性能测试过程中,性能测试工具应用的合理性往往直接影响了测试过程的顺利实施,然后分析了Web应用性能测试的主要性能指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Web应用性能测试模型,主要包括测试分析、制定测试计划、测试设计及开发、测试的执行及管理和测试结果分析五部分。接着提出了一种通过估算初值和合理设置步长值,利用二分法进行搜索系统压力点的快速压力测试方法。最后在提出的性能测试模型下对实例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 开放的Web负载产生器模型研究与实现[D]. 方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
[2]. 基于麒麟操作系统的TPC-W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易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3]. 典型WEB服务的自动性能测试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 李瑞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4]. 基于多Agent的Web性能测试框架研究及工具开发[D]. 张晓瑞. 西安理工大学. 2006
[5]. 基于客户端的网络服务性能测试与工具研究[D]. 陈伍一.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6]. 基于Web Services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D]. 熊光彩. 西北工业大学. 2002
[7]. 基于JMeter的MS Web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研究[D]. 江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8]. 一种基于动态调度算法的Web QoS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唐天俊. 湖南大学. 2009
[9]. 面向医疗健康服务的Web集群负载均衡策略的研究与实现[D]. 刘昊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
[10]. 基于Web应用的性能测试研究[D]. 苏波. 中国石油大学. 2007
标签:互联网技术论文; jmeter论文; 测试模型论文; 网络负载均衡论文; 集群技术论文; web技术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 集群服务器论文; 测试过程论文; 敏捷测试论文; 软件性能测试论文; 商业分析论文; 负载测试论文; web开发论文; 用户分析论文; 设计流程论文; 动态模型论文; 供应链论文; web测试论文; surge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