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学;物理;生活化
引言:在教学初中物理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学科知识,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生活化教学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是活跃课堂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将知识与生活充分融合,使学生在轻松简单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物理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
物理是一门实用的理科知识,实行生活化教学能激发学生主动性,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能对该学科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动力,教师可通过生活化手段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边学习边联想,可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生活化的教育也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引用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观察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顺利消化知识,提高自身应用水平。因此,该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能力有积极帮助,是开展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1]。
二、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以生活场景举例,教学理论知识
物理知识是对生活中各种科学现象的研究与总结,要传授知识也要从生活场景入手,教师需要灵活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教学。当学生透过物理知识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后,能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提高主动性,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在教学《声现象》时,教师可以引入雪山中不能高声喊叫的常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巨大的声响可能导致雪崩?学生通过电影、杂志等渠道能获取相关信息,但是很少有人深入研究其中的原理。当有学生回复是因为声音太大,导致积雪振动时,教师要继续追问:声音是无形的,它是如何形成振动的呢?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陷入思考,也会对此现象产生疑问。随后,教师要引入本课知识,用多媒体展示动态图,说明声音的特性,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形象且深刻的认识。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凭借想象去揣摩,不能对教材知识有准确的理解。将现实场景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能使死板单调的知识“活”起来,让学生轻松理解知识,可降低教学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出生活化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教师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结合生活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多个现象,让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问题。通过理论与生活的结合,学生能找准思考方向,有助于学生消化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教学《杠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修枝剪和理发剪会有明显差别?你们觉得哪种剪子最好用?学生要从物理层面分析剪子工作时的原理,分析在不同工作场景中对力的需求。最后学生能得出结论,剪子的外形特点取决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剪枝时人与植物有一定距离,且十分费力,因此要选择省力的长柄剪刀;理发时的力量消耗较小、距离也较短,因此要选择易操作的短柄剪刀。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分析问题,能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促进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思考。因此,教师要多提出生活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用活,使物理知识成为学生的生活帮手,促进教学的发展[2]。
(三)布置生活化任务,锻炼实践能力
为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要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任务,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亲自操作。学生要借助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可使物理知识产生实际作用。布置任务时,教师要视环境的情况设置合理任务,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思考难点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压强》这一章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观察和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感受压强的变化。在观察任务中,学生可寻找并观察生活中利用压强的例子,可以提出图钉的使用、菜刀的使用这类例子。在实践任务中,学生要亲自体验一种安全的压强变化过程。这一任务中,有学生分别用一根手指和多根手指提起同等重量的蔬菜,切身体验到受力的变化,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通过布置实践任务,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动手实践的方法验证科学知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物理水平快速提升。因此,教师要结合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布置适宜的任务,要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精神,以便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能有效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可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运用生活中的场景展开教学,提出启发性问题,督促学生完成实践任务,从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强化学生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秀红.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中学理科园地,2019(3):34-35.
[2]王成才.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22):89-89.
论文作者:刘秀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物理论文; 生活化论文; 生活中论文; 压强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