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与关注生成,打造灵动课堂论文_徐国芬

精心预设与关注生成,打造灵动课堂论文_徐国芬

徐国芬

摘要: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上课前的一种准备,生成是课堂上的表现;预设是有计划性的,生成带有动态性。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缺一不可、相生相长,

让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充满灵动的魅力。

关键词:预设;生成;灵动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要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大胆超越和即兴生成。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上课前的一种准备,生成是课堂上的表现;预设是有计划性的,生成带有动态性。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缺一不可,相生相长,让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充满灵动的魅力。

一、留白预设,创设生成条件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和把握生成,笔者经常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及时修订、更改、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

讲解例题:已知:如图,?ABCD中,E、F为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一:连接BD,与AC相交于点O.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O=CO,BO=DO,易得EO=FO.∴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可证△ABE≌△CDF,△ADE≌△CBF,可得BE=DF,DE=BF.∴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三:可证△ABE≌△CDF,可得BE=DF,∠AEB=∠CFD.易得∠FEB=∠EFD.即BE∥DF∴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四:可证△ABF≌△CDE,可得BF=DE,∠AFB=∠CED.可得BF∥DE∴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三和方法四不在预设之内,事实上,通过预设留白,弹性预设可以发挥作用,笔者问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比较多,同学们能否用其他的判定方法去证明?”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最终获得方法三和方法四两种解法。通过这种预设与生成,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了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二、预设引导,扩大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阶段,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不太高,认识能力不够强,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时经常预设对学生生成性的引导,为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做好铺垫,尽可能扩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达到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讲解习题: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请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证明,但有学生可能回答是矩形等其他答案,在做出完整解答的同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当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所得的四边形EFGH是矩形、菱形、正方形?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预设,为学生增加思维梯度,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得到不断的生成发展。

三、捕捉资源,生成教学亮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生成是随意的,是在刻意预设中的随意生成。它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瞬间的动态生成,及时加以利用,变之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闪烁智慧、富有灵性。

如在执教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时,笔者提出: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不假思索齐答会。我马上追问理由?原以为学生把它转化为刚学过的“ASA”就可以了,可习惯交流的他们,马上小组交流起来了,我也就随他们而去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越来越多的同学验证了这个命题的正确性,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我正想请学生证明这个命题。这时有位学生在下面喊了起来:“老师,我们认为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全班同学哗的一下议论开了,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急忙走过去,一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亮点资源,何不充分利用呢?笔者随即把他们所画的三角形展示出来:(如下图)

学生们很快就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深刻理解了“对应”的含义。今天这次意外生成的亮点资源的及时捕捉,却使困扰师生很久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个亮点资源的及时捕捉,笔者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

四、同伴纠错,焕发生命活力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确实,错误是学生最直接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更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常会错用知识,笔者经常在课前预设让学生亲自参与找错、辨错以及找到学生错的原因,这一动态的过程中学生生成的知识、技能就更牢固、更容易理解,这样的教学也更具有生命活力。

学生运用(a+b)2=a2+2ab+b2公式计算时,有的学生漏掉“2ab”,面对这种错误,笔者立即让学生停止练习,然后,在黑板上并排写上①(3+4)2=32+42;②(3+4)2=32+2×3×4+42,并组织学生观察、计算、讨论、判断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①式的左边和②式左边相同,它们的右边不同,经计算①式左边的值是49,而右边的值是25,所以等式不成立;②式左边的值是49,右边的值也是49,所以等式成立。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①式的错误是在用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计算时,漏掉了a、b积的2倍。所以今后大家计算类似(a+b)2的题目时,千万要正确使用公式,不要漏掉“2ab”了。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笔者没有忽略这个纠错的细节,而是立即组织学生去看、去做、去说、去比较、去感悟,使他们通过自主方式找到错的原因,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该公式的正确应用。这样运用同伴自主纠错与教师主动讲解相比,更是一种精彩地生成,同时又焕发了学生学习的生命活力。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相生相长,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课堂因精心预设而厚重,也因灵动生成而精彩。

论文作者:徐国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精心预设与关注生成,打造灵动课堂论文_徐国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