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在不同生长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论文_郑伟

大豆在不同生长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论文_郑伟

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农业技术推广站 122125

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此时期是大豆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为争取花多、花早,防止花荚脱落,为高产奠定基础,在田间管理上应主要加强肥水管理,供水供肥要充足。

1田间管理

1.1苗期管理

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

1.1.1查苗、补苗。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缺苗补苗、确保苗全,并及时间苗剔除疙瘩苗,达到苗全、苗壮是栽培中一个重要环节,补苗时可以补种或芽苗移栽。

1.1.2加强中耕培土。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随中耕锄草,向根部拥土,逐渐培起土埂,利于耐旱、抗倒、排涝。

1.1.3培育壮苗。一般采用宽窄性条播,行距40 cm,株距12~14 cm。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对土壤墒情差、抢墒播种的,出现较大垫片面积的缺苗,要及时补水补籽。大豆3叶进行中耕灭茬,一般中耕2~3次,锄深度不超过3cm。大豆3~5叶时要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杂株,单株留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均、苗壮。留苗密度早熟品种留苗1.5万~1.8万株/亩,晚熟品种留苗1.2万~1.3万株/亩。

1.2采取合理性配方施肥

夏大豆一般是铁茬播种,以追肥为主。在土壤肥力低的地块,7月中旬初花期应施纯氮6~7kg/亩、五氧化二磷4~6 kg/亩、氧化钾4~6 kg/亩、肥力高的地块施纯氮4~5kg/亩、五氧化二磷8~10 kg/亩、氧化钾8~10 kg/亩。追肥方法以开沟条施为好。结荚鼓粒期后植株根系开始衰老,吸收能力下降,大豆常因缺肥而造成叶子黄,长势弱,花荚少,脱落多。在花荚期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喷洒微肥3次,用尿素0.5~1 kg/亩、磷酸二氢钾0.2kg/亩、钼酸铵0.025~0.03g/亩、硼砂0.1 kg/亩,对水50 kg喷雾,可混合喷或单独喷,喷洒时间以下午四点以后为宜。

1.3及时浇水。大豆是一种需要较多水分的作物,通常每形成lkg干物质大约需要水600~lOOOkg。根据大豆自身的需水特性,花荚期旱时要灌水,涝时要及时排水。花荚鼓粒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错进行的时期,对水的需求敏感而强烈,干旱会导致花荚大量脱落,造成严重减产。花荚期保持田间持水量达到80%,鼓粒期田间持水量不低于70%,遇旱及时浇水,可以保证较高的籽粒产量。在防旱的同时也要注意排涝,尤其是大雨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积水过久伤根。

1.4结荚期管理

开花结荚期主要争取花多、花早、花齐,防止花荚脱落和 增花、增荚,这是此期管理中心任务。要看苗管理,保控结合, 高产田以控为主,避免过早封垄郁闭,在开花末期达到最大叶面积为好。具体措施是:封垄前继续锄草,看苗酌情给水肥,弱苗初花期追肥,壮苗不追肥防止徒长。花荚期追磷肥效果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大豆叶面积达到最大值,耗水量增大,蒸腾强度达到高峰,需水也达到高峰期。当叶片颜色出现老绿、中午叶片萎蔫时,要及时浇水,否则花荚脱落。 在盛花末期摘顶心(打去2寸顶尖)可以防止倒伏,促进养分重新分配,多供给花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及瘠薄土壤土的大豆不适合摘心。 高产田为防止倒伏和旺长,可以喷施矮壮素防倒。

1.5成熟期管理

鼓粒成熟期是大豆积累干物质最多的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促进养分向子粒中转移,促粒饱增粒重,适期早熟则是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 这个时期缺水会使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秋季遇旱无雨,应及时浇水,以水攻粒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

2病虫害防治

2.1大豆立枯病

2.1.1田间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2.1.2发病条件: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因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增加了菌量。种子质量差发病重。凡发霉变质的种子一定发病重,立枯病的病原可由种子传播,并与种子发芽势降低、抗病性衰退有关。播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期长发病愈重。用病残株沤肥未经腐熟,能传播病害发病重。地下害虫多、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

2.1.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进行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3%的40%甲基立枯磷乳油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采取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轮作;选用排水良好高燥地块种植大豆,低洼地采用垄作或高畦深沟种植,合理密植,防止地表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浇水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温确定。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并做到喷匀喷足。

2.2大豆根腐病

2.2.1发病病因及症状:大豆根腐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发生于出苗至开花前期。初侵染源来源于土壤中大豆病残体,病原孢子附着于种子或幼苗根上萌发侵染。发病需要较大的湿度,地势低洼发病重,灌溉可传病害并加重根腐病的发生。在大豆生长期内可多次再侵染,苗期最为感病,随植株的生长发育,抗病性也随着增强。大豆疫霉菌多为有性生殖,以卵孢子为越冬菌源,随土壤和病残体远距离传播,病菌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产生芽管直接发育成菌丝侵染寄主,导致大豆植株发病。

2.2.2防治措施:该病发生后,很难治愈,应以预防为主。预防可选用40%根腐灵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900倍液,以上任何一种农药加氨基酸(大豆健粒饱或三天绿等)液肥600倍液,加黄腐酸盐500倍液,加生根粉1000倍液喷施。每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交替使用,重点喷洒植株的主茎基部。如用以上药液灌植株根部,效果更佳。

论文作者:郑伟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大豆在不同生长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论文_郑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