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输配电的工程承载着社会电力供给的重要责任,其运行的状态就决定了社会各层级用电的质量。但是输配电工程常与野外环境接触,致使其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例如植物生长、天气影响等等,导致工程运行出现问题。在此前提下,会引发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某区域用电出现异常、电力安全系统被破坏,导致用电用户受到电力威胁。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对策
1输配电线路的基础特点
目前输配电线路的基础特点和稳定运行中的技术要点具体体现在下述几点:①输配电线路所面临的环境比较繁杂,一些线路处在偏僻区域,暴雨或者暴雪的侵蚀、过高及过低温度导致的温度应力等,这些外部要素均会对输电线路产生特别严重的影响。另外因为输配电线路囊括的地区很多,牵涉到的线路和电力设施众多,这致使线路的设置、装设、调试和养护难度较大,比较繁杂;②伴随气温、空气湿度等要素的变化,诸多配电线路导线弧逐步减小,较易和配电线路地区种植的树木等植被相碰触,这样大幅降低了线路运行的安全水平,让配电网络的风险增高;③电力网络持续发展,导致输电电压增高、输电容量增大,这便给配电线路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诸多区域配电线路的稳定性不足,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对输配电网络的需求。
2常见输配电运行影响因素
2.1自然环境因素
输配电工程因暴露于野外,所以其必须面对许多自然环境的干扰,例如树木的生长、土质的变化、动物的污染等等,致使其供电运转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当输配电工程受到阻碍时,会引发一系列的电力事故,并且直接反应在电力用户的层面上,使得用户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受到不利影响。
2.2气候因素
在气候逐渐恶劣的前提下,输配电工程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大风气候中,会导致输配电线路剧烈摇晃,随着摇晃的时间增加,可能会导致线路断裂、脱落等现象,这种现象所引发的电力事故会在瞬间出现,往往在没有预防的前提下,无法及时的对此进行处理。
2.3人为因素
有部分输配电工程位于人口密集的地方,在此前提下就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即直接性破坏、生活垃圾污染。直接性的破坏主要是指某些有心或无心的人为举动,直接的对工程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例如撞车等等,从而使得工程受到一定的损伤,这些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逐渐扩大至一定程度后爆发。而生活垃圾污染,主要指塑料袋等污染,因为处于人口密集区,此类生活垃圾很容易与工程接触,在不清理的前提下,生活垃圾会慢慢腐化,从而使工程产生各种不可预测的影响。
2.4设备老化因素
现代输配电工程规模庞大,对此规模进行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出现了许多工程管理不足的现象,其中就有设备管理的不足。关于设备管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设备老化方面,因输配电设备是处于长期持续的运行状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出现老化的现象,就会导致输配电工程运行的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对策
3.1提高人员素质
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施工和维护时,要注重电力技术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这会对电网建设及日后的安全维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人员素质提高放到首位,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岗前培训,无论是施工前还是线路维护前都要对基础知识、岗位工作内容、技术标准进行详细的培训。其次,加强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配电和用电工程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较多,所以要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学习,以此促进送配电技术发展。最后,注重施工人才和维护人才的培养,强化技术力量的扶持与补充。
3.2强化设备与材料的质量检验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产生的安全问题较多,但有相应一部问题是设备与材料质量引发的问题,因此要加强设备与材料的质量检验。施工时要对线路的材料和设备的出厂日期、合格证、技术标准、适应环境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对比,在确保质量的同时考察材料和设备是否满足输电配电线路工程的要求。维护时要考察线路材料和设备的性能、使用年限、配电后损耗性等,以提升配电和用电线路的传导性能。另外,在用电工程中要注意线路安装的准确性,一是为了提高链路的安全性,二是为了提升配电传输效率。
3.3强化检修与维护的效率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检修与维护至关重要,这是确保配电和用电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注重配电与用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工作。检修与维护的工作方法要以定时、定期、定位的方式开展检修与维护,其过程要考虑到线路潜在的安全风险,细致的检测线路的老化情况和传导性能,以便日后规划线路维护方案。同时,还要注重线路的检修与维护的标准,检修与维护的模式要与线路环境和经济情况相适应,并且要把具体的工作内容及相关责任落实到人,这有助于工作质量的提升,也有利于整体线路检修效率的提升。
3.4自然环境因素防护措施
自然环境给输配电带来的影响程度不定,并且往往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是输配电工程能够良好的运行,需要针对一些常见的自然因素进行全面防护。具体防护措施在于,树木生长的修整,避免树木接触到输配电工程,而针对某些鸟类的粪便污染,需要加强人工巡查的力度,以此保障输配电线路的干净。但土质的变质影响,需要在工程建设的初期,为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工程所需土质的质量。
3.5健全输配电管理机制
输配电和用电项目线路是一个比较繁杂的体系,要保障该体系的稳定运行,该体系的科学管控是不可缺少的。为此,电力公司淫荡构建完善的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线路稳定运行管控机制,保障体系运行的标准化与规章化。尽管,目前在输配电和用电项目线路运行方面已构建了有关机制,然而在现实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进而产生了诸多问题。为此,电力公司应当对内部线路运行管控机制加以健全,在满足电能使用者有关需要的基础上,对项目的重点线路加以标记,且运用科学的监视技术对线路运行状况进行即时监视,确保线路的平稳运行。另外,增大对线路养护力度,采用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方式,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隐患并处理,避免重大事故的产生。增大从业者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且对从业者的巡视检查区域进行科学划分。此外,编定合理的奖惩机制,调动从业者的工作主动性,深化其的责任认知,进而确保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线路的稳定运行。
3.6开展线路状态检修的维护模式探析
对于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可开展科学的状态修理且有侧重点的养护工作,让其线路的运行处在可以控制的水平,确保线路稳定运行。状态检修的形式在现实运用过程中,是要遵循相关流程的,工作人员应当收集线路的运行状况信息,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检修措施。此外判断这个设备是否具有检修的必要,以作为是否能够直接运行或者制定检修计划的依据。并且在维修完毕后应当对维修效果进行科学的评定。其中对于输配电线路与用电项目线路运行形态评估时,有关人员应当依照相关要求,譬如架空送电线路状态评定中,有关人员应当把同塔和同杆建设线路加以单独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应当把其基础部分与保护区部分等加以科学划分,然后再评估。另外在输电与用电工程线路总体评定中,如果某个部分的独立评估状况均是正常的,那么总体的评估结果也不例外,如果每一个部分的评价中出现了一条甚至是多个异常部分,那么整体的评价结果则是为部分评价结果中最为严重的一个状态。
结论
综上所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的核心问题,关系着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线路的安全运行要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提高安全技术措施的应用,有效保证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傅铭,顾为民,沈晓峰,等.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24):92.
[2]孙伟峰.输配电线路的常见故障以及运检管理分析[J].科技资讯,2017(20):107.
论文作者:张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线路论文; 输配电论文; 工程论文; 电力论文; 设备论文; 因素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