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太极湖学校 442714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拓宽学生认识范围。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意义,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一、抓好教材范例,引领精神对话
阅读活动是复杂的思维过程,它牵涉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经验、阅读专注度和将文本转换成表达方式的能力。同时,阅读活动更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现代文教学主要依赖的载体是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阅读探究的主要材料。这就要求教师抓好范例,引领学生进行精神对话。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篇章都闪耀着作者的精神睿智之光,而阅读的重要价值就是改变学生的思想,化为生活最深处的智慧。阅读的最终的归宿是审美、求知、增智。
二、设计好问题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不仅是从教学开始的,实际上阅读教学是在不断解决旧的“期待”、迎接新的“期待”中完成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重视发掘教材中蕴涵的创新思想、求异思维的文本或片段,并引发与固有观念的碰撞。让学生在新旧思维的对比中提升探究能力。同时,还需要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阅读上设问。
三、抓好课外阅读,做足阅读拓展
课外阅读让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满足了学生各自特有的生活背景、个性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的空间,让学生的思想驰骋。当然,课外阅读仍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有益的书,变低层次的阅读为高层次的阅读。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阅读储备时,阅读能力就会提高,文字的表达交流自然也不会受阻了。
四、抓好语言训练,提升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以教材为例,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将文本信息转换成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学中也应注重语言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对语言感知、揣摩放在重要位置上,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学进行感悟,体会语言对象的独特之处,通过点拔、指导、启发,让学生分析、感知、总结,归纳。引导他们的语感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语感强了,表达自然也不成问题。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论文作者:陈怡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语感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教材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