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干预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T2DM患者1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糖尿病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从健康教育、运动、饮食以及药物等方面进行干预,两组患者观察1年,对比其血糖、血脂的改善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干预后血脂、血糖等指标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未病应用T2DM管理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2型糖尿病;干预;应用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ought of treating the disease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inter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Meth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130 patients with T2DM.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each with 6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diabetes management mod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tervened from health education,exercise,diet and medicine based on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for 1 years,and their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lipi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intervention,blood lipids,blood sugar and other indicators were improved,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2DM manag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non dise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achieve the ideal effect and should be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TCM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type 2 diabetes;intervention;application
治未病最早出现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要求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阻止疾病的发展恶化。中医治未病思想符合我国倡导的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对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病的范畴,是一种全身性的多系统疾病,有着不传染、病程长并且无法根治的特点[1]。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迅速增加,因而做好T2DM的防治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中心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T2DM患者130例,其中男81例,女49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7岁,患者病程3~16年,平均病程6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排除标准:继发性T2DM、妊娠T2DM、1型糖尿病患者;属于T2DM急性并发症期患者;神志不清以及患有精神病的患者。两组患者血脂、血糖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T2DM管理模式。控制患者的血压和体重,并定期监测其血脂、血糖以及合理用药情况,期间每3个月随访1次,观察1年。
1. 2. 2 观察组患者采用治未病指导下的干预模式。①未病先防。对T2DM的未病先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在社区宣传普及糖尿病的预防知识,同时密切监控高危人群,另一方面是促进糖耐量减低的社区居民向正常糖耐量进行转换,从而阻止糖尿病在社区的蔓延。现代医学将T2DM的病程分为3个阶段,即正常血糖阶段;过渡阶段,血糖稳定机制受到损害;糖尿病阶段。在临床方面,患者在第一、二阶段的糖耐量以及血糖稳定机制受到损害,但是并未表现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的症状,或者仅仅出现微症状。此阶段大约有3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2]。在这一阶段的患者,要从运动以及饮食等方面入手调理。由于糖尿病的初期病机为阴虚燥热,所以可以考虑前期用养阴清热方剂,从而防止病情的蔓延。②既病防变。这一阶段主要的干预措施为防止患者糖尿病病情的加重,同时预防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早期治疗需要避免病邪从轻到重,不过在已病之后一方面要治疗已病的脏腑,另一方面还需要调理未病脏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T2DM患者气阴两虚,导致血行无力;阴虚燥热会导致血液粘稠而引发瘀血内阻,所以瘀血内阻是导致血管神经并发症的直接原因,因此活血化瘀法才可以降低糖尿病血管神经并发症的出现[3]。现代医学研究发现,T2DM患者处于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高血粘的状态,这些指标同慢性并发症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活血化瘀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变,抑制患者血小板的聚集。通过活血化瘀能够减少患者的蛋白尿以及水肿,从而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程。在养阴活血方面,可以选用党参、五味子、麦冬、山药、黄芪、苍术、桃仁、红花、当归、地龙以及茯苓等,能够有效控制T2DM并发症的出现和发展[4]。③已病防复。在这一阶段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范围扩大。由于糖尿病是终身病,往往会导致患者的多个脏器损害,同时会引发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并且还有着反复发作的特点。在这些并发症中,微血管病变以及肾病病变最常见[5]。由于二者往往同步发展,因此通过定期复查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T2DM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另一方面还能发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标志是尿微量白蛋白,然后出现临床蛋白尿,最后发展成为终末期的肾衰竭。所以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以及恶化意义重大。目前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措施方面主要包括控制血脂、血糖、血压,降低饮食蛋白以及钠盐摄入量等等。这些措施并不能杜绝糖尿病肾病的出现和恶化,因此可加以干预。T2DM各种并发症的治疗,症情较为复杂,往往牵涉到2个以上的疾病,主要原则是坚持治疗糖尿病本病,从而有效降低血糖,同时根据并发症的不同针对性地展开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出中医辨证论治的长处,从而改善T2DM并发症的症状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干预后血脂、血糖等指标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 1 T2DM的病理特征 T2DM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带来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占糖尿病的90%以上,并且往往于40岁之后发病,发病缓慢,临床症状也不够典型。一些患者病因为冠心病、肾脏疾病、动脉硬化或者眼科疾病就诊的过程中发现。T2DM因为早期诊断率不够高,因此统计估算约有60%的患者未能及时获得诊断。在诊断的T2DM患者当中,平均病程超过6年,并且在确诊时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已经有心、脑、肾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并发症,从而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T2DM不但早期诊断率低,即使已经诊断为T2DM,往往也因为血糖监测的不力,血糖控制方面也不如人意。及时发现无症状的T2DM患者以及糖糖量受损的患者,从而尽快加以诊断、干预以及治疗,对于延缓和减少T2DM并发症出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社区作为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做好T2DM的预防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T2DM的患病率。
3. 2 T2DM的中医治疗 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展是随着病程而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会逐渐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尿毒症,甚至导致T2DM患者的死亡,因此积极防治T2DM及其并发症是中医治疗的重点内容。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两千年历史,最近的研究发现中医能够在控制患者血糖的基础之上明显地改善T2DM患者的心脏病症状以及心功能,同时提高T2DM患者脑血管病的康复。中药防治T2DM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是能够降低患者血糖,同时调整代谢紊乱,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抑制蛋白的非酶糖基化,改善患者的肾血流动力学,从而降低肾脏的高滤过,进一步抑制细胞外质的发展。简言之,中医药防治T2DM及其并发症的机制是多种途径的。
3. 3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 本中心的T2DM患者服务流程见图1。在做好医疗服务之外,还应当加强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不能指望会有灵丹妙药,所以应当教育他们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防治工作。糖尿病教育内容应当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将糖尿病知识以及自我保健技能教给患者,从而医患密切合作。
3. 4 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 中医素来有食养、食治传统,饮食控制对T2DM患者意义重大,可以看作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需要长期坚持执行。T2DM患者中特别是超重患者,饮食疗法能够降低体重,同时改善高血糖以及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来安排营养素热量分配,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制定食谱的根据是总热量、营养素之间的组成比例。就运动疗法而言,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从而提高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患者根据病情以及自身的状况,有规律地进行适当运动,例如做操、散步以及打太极拳等,不过需要避免过量运动,通常1次/d,20~30 min/次。T2DM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一般血糖在16.9 mmol/L以下的患者可以参加运动,不过如果患者有严重并发症,则不适宜进行运动锻炼。
综上所述,T2DM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慢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树立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使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T2DM的并发症,因而延缓发作进程、降低T2DM患者的病死率。同时通过社区健康教育,让社区居民树立未病先防的理念,改善自身生活习惯,从而有效预防T2DM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兰,魏军平.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北京中医,2007,26(10):635-637.
[2]林颖,朱锐,陈文祥.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0例临床观察.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3):1-3.
[3]杨红,蒋勇,池黠.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浙江中医杂志,2008,43(6):324-325.
[4]张明玺,崔凯,朱延敏.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10):1087-1093.
[5]盘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机制研究与防控.中国处方药,2009(11):33-35.
论文作者:刘亚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病程论文; 统计学论文; 阶段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