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鹏鹏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商丘
【摘 要】目的 探讨ICU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ICU 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48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仅为58.33%,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出现4例死亡病例(16.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治疗模式可有效提升ICU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病死率,从而改善预后效果,应推广使用该治疗模式。
【关键词】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ICU;综合治疗模式;原发疾病
【中图分类号】R1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098-01
在ICU临床治疗中,机械通气属于常见的呼吸支持方法,可以为呼吸衰竭提供新的呼吸途径和方法,但是机械通气也对机体造成了一定创伤,因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此,本院分析了多年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了临床综合治疗模式,并选择我院ICU 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48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综合治疗模式和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ICU 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48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胸部 X 线平片或 CT 检查,确定肺部病变,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VAP 诊断标准(美国机械通气专题研讨会,1993年)[1]。对照组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65.2±16.7)岁,原发疾病:脑卒中9例,普外科术后6例,多发性创伤 5 例,其他5例,存在肺部基础疾病13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65.1±16.9)岁,原发疾病:脑卒中10例,普外科术后7例,多发性创伤 4 例,其他3例,存在肺部基础疾病14例。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比较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痰涂片选择抗生素,并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明敏感抗生素,进行相应治疗,同时配合基础疾病、对症治疗,不作详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抗生素选择
首先采集本组患者痰液样本,进行痰涂片试验,分离出的菌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然后,基于痰涂片结果选用相应抗生素,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了头孢菌素类、碳烯霉素类和糖肽类抗菌药物;最好,对各类抗生素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确定敏感抗生素治疗方式:联合用药者17例,单一抗生素联合抗真菌药者7例[2]。
1.2.2其他治疗措施
实施肺保护策略:本组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常规插胃管,给予肠内营养,不足者给予血浆、TPN 等静脉输入支持;做好基础护理,
取15°~ 45°头高位,协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吸痰及机械排痰;每日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消毒;治疗期间,同时加强基础疾病,避免患者病情恶化[3]。
两组患者均以7d为一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
1.3疗效评价
治愈:治疗后,意识障碍、高热、气道脓性分泌物、呼吸音降低等临床症状消失,病变部位干湿啰音消失,X 线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意识障碍、高热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变部位闻及干湿啰音明显改善,X 线检查肺部阴影明显缩小;无效: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X 线和实验室检查均显示无变化或加重,包括死亡。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例数/样本数×100.0%[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仅为58.33%,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观察组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出现4例死亡病例(16.7%),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分组 n 治愈好转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248 12 4 83.33(20/24)
对照组244 10 10 58.33(14/24)
注:**与*比较,X?=4.1728,p=0.0357。
3 讨论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多发生于人工气道拔管48h(启动呼吸机24h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并引发肺实质炎性反应,由于患者抵抗力较差,因而治疗难度较大。在ICU患者中,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达29.0%以上,且死亡率高达40.0%以上,为此,必须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最大限度控制患者病死率。本次研究中,采用了综合治疗模式,从多个方面给予患者全面的治疗和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仅为58.33%,可见综合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疗效安全可靠。
本院在采用综合治疗模式治疗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过程中,加强院内感染监测,有效控制了病房内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了医院感染的播散;同时,强化了敏感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提升了治疗效果,避免多重耐药现象的发生。此外,不能放松对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并积极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进而提升患者免疫力。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操作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法,以应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减少患者病死率[5]。
综上所述,综合治疗模式可有效提升ICU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效果,应推广使用该治疗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慧贤,王琨,戴秀菊.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01(15):74-75.
[2]陈素琴.重症监护室病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2,02(12):146-147.
[3]廖小敏,李志敏.ICU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90 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2):7034-7035.
[4]崔健.MDR-Pa引起肺部感染在ICU中的危险因素以及耐药基因分析[D].南昌大学,2014:23-24.
作者简介:
时鹏鹏,女,1985-10-14,汉族,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护师,本科,呼吸重症医学科。
论文作者:时鹏鹏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患者论文; 机械论文; 性肺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抗生素论文; 模式论文; 综合治疗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