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县教育局,067400)
摘要:新课标重点强调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数学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新型数学课堂上,通过自主思考与探究,掌握数学知识内涵,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品质。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初中生数学自主兴趣培养展开有效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培养方式
前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是素质课改背景下的重点教学要求。而作为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重点思考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性、探究性课堂环境,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当前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并不理想,学习表现比较被动,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也比较低下。之所以造成这一课堂现象,问题原因主要归咎于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存在问题。首先,是教师的应试教学思想,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1]。教师课堂上一味关注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体验与学习感受缺乏关注与了解。导致学生很难对数学课堂产生认同感。同时,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比较滞后。一味采用灌输和讲授的方法,只会限制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机械、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与真实教学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加强数学教学创新,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培养方式分析
(一)设计导学案,提供自主学习素材
教师在新时期教学环境下,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提供良好的学习素材,方便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数学知识学习、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合理设置导学案,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在导学案中明确课程学习目标以及具体学习任务。方便学生结合导学案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并根据自身在导学案预习期间存在的难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促使数学课堂效率显著提高。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锐角三角函数》时,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性质、运算规律进行自主预习,为深入学习奠定思维基础。
(二)构建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意识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围绕教材内容,合理设定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特定情境,展开数学知识学习,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层次,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构建课堂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下,自主思考和探究相关数学知识[2]。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三视图》时,教师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类图形的三视图,例如长方体、房屋建筑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展示具体情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其他图形的三视图特征,并根据自身所总结规律,绘制各类图形三视图,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几何体空间感知能力。
(三)组织小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为了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将学生分层几个学习小组,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内化与吸收。首先,教师在分组时,应该保证各个小组探究能力均衡,依据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的表现进行合理分组。其次,教师围绕数学教材内容,合理设定问题,引发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二次函数》时,教师鼓励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领域可以用到二次函数,结合生活常识,总结平二次函数数学性质、规律。并根据自身对二次函数的掌握,探究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合作的气氛下,展开数学知识学习、讨论,能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四)设置任务实践课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实践课题,也是实现初中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实践课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内化与吸收。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用频率估计概率》时,可以设置实践课题,鼓励学生结合所学,探究生活中的概率事件,总结事件发生频率,估测发生概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对概率知识形成深刻理解,并能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实践与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定期针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类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试验,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自主、自愿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
(五)优化教学评价,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
教学评价是初中数学教学重点环节,关系着数学课堂教学反馈与反思[3]。因此,教师在组织评价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观需求,增加学生评价参与力度。在教师评价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促使学生清楚了解自身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重点改正,全面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与训练过程中,进行学习记录、反思,整理错题集,不断进行数学学习反思,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条件。
结论:
综上,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重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的更加主动、积极,教师应该合理设计导学案;构架课堂情境;组织小组讨论;设计实践课题;优化教学评价,构建自主性数学课堂教学体系,提高初中生数学学科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钱里红.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新区,2017(03):86.
[2]张树正.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方式和手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5):122-123.
[3]侯江波,甘秀琴.浅析初三数学的有效性教学[J].赤子(中旬),2013(07):116.
论文作者:李国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课堂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自主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