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有限公司 重庆市巴南区 402283
摘要: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建筑工程的在施工质量,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已经迫在眉睫。传统施工现场的管理大多属于粗放式管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我们应在原有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更好的实现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就对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关系展开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的现状
1、不规范的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当前因为我国的建筑市场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建筑合同在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不平等条款,虽然这些条款是不平等的,但是建筑企业也接受了,往往为了盈利,会存在着偷工减料的情况,这些最终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当前建筑企业中合同条款违约的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施工企业为了自身需要,就会存在着更改合同的情况,并且是随意更改,这些对建筑工程市场的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正是因为欠缺规范化的合同管理做约束,加上合同管理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比较单薄,最终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法律风险。
2、建筑工程监理面比较窄,同时监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缺乏经验。工程承包商通常主要将监理人员作为质检人员,导致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监理的作用被限制。由于工程监理的范围相对比较窄,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中监理工作贯穿始终,同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最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然而当前工程监理仅仅只限于施工中,加上工程监理不够规范,有些施工单位存在着随意压价的情况,监理工作为了得到项目只得接受,这对于工程监理的积极是一种抑制。导致工程监理无法发挥其作用,最终造成监理市场非常的混乱,监理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3、建筑施工技术较为落后。因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起步相对比较晚,而且整个行业发展也较为缓慢,与西方发达地区相比较而言,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很多工程项目由于施工量比较巨大,因此在项目的实施与调动上产生了极大的不便,这就导致投资不断增加,工程进度变缓,施工质量也随之降低。当下建筑工程总体上质量不够高,就是因为技术水平较低,不够均衡的发展水平导致施工效率比较地下,再加上建设成本较高的原因,导致技术更新不够及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同时也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但是因为当下社会施工技术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最终造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相关标准不符合,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建筑工程技术与工程造价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需要在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轻重下维持一种平衡。
4、建筑施工中机械设备使用不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不断能够减少施工成本,同时还能显著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现如今,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配置还比较低,这就对设备的运转能力造成了降低,最终导致没建筑施工效率不高,工期被延误,最终导致建筑质量差。
5、恶劣的施工环境及不规范的作业行为。建筑工程通常工期长、露天及高空作业较多,各种工序交叉进行,而且工程任务也比较庞大,施工作业中场地狭小,致使施工环境非常恶劣,最终十分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研究发现,很多建筑施工中发生的事故,都是因为作业环境恶劣导致的。上述分析中也提及了由于没有健全的安全保证体系,很多施工企业的安全意识不够,没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责任进行分解,无法落实到个人,导致施工建设中,没有配备专职的安全员,不但数量不能满足工程需求,而且仅有的安全员素质也较差,出现违规分包挂靠的状况,也对强制性的标准不能有效执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出现各种规章指挥和违规作业,处于一线的作业人员不但没有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安全意识也很差。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预防管理”模式是指专注于问题的预防,采用各种措施和预防将来工程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弥补了“问题管理”方式的不足之处。对于施工现场来说,其工作面广、施工作业人员多,因此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都能够实现有效的控制;由于个别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而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时难以全部避免。“问题管理”模式由于是一种事后处理方式,虽然可以有效地解决发生过的问题,但返工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需要强调“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重视、突出预防工作,对工程施工中有可能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做出充分的预估,未雨绸缪,努力从源头上防范质量问题的发生。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水平。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素养等进行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的水平符合其工作的需要。另外,建立健全相关的成绩考核体系,通过相关的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且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评定,积极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管理的措施
1、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落实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处理。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方案的制定必须要严格按照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工程管理标准化制度,所以的施工工序必须严格遵照技术制度规划的流程,落实好对建筑施工各方面的管控,必须明确建筑工程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技术管理过程中应当制定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例如年度、月度以及季度考核标准,深化对建筑施工技术综合化的制度管理建设。建设企业应当积极开展有效的教育及宣传。施工现场中,应当配置出数量足够的施工管理技术人才,做好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工作,确保规范技术动作和习惯的合理性,避免施工中各类不当事故问题的出现。
2、科学地编制建筑施工方案。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编制主要受到施工组织设计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建筑施工环节中的经济技术文件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环节中,因为其工程特征相对比较复杂,受到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期以及工程进度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中,优秀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满足工程合同。同时,对于财力、物力、人力等一系列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设计和编制。不同的建筑施工方案,其产生的施工费用差距也很大。所以展开建筑施工之初,需要科学化地组织建筑工程质量技术、机械设备、原材料、劳力等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共同参与到现场施工方案的制定工作中,编制出与实际施工现场情况相符合的施工方案,对施工防范进行反复斟酌和优选。
3、建筑施工应加强对技术理论及实践的创新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因为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情况,继而造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诸多问题的出现。比如无形中增加了施工建设的成本、加长了建筑施工的工程进度和周期等等。所以在建筑施工最初,必须要做好施工前期的各种准备,包括对建设人员、材料设备、工程图纸等诸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所以,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中,应当要求建筑人员应将大胆尝试创新性的施工技术,让新的施工理念和技术融入到工程施工中,给创新性技术应用和发展的空间。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需要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应当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入手,进而能够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工作,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进一步提高,为国家的建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亦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式的创新措施探讨[J].甘肃科技,2017(18): 404-406.
[2]刘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 2017(26):233-235.
[3]高旭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 119.
论文作者:唐仕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论文;